在國內, 有一個幾乎人人皆知的現象, 就是國外品牌汽車一旦國產多多少少都要減配.
剛開始把後獨立懸架變成非獨立懸架, 接著就把ESP取消, 再把安全氣囊拆掉兩個, 最後連後防撞鋼樑都扔了. 國外的那些大排量車型, 柴油車型更是難得一見. 搞笑的是, 以前卻很少有人注意到.
現如今消費者的心態變了, 開始和國外的市場進行對比, 開始意識到這些被減配置的重要性, 開始不買賬, 甚至開始責問, 這到底是誰在搞鬼? 第一個受到質疑的是汽車的直接生產者——車企.
1, 車企
車企或者說汽車廠商, 從根本上來講它是一個商業機構, 其次它才是一個汽車研發和生產商. 也就是說, 無論它的技術有多先進, 生產的汽車有多好, 都是利潤至上的.
中國消費者單方面注重車輛的空間, 配置, 舒適性, 車企會覺得大家不關注那些安全配置, 我把車做得更大, 更豪華, 自然有人買. 而且這些安全配置國家又沒有硬性規定, 我選擇不安裝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 獲得更大的利潤, 也可以降低價格, 讓車價更有競爭力.
另外很多國內企業的考核中, 有降低成本這一項. 例如要求供貨價必須每年都要下降, 而且還規定了降幅, 壓力下到供貨商頭上, 供貨商除了研發新型材料之外就只能通過降低材料質量來降低成本; 同時設計部門減掉很多消費者注意不到的配置, 降低標準. 而大家熟知的速騰, 蒙迪歐的斷軸問題就和材料標準的降低脫不開干係.
但宙斯所說的廠商並不僅僅指國外廠商, 畢竟國產後的車型都是合資車型, 一汽大眾出問題怪大眾, 東風日產怪日產, 那加在這些品牌前面的一汽和東風是不是廠商呢? 他們要不要盈利呢? 他們有沒有責任呢?
2, 國家政策
在國外, 很多發達國家對汽車排放, 車內環保, 安全配置的要求相當高. 但是與其相比, 國內的相關政策並不完善. 於是各個廠商開始鑽空子, 降低了鋼材強度, 省去了ESP, 省去了安全氣囊, 甚至省去了後防撞鋼樑.
我們無法得知國家為何現在都沒有對此發布嚴格的法律法規, 減配依然存在, 很多國產低價車型的安全問題也一直沒有解決. 我們明白的是, 廠商造車不能沒有良心, 企業的盈利也不能置消費者的安全於不顧.
3, 消費者市場
廠商的目標是誰? 消費者! 你喜歡什麼, 他們就會滿足你什麼. 一台10萬元的車, 如果加了ESP和獨立懸架就沒有真皮座椅, 沒有大屏導航, 沒有天窗. 國人關注的問題, 不在於發動機有什麼樣的技術, 有什麼樣的底盤, 有什麼樣的安全配置. 而在於, 有沒有大空間, 有沒有大天窗, 有沒有真皮座椅這些關乎面子的事情. 配置高級的的觀念怎麼得到滿足? 所以許多車企就別有用心地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做文章, 降低標準, 甚至減配.
為此, 許多國外百年車企曾為此付出過高昂的代價. 比如雪鐵龍, 當年在中國銷售的車全是原汁原味的歐洲車品質, 但是中國的消費者們並不買賬. 反而由中國設計師設計的富康998三廂車型以及後續車型愛麗舍卻賣瘋了. 回頭想想為什麼呢?
再比如飛度和福克斯, 這種在廠商眼中優秀的車型在中國卻銷量慘淡, 然而就在兩廂的基礎上強行加出一個三廂, 就遍布了中國的大街小巷. 當時中國的消費者不在乎底盤如何調校, 不在乎是不是安全, 只覺得這是我能買到價格最合適的轎車, 它能給我漲面子.
總之, 消費者如何培養, 市場就如何走向. 直到近幾年, 減配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這些由減配引起的事故頻繁發生, 我們才突然驚醒, 開始重新向著正確的方向進發. 當然隨著汽車的全面普及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完善, 消費者也越來越關注汽車的性能, 安全配置. 當然車企也會自然而然的去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推出順應市場需求的車型.
如今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向, 不是一個人決定的, 也不是一家廠商決定的, 更不是國家決定的. 值得慶賀的是, 它在不斷地完善, 不斷地進步, 不斷地解決問題並及時發現新的問題. 面對更加理性的消費者, 市場就會更多完善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