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做眼镜生意的金雁, 办公室里却存放着多种不锈钢眼镜框的毛坯.
'这些不锈钢镜框都是用激光设备切割出来的. ' 金雁边说边推了推鼻梁上的金色镜框眼镜, '我戴的这副眼镜镜框也是激光切割出来的. ' 金雁是浙江泰禾激光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泰禾激光)董事长, 办公室里的不锈钢眼镜框来自公司合作的一家温州眼镜企业, 作为样品向客户展示. 目前, 泰禾激光开发的眼镜框切割设备已被多家温州眼镜企业采用.
大学物理类专业毕业的金雁, 对激光行业了解得比较深, 2012年在福州投资激光产业. 2016年, 泰禾激光在温州落地.
当金雁选择在温州做激光企业时, 温州的激光产业已初具规模. 2012年, 我市开始打造激光光电产业集群, 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下称奔腾激光), 泛波激光有限公司(下称泛波激光), 博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激光企业纷纷落户温州发展.
目前, 温州的激光产业发展, 仅次于国内的武汉, 深圳两个城市. 然而, 业界相关人士认为, 温州的激光产业要与武汉, 深圳两地形成 '三足鼎立' 局面, 仍需下苦功. 温州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 推动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不然可能会被苏州等城市超越.

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集中亮相2017慕尼黑上海光博会
图片来自 '温州市激光行业协会'
6年间 '冒' 出年产值逾15亿元的激光产业
温州是一个传统产业集聚的城市, 一直以来有计划培育新产业, 为当地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 作为装备制造业基础产业的激光产业成为温州市政府要寻找的目标产业, 并于2011年左右着手出台相关政策, 吸引激光光电企业落户温州, 然后培育产业集群.
在金雁看来, 当时温州要打造激光光电产业集群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因为以电气, 眼镜, 汽摩配等传统产业为主的温州, 正面临转型升级, 需要新装备 '武装' 自身, 而这些自动化制造装备的生产正需要激光设备. '激光设备不仅在钣金等领域广泛应用, 而且可直接运用到眼镜, 鞋革等温州传统产业, 以减少人工. '
2012年, 由于大量客户在江浙一带, 在武汉的 '奔腾激光' 决定落地温州, 并迅速在温州建厂, 生产高功率的激光应用设备.
2013年, 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认定温州激光与光电等十个产业集群为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其中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集群.
此时, 激光产业在温州也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在福建已投资了核心部件激光发生器的金雁, 也有些坐不住了, 决定回乡投资激光应用企业, 于是泰禾激光在2016年诞生. '我看好温州激光产业的发展. ' 金雁说.
同时, 在温州潜心研发四五年激光器的泛波激光, 产品也已成型, 于去年投入市场.
据温州市激光行业协会统计, 目前我市从事激光与光电产业的企业有110余家, 年产值达到300多亿元, 其中激光企业10多家, 年产值超过15亿元.
温州激光产业处于 '一家独大' 格局
虽然, 温州的激光产业年产值已达到15亿多元, 但是细究产值的构成, 无非是奔腾激光, 嘉泰激光, 泰禾激光这三家激光企业唱 '主角' , 其余的激光企业产值仅几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
温州市激光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温州激光行业产值贡献最大的是奔腾激光, 其年产值达8亿元, 已占到总量的一半左右, 其次是嘉泰激光, 年产值有5亿元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 目前温州激光产业处于 '一家独大' 的格局, 也就是奔腾激光引领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要想激光产业在温州继续快速发展, 必须要有与奔腾激光媲美的不同类型激光企业.
然而, 在温州激光产业中马上再冒出一家高速发展的激光企业并非易事, 因为温州的激光企业更多集中于激光应用设备生产上, 像奔腾激光, 嘉泰激光, 泰禾激光等产值较大的激光企业均是如此. 也就是说, 这些激光企业均是采购国内外的激光设备主要配件, 然后组装成各个行业需要的生产设备, 当然其中的系统优化是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
金雁认为, 一个城市的激光产业发展离不开激光应用设备的生产, 但是要发展好激光产业集群, 就需要考虑发展激光的整体产业链, 既要有激光产业核心部件——激光发生器的研发生产企业, 也要有激光头等部件的专门生产企业, 只要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企业 '冒' 出一家龙头企业, 整体激光产业的发展也就会具有竞争力.
目前, 温州激光产业链上已有核心部件激光发生器研发生产企业 '泛波激光' , 但其目前囿于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 其激光发生器销售额并不大. '前期, 我们已投入研发经费1000多万元, 去年有产品开始销售, 资金压力小了一些, 但要做好研发, 接下来每年仍要投上千万元的研发经费. ' 泛波激光董事长余勤跃有些无奈地说.
缺人是温州激光企业一大 '痛点'
作为最早一批落户温州激光企业之一的 '泛波激光' , 由于先期四五年都处于激光发生器的研发中, 对人才的紧缺并没有体会到. 余勤跃表示, 初创公司会让高端人才分享股份, 因此引入这类人才不成问题, 去年该公司就成功引入一名 '千人计划' 的高管, 可是对于普通的工程师类人才, 就出现招人难的状况, '不少人看到工作地温州, 就不愿来了, 现在只能通过公司自身慢慢去培养. '
'激光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 高薪也请不到人. ' 温州市激光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唐爱敏说. 据他了解, 华中科大温州研究院一直要招聘一名激光专业的研究生人才, 可是一直招不到. 其实, 唐爱敏所在的 '奔腾激光' 也紧缺几十名工程师类的人才. '即便通过猎头公司招聘, 同类人才工资要比武汉高50%左右. '
金雁表示, 他公司也比较缺基础型人才, 目前都是去武汉等激光产业发展较早的城市 '挖角' , '挖' 来的人才年薪均要三四十万元.
相关人士称, 温州激光企业招揽到人才后也是难留人, 不少人才因住房, 子女读书等问题, 在温州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选择跳槽, 离开温州.
在余勤跃看来, 像他们这样侧重于研发的企业, 除了人才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研发资金的来源, 由于初创企业没有厂房与设备, 无法向银行融资, 仅靠信用融资并不能解决问题, 同时出让股权引入外部风投资金, 会对企业将来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 '去年, 公司融资1000多万元后, 目前公司产品已有销售, 不计划再引入外部风投. ' 余勤跃透露.
金雁也称, 公司在发展中遇到资金的问题, 但因无厂房等, 向银行融资金额有限, 只能通过自身的金融创新, 获取足够的发展资金.
研究院能否破除基础性人才 '职称壁垒'
在现实操作中, 金雁发现公司的一些基础人才要享受到温州的人才政策, 需要工程师等相应职称. 实际上, 激光产业的基础性人才大多是综合性人才, 这些经验丰富的基础性人才, 往往只有大专, 中专文凭, 很难评上工程师职称. '温州相关部门能否成立一个专家组, 对这些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展开职称评定, 让他们享受到相应人才政策. ' 金雁建议.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项晓东坦言, 他在与激光企业接触中, 也了解到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紧缺的情况, 目前的人才政策, 一线技术人员确实难享受到优惠, 但是企业可通过成立研究院的形式, 将相应人才纳入研究院, 然后努力将研究院升级为省级企业研究院, 这样不仅高端人才可享受到相应政策, 一线技术人员也能因此 '升档' , 享受到人才政策的优惠. '目前, 温州企业已有省级研究院80多家,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享受不到人才政策优惠的问题. '
显然, 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但是否适合于正在成长中的温州激光产业, 尚需要激光企业去验证.
相关人士坦言, 我市在出台人才政策时, 应更多考虑到年轻人才的需求, 年轻人才往往是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 因此在住房, 子女就学等问题上需要优先解决.
激光产业扶植新政策正加紧出台
我市激光行业领域相关人士认为, 目前温州的激光产业在国内地位仅次于武汉, 深圳两地, 有形成 '三足鼎立' 的趋势, 但是温州这只 '足' 还有点 '软' , 主要是激光产业的产业链并不完整. '接下来, 我市应赶快补齐激光产业的 '短板' , 不然可能就会失去三足鼎立形成的机会. ' 一了解温州激光产业发展的人士说.
有激光企业负责人透露, 目前我市 '暂停' 了原有对激光产业的扶持政策. 对此, 项晓东表示, 随着激光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原来的扶持政策已不适合产业发展要求, 需对原扶持政策进行清理, 然后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来支持激光产业的发展. '新的扶持政策比原政策的力度还要大. ' 据市科技局粗略统计, 过去五六年里, 我市对激光产业在研发上的资金补助仅市本级就已超亿元.
项晓东透露, 我市对激光产业的扶持新政策, 将不仅只支持激光产业的企业, 还会支持应用激光设备的企业, 以引导传统产业更多应用激光设备, '相应补助比例还未最终确定, 但这样的鼓励政策会推动我市激光产业进一步发展. ' 据了解, 我市对采购激光设备的企业进行补助, 初步确定补助金额为企业采购激光设备总价的20%, 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00万元.
相关人士认为, 我市在激光产业补 '短板' 中, 对大功率激光器, 激光头等产业链上的企业, 在招商上也要采取 '一事一议' 方式, 使他们更快地来温州落地, 因为接下来五六年是温州激光产业的又一个关键期, 若不尽快完善产业链, 很有可能被苏州等长三角城市超越, 毕竟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已看到激光产业的重要性.
'激光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对温州是一个百年计划的产业, 见效可能在十年或二十年后, 但是会真正推动温州产业转型升级. ' 金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