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AI業吸金旺 | 9成虧損是隱憂

自大陸2017年將發展人工智慧定為國家戰略目標後, 相關產業迎來飛速發展機遇, 更成為全球吸金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 2017全年, 大陸AI企業的融資總額已佔到全球的7成, 但其背後的隱憂也跟著浮現. 據億歐智庫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大陸仍有9成的AI企業處於虧損階段, 顯示其繁榮背後, 避免泡沫化風險將是陸企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事實上, 近兩年可說是大陸AI產業發展的關鍵兩年. 2017年被視為大陸的「AI元年」, 不僅百度, 阿里巴巴, 騰訊等巨頭爭相布局AI市場, 大陸國務院更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畫》, 宣示要在2030年將AI產業鏈產值衝上10兆人民幣的目標; 而隨著專精人臉辨識的商湯科技, 曠視科技, 以及發展語音智能助理, 智能機器人的科大訊飛等新一波獨角獸崛起, 2018年則被視為「AI商業化元年」.

融資總額佔全球70%

在此情況下, 全球資金無不全力搶進大陸AI市場. 根據北京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8》顯示, 2017年年全球人工智慧投融資總規模達395億美元, 融資事件1208筆, 其中大陸的投融資總額達到277.1億美元, 融資事件369筆, 分別佔全球的70%和31%.

但蓬勃發展的背後, 卻也存在泡沫化隱憂, 億歐智庫《2018中國人工智慧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大陸AI創業公司累計獲得超過500億元人民幣融資, 但其中的前100強, 累計產生收入卻不足100億元人民幣, 同時, 整個產業鏈中, 估計有多達90%以上AI企業呈現虧損.

對此, 北京文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坦言, 目前跟人工智慧有關的大陸公司有四千多家, 但是能夠得到投資人青睞, 並且願意投資的大概僅三分之一不到. 如果沒有後續的資金投進入, 這意味著可能接下來就難以生存下去.

業內人士稱, 儘管大陸因為人口優勢, 有利於AI企業搜集大數據, 但AI項目商業化成敗與否的關鍵, 必須是找准應用場景, 迎合市場真正的需求才能產生現金流, 就這點來說, 目前大陸多數的AI企業離商用階段還有不小的距離.

沒找到商業變現途徑

瀾亭資本董事長劉炯也說, 這兩年大陸AI領域湧現了大量的創業公司, 有一批在人臉識別, 自動駕駛, 以及自然語言交互領域, 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但同時仍有大量企業, 還沒有找到明確的商業變現途徑, 成為大陸AI企業未來要永續發展時, 必須面對的主要困難.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