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AI业吸金旺 | 9成亏损是隐忧

自大陆2017年将发展人工智能定为国家战略目标后, 相关产业迎来飞速发展机遇, 更成为全球吸金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2017全年, 大陆AI企业的融资总额已占到全球的7成, 但其背后的隐忧也跟着浮现. 据亿欧智库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 2017年大陆仍有9成的AI企业处于亏损阶段, 显示其繁荣背后, 避免泡沫化风险将是陆企未来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事实上, 近两年可说是大陆AI产业发展的关键两年. 2017年被视为大陆的「AI元年」, 不仅百度, 阿里巴巴, 腾讯等巨头争相布局AI市场, 大陆国务院更发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画》, 宣示要在2030年将AI产业链产值冲上10兆人民币的目标; 而随着专精人脸辨识的商汤科技, 旷视科技, 以及发展语音智能助理, 智能机器人的科大讯飞等新一波独角兽崛起, 2018年则被视为「AI商业化元年」.

融资总额占全球70%

在此情况下, 全球资金无不全力抢进大陆AI市场. 根据北京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 2017年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总规模达395亿美元, 融资事件1208笔, 其中大陆的投融资总额达到277.1亿美元, 融资事件369笔, 分别占全球的70%和31%.

但蓬勃发展的背后, 却也存在泡沫化隐忧, 亿欧智库《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 2017年大陆AI创业公司累计获得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融资, 但其中的前100强, 累计产生收入却不足100亿元人民币, 同时, 整个产业链中, 估计有多达90%以上AI企业呈现亏损.

对此, 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坦言, 目前跟人工智能有关的大陆公司有四千多家, 但是能够得到投资人青睐, 并且愿意投资的大概仅三分之一不到. 如果没有后续的资金投进入, 这意味着可能接下来就难以生存下去.

业内人士称, 尽管大陆因为人口优势, 有利于AI企业搜集大数据, 但AI项目商业化成败与否的关键, 必须是找准应用场景, 迎合市场真正的需求才能产生现金流, 就这点来说, 目前大陆多数的AI企业离商用阶段还有不小的距离.

没找到商业变现途径

澜亭资本董事长刘炯也说, 这两年大陆AI领域涌现了大量的创业公司, 有一批在人脸识别, 自动驾驶, 以及自然语言交互领域,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但同时仍有大量企业, 还没有找到明确的商业变现途径, 成为大陆AI企业未来要永续发展时, 必须面对的主要困难.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