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30多年時間, 這個民營資本參與充分, 競爭格局清晰, 市場廣袤的領域, 發生過資本市場最為典型的故事.
在這場變遷中, 有的民營家電龍頭, 已然消失, 而有的官司, 仍未終結.
7月19日晚, 《財富》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 一度刷屏了朋友圈.
在120家入圍的中國企業中, 家電板塊湧現 '雙子星' , 或許, 這也是中國家電發展史最好的註腳.
排名躍升度最大的美的集團, 憑藉357.94億美元的營收, 從去年的450位躍升至323位, 超越127家企業, 海爾集團旗下子公司青島海爾也憑藉235.63億美元的營收首次躋身前500強, 排名第499位.
頗有意思的是, 記者所在朋友圈的美的集團和青島海爾人士, 不約而同轉發了這一消息.
從涵蓋家電的電子, 電氣設備行業來看, 今年有15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 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榜單中排名最高的是三星電子, 今年排名12位, 日立排名79位, 索尼排名97位, 松下, LG電子, 東芝等企業排名集中在100名之後.
中國品牌 '國際張力'
除了雙雙入選財富世界500強, 這兩家國內知名家電企業, 在集團層面, 美的集團與海爾集團2017年總營收不約而同定格在 '2419億元' 這個奇妙的數字上.
早在2016年, 美的集團就成為第一家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家電企業, 今年是第三年入圍.
憑藉營收從2016年的240.6億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357.94億美元, 高達48.7%的增長換來了美的集團此次榜單127名的超越.
憑藉旗下子公司青島海爾入選500強的海爾集團, 則顯得格外低調.
7月20日下午, 海爾集團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有關注這一消息, 但是委婉拒絕了採訪.
不過單純從數據來看, 這兩家企業近年來亦不約而同啟動海外擴張.
從其2017年年報可知, 美的集團的消費電器 (以冰洗產品, 生活電器, 廚房電器三大板塊為主) 實現營收987.48億元, 貢獻了41%的營收, 暖通空調 (含家空, 商空兩大板塊) 實現營業收入953.52億元, 佔比也將近40%, 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 (含庫卡機器人, 安得物流兩塊) 營收達270億元, 佔比11.23%.
繼2016年以4.73億美元拿下東芝白電80.1%股權, 獲得其40年品牌全球授權及超5000項專利技術之後, 美的集團2017年入主庫卡集團, 將版圖延伸至消費電器, 暖通空調, 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和智能供應鏈等多條戰線.
上述海外併購的成效顯著.
2017年, 庫卡實現營收267億元, 東芝家電營收突破150億元, 兩者合計為美的集團貢獻了超過320億元的營收.
單從青島海爾來看, 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592.54億元, 同比增長33.68%; 實現歸母淨利潤69.26億元, 同比增長37.37%.
毋庸置疑, 海外併購也為其業績增長發揮了關鍵一舉.
早在2011年10月, 青島海爾宣布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和東南亞部分地區的白色家電業務, 此後更名為 'AQUA' , 2015年獲得海爾集團旗下新西蘭FPA (斐雪派克) 委託經營管理權, 2016年青島海爾又以56.1億美元收購GEA (通用電氣家電板塊) , 當年貢獻收入258.34億元.
在2017年年報中, 青島海爾也提到, '通過海爾, 美國GE Appliances, 新西蘭FPA, 日本AQUA, 卡薩帝, 統帥6大家電品牌的全球化戰略協同, 海爾已經構建起世界最大的家電產業集群. '
7月20日, 美的集團人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傳統製造業起家, 美的在經曆了兩度轉型, 從2011年的壯士斷腕, 到2017年的科技轉型, 美的正在傳統製造業提供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入圍榜單的變化也見證了國際市場對美的轉型的初步認可. '
千億俱樂部素描
20日, 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分析指出, '此次入選的美的和海爾, 在大眾消費品領域都是眾所周知的, 這次美的是以集團名義入圍, 而這次海爾的評選主體, 只是海爾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青島海爾. '
公開資料可知, 海爾集團有青島海爾, 海爾電器, 海爾金控等多個板塊資產.
不過, 兩家公司業績與其在資本市場表現, 關聯性似乎沒有那麼清晰.
儘管美的集團總市值達3084億元, 近一年以來, 股價從43元增長至60元高位, 但是最近1個月, 其股價回落至46元左右.
與此同時, 青島海爾總市值只有1110億元, 不及美的集團, 但是一年來股價從14元增長至22元, 目前也在18元左右徘徊.
A股家電行業64家上市公司中, 除了美的集團, 青島海爾, 格力電器早在2016年晉身 '營收千億俱樂部' , 2016-2017年實現營收1083.02億元和1482.86億元.
實際上, 在家電 '雙子星' 成功闖入世界五百強名單的背後, 國內家電市場的轉型與發展有更多值得關注的線索.
譬如, 與A股白色家電 '氣勢如虹' 形成鮮明反差的是, 黑色家電錶現平平.
2017年, 四川長虹實現營收776.32億元,同比增長15.57%,然而,歸母淨利潤為3.56億元,同比下滑35.76%.
受全球電視市場萎靡和面板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 2017年海信電器淨利潤下滑幅度高達46.45%, 僅為9.42億元.
在市場表現上, 近一年, 四川長虹, 海信電器, 創維數字普遍下跌.
'黑電行業一直是 '概念領跑' , 1-2年內就轉換一個概念, 比如背投, 液晶, 電漿, 但沒有真正解決用戶痛點. ' 洪仕斌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十字路口的選擇
7月20日下午, 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梁振鵬也指出, '美的集團更加註重上下遊產業鏈的整合, 比如工業機器人和空調壓縮機等, 而海爾集團在智慧家庭和智能家居等互聯網轉型領域做得比較突出. '
與美的重點布局工業互聯網, 海爾發力智能家居不同, 有一些國內家電龍頭, 或因為十字路口的選擇, 錯過了傳統製造業破局的最佳時機.
在此過程中, 令人唏噓的故事已然發生.
一個典型案例是, 夏普與海信在北美市場品牌使用權的糾紛.
這一事件可以回溯到2015年. 2015年, 由於在北美市場銷量慘淡, 夏普決定退出北美市場電視業務, 將夏普與 'Aquos' 等商標的北美洲5年使用權授權給海信使用. 不過, 富士康在2016年夏季買下夏普後, 改變策略, 希望拿回品牌, 其曾展開與海信的談判, 最終未果.
2017年6月, 夏普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院狀告海信銷售低品質產品損害夏普信譽, 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品牌, 並至少賠償1億美元.
不過, 就在2018年2月, 日經中文網報道, 夏普已經撤銷對海信北美商標使用權的訴訟.
海信科龍2017年年報顯示, 其營業收入335億元, 同比增長25.2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0億元, 同比增長83.64%, 只不過, 最近創下一年內股價新低.
另一家上市公司美菱電器, 同樣未逃過被迫尋找買家的命運. 2006年1月, 四川長虹董事長趙勇進入美菱電器的董事會, 長虹成為美菱大股東, 並承諾助其業務整合.
就在2018年7月3日, 美菱電器公告稱, 將公司全稱由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變更為 '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或顯示出破局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