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農機行業變得尤為困難, 無論從財務報表還是企業反饋來看, 情況都不容樂觀, 不僅傳統支柱產業——曳引車和收割機銷量大幅下滑, 並且曾經的優勢領域——烘乾機, 插秧機等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
中國市場這一階段的低迷, 曾引起歐洲農機領域的關注, 德國機械製造商協會在2017年度報告中稱, 中國市場受到糧價下滑的影響, 短期發展形勢仍不明朗, 並提醒會員企業謹慎對待中國市場的投資行為.
這與前兩年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的樂觀態度截然不同.
國內農機行業人士更是憂心忡忡, 目前的市場低迷到底是突發因素造成的短期現象, 還是本質因素致使的長期現狀?

2018中國農機高端論壇圓桌對話篇
在農業機械雜誌社主辦的 '2018中國農機高端論壇' 上, 愛科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總經理Alistair McLelland, 科樂收農業機械貿易(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林瓊華, 第一曳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衛江與農業機械雜誌社社長于帥, 共同探討了中國市場當前情況和發展預期.

愛科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總經理Alistair McLelland認為, 中國農機市場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作為世界農機巨頭, Alistair McLelland表示, 愛科對中國市場仍然持樂觀態度.
從全球農機市場來看, 大宗商品下行影響農業市場, 但隨著全球人口對糧食數量和品質需求的增加, 未來的趨勢仍會向好發展.
同樣, 中國市場雖然正在經曆下滑, 但中國政府對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視, 將會促進機械化的發展和高科技的應用. 因此, Alistair McLelland認為, 中國仍是十分有前景的市場.

林瓊華則指出, 中國市場的下滑, 對全球性企業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這是由於全球不同地區市場情況不同, 儘管中國市場形勢較差, 但俄羅斯, 烏克蘭等東歐國家市場需求強勁.
而中國的本土農機企業由於集中在單一市場, 致使抵抗風險能力較弱.
中國企業如何才能登上世界舞台?林瓊華認為, 注重產品質量, 追求科技發展是最終的出路.

第一曳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衛江則認為, 市場低位運行將長期持續
作為共和國的長子, 一拖經曆了中國農機發展60餘年的起伏. 朱衛江認為, 目前的市場形勢將成為新常態.
從短期看, 糧價下調以及補貼政策調整, 影響了市場銷量;從長期來看, 農機市場由存量市場變為更量市場, 加上設備大型化趨勢的影響, 市場將平穩地低位運行.
但這並不意味著農機行業前景慘淡, 機械化薄弱環節將會帶來新的藍海市場, 而智能化趨勢等技術變革也將帶來新的機遇.
對於這輪的市場低穀, 他們均認為將在3~ 5年的市場周期後結束, 進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