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細胞代謝》雜誌上新發表的論文提醒人們注意攝入脂肪類食物, 可能會導致肥胖.
來自北京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英國阿伯丁大學兩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認為, 這是迄今為止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項. 他們測試了碳水化合物, 脂肪和蛋白質這三種大量營養素對體內脂肪積累的影響.
科學家們轉向了鼠模型, 因為正如他們解釋的那樣, 要求人類參與者遵循一種飲食方式, 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其進行評估是非常棘手的. 但是觀察齧齒類動物——它們有相似的代謝機制——可以提供關鍵的線索和可行的證據.
屬於五種不同基因工程菌株的小鼠被分配到30種不同類型的飲食中的一種, 包括其脂肪,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含量的變化. 這些老鼠分別在各自的飲食中保持3個月, 這相當於人類的9年. 在此期間, 他們對體重和體脂含量的變化進行了評估, 以確定哪些小鼠最終會變得超重.
科學家們發現, 只有過量攝入脂肪會增加小鼠的肥胖(體脂含量), 而碳水化合物 - 包括高達30%的蔗糖來源的卡路裡 - 則沒有影響.
此外, 脂肪和糖的混合飲食並不比脂肪飲食本身增加身體脂肪.
至於蛋白質攝入量, 研究小組表示, 沒有證據表明它會影響其他常量營養素的攝入量或體內脂肪量.
為什麼脂肪的攝入會導致肥胖? 研究人員認為, 脂肪 '吸引' 大腦的獎勵系統, 刺激對過量卡路裡的渴望, 從而決定體重增加.
這項研究的明顯局限性在於它是基於老鼠而非人類. 然而, 老鼠在生理和新陳代謝方面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們永遠也不會做這樣的研究: 人類的飲食在如此長的一段時間內受到同樣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