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创新湖北经验: '黑科技' | 如何转为临床应用?

医药网7月20日讯 近年来, 我国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足10%, 如何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
近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来到湖北武汉调研时发现, 康复机器人, AI, MR, 3D打印等高科技技术, 正被应用于临床, 在提升医疗质量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 医院 内, 记者看到了一款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它能帮助中风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 这款机器人已从原来零星的应用, 开始转向临床上大规模的应用. 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并非易事, 这一技术的研发经过了整整10年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 在该医院内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诸如不同金额的资助方案, 引导医生投身科研工作, 并鼓励转化. 在湖北省层面, 通过整合资源, 搭建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已初步实现相关领域内的科研集群效应.
湖北省卫计委科教处副处长李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针对卫生 健康 领域及生物 医药 产业创新主体间存在脱节, 创新活力不足的特点, 省卫生计生委目前正在协调东湖高新和光谷生物医药产业园, 筹划搭建湖北省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以病人需求推动临床转化
在同济医院内,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上述康复机器人的使用方法, 患者只需坐着, 即可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上肢的康复训练.
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许涛告诉记者, 康复设备研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 患者服务, 这台机器人针对的就是中国人的高发病——中风.
参与上述机器人研发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熊蔡华告诉记者, 从2006年开始, 他们就与同济医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研究运动神经功能和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科和医科都很强, 我们也一直在倡导医工医理结合, 做更多的医疗设备, 为社会和群众服务. ' 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告诉记者.
许涛认为, 单纯用人力对中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效能低, 患者依从性差, 恢复效果也不理想. 机器人的优势在于,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 结合主被动康复训练模式, 虚拟现实的游戏环境, 痉挛自动监测及病情评估等功能,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有效解决不同患者多个阶段的康复治疗问题, 弥补人工康复训练的不足.
除了机器人, AI阅片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 将AI阅片结果与初诊医生相互印证, 并由上级医生进行审核, 误诊漏诊率因此降低. 对于基层的县市医院医生来讲, AI更能为其赋能.
在同济医院放射科内, 记者观察到, AI读一张肺部CT的结果只需要5秒, 还能标识所有的病灶, 给出诸如位置, 直径, 体积, 结节类型等定量参数, 并进行评分. 最终还会形成一份诊断报告供医生参考, 建议患者还应做哪些诊断等.
'熟练的医生看一张肺部CT需要5分钟, AI的速度是人类的几十倍. 对于3毫米以内的小病灶, 人肉眼很容易遗漏掉, AI却容易识别. ' 同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夏黎明告诉记者.
在武汉协和医院骨科, 记者体验了混合现实技术 (MR) . MR通过读取病人的CT等数据, 生成3D全息影像模型, 戴上MR眼镜后一目了然. 医生可将立体虚拟的病灶移动至手术视野, 调整参数, 与真实病灶相结合, 为术中提供参考信息.
据了解, 混合现实技术的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是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 2018年1月, 武汉协和医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指导新疆博州人民医院, 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混合现实技术三地远程会诊手术. 未来, MR技术或将为精准手术, 远程医疗场景带来新的改变.
制度设计铺路临床转化
同济医院先后四次调整科研激励政策, 从关注数量到强调质量, 引导医生投身科研工作, 鼓励转化. 其中, 资金支持为一大举措.
2013年起, 医院实施科研发展TOP战略. 面向国际医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 遴选10个左右学科, 每年每个学科资助300万-500万元, 连续资助三年. 还鼓励年轻医生, 每年设立科研基金, 拨款100万元资助30-40项研究, 扶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
同时, 强化优势学科, 进行重点实验室评审, 每次15个实验室入选, 各资助150万元, 目前已评审两次; 提升公共科研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医院公共科研平台, 如实验医学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加大投入, 提升科研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起步相对较晚的学科, 每个实验室资助30万元, 目前已有10个实验室入选.
除了自身加大科研投入外, 同济医院还争取国家, 省部级等各个渠道的经费. 王伟强调, 临床工作本身就是 '科学研究' . 医院的科研平台, 资金投入, 人才 引进都围绕临床科研, 回归以病人为中心. 医院的制度政策就是要帮助医生把科研和临床工作结合起来, 使临床科研取得重大突破.
在湖北省层面, 明确加强基础研究, 临床转化, 循证评价, 示范应用一体化布局. 近年来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同科研院所, 高校, 企业 深度合作, 目前已规划立项全省肿瘤, 口腔, 肝胆胰疾病等大数据库项目建设, 为医学科技提供辅助创新平台.
此外, 搭建成果转换转化平台, 筹划搭建湖北省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2017年成立了5个省级 '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培育基地' , 积极推动卫生健康领域的技术转移.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 突出企业主体和医疗卫生机构主体, 打造 '医企研协同创新模式' .
而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 李辉表示, 省级医疗机构要以跟踪前沿,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为主, 注重科技成果的培育和孵化, 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 市级医疗机构则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 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 引进, 应用和推广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 县级医疗机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成果为主, 注重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引进, 推广和应用的职责分工.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