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終於出現了符合空調廠商期望的高溫, 但終端市場卻沒有因為連續性高溫氣候而呈現出井噴行情, 過去兩個年度國內需求的爆發性增長讓整個行業對今年市場再現高增長現象的信心得到了膨脹, 前期渠道巨大的提貨量在當下成為了沉重的庫存壓力. 事實上, 市場並沒有出現破壞性的滑坡, 穩定的更新換代需求支撐著空調產品的市場基礎, 只是, 高預期與高增長難現之間形成的反差太大.
諸如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爆發性增長難以長期複製, 國內市場在此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再現如此大行情, 圍繞著基本需求規模形成上下的波動將是行業發展的常態, 因為一些宏觀經濟層面和產業發展環境中的本質因素決定了這個格局的形成.
在宏觀經濟層面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減少的背景下, 中國空調產業在過去一年來卻出現了一波久違的產能擴張熱潮, 去年長時間出現的產能不足矛盾是這種投資行為誘因. 產能高增長與需求資源的愈加稀缺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剪刀差, 市場走勢難以達到既定規劃也就顯得在所難免.
更為重要的是, 投資熱潮在加劇產能過剩的同時, 也破壞了供求關係並激化了供過於求的矛盾. 相反, 整個行業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力度並沒有跟得上產能擴張的速度. 大量中小品牌的出現,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技術與產品的進步. 行業在現如今出現的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並不完全是因為主導和主流品牌擁有強大的渠道掌控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更大程度是因為這些品牌在產品和技術競爭力上的資源投入得到了強化.
消費升級是必然趨勢, 這也就決定了以低價擴大市場銷售規模的方式難以有可持續增長的空間, 圍繞著產品品質, 用戶體驗度提升和企業運營效率提高將成為影響品牌地位變動的核心元素, 但凡是在這些方面做得較為出色的企業, 在過去幾年的產業發展和市場競爭中都有著優異的表現.
而宏觀經濟也給行業帶來了傾巢之下豈有完卵般的影響, 尤其是在去槓桿化, 流動性收縮的政策作用下, 類似於房產地產與空調產品需求息息相關的產業的發展被嚴格管制, 這直接壓縮了新生需求規模的增長空間. 而且, 去槓桿後各個廠商所面臨的資金周轉, 財務壓力也陡增.
龐大的品牌數量和散亂的利基群體也並不有利於空調產業生態環境的改善, 部分中小企業通過激進的價格手段攪亂了市場秩序, 尤其是大量低質低價產品流向市場之後, 給優質產品的正常流通帶來了負面衝擊. 隨著供求矛盾的激化和流動性進一步緊張, 空調產業也面臨著重組, 大量閑置資源被整頓或退出也是產業進步的自然現象.
眼下國內空調市場的不盡如人意並不是意味著消費需求的萎靡不堪,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高增長預期, 營銷高增長目標, 扭曲了在需求稀缺環境下的供求關係. 當產業外部機會不再豐富, 企業就愈加需要著力打造以產品競爭力為核心, 以品牌形象與價值為牽引的內生式增長模式, 而這些都是建立在產品與技術創新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