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比特大陆准备扩大以色列研发规模;

1.华为麒麟980采用台积电7nm工艺, 已进入芯片验证期; 2.杭州出台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政策 以设计带动制造; 3.比特大陆准备扩大以色列研发规模: 将招募40多名员工; 4.总投资20亿美元 韩国LG化学电池项目落户南京江宁区; 5.万亿车联网 '蓝海' 中 北斗 '芯' 该怎么 '玩' ?

1.华为麒麟980采用台积电7nm工艺, 已进入芯片验证期;

集微网消息, 7月18日华为将发表nova 3及nova 3i两款新智能手机, 所搭载麒麟710, 970处理器芯片确定由台积电12, 10纳米抢下大单. 据台媒报道称, 华为麒麟980即将于第4季推出Mate 20手机处理器搭载, 采用最先进制程7纳米生产, 台积电独吃华为处理器订单, 第4季营运登上全年高峰.

台积电法说会前夕, 市场传言第3季营运恐不如预期, 不仅加密货币及苹果A12递延至第4季, 法人圈也传出联发科也在第3季调整投片量, 台积电本季营运仅维持个位数季成长.

此前市场传闻指出, 三星因10纳米产能闲置一度降价抢单, 最终据华为官方信息指出, 麒麟710及970芯片均在台积电生产. 据华为官方测试结果, 麒麟710芯片采用台积电12纳米先进制程, CPU性能提升2倍, GPU性能提升2.26倍.

据悉, 下半年旗舰机华为Mate 20也将采用麒麟980芯片, 目前也已经进入试产前的验证工作, 设计工作基本已经完成, 该芯片将搭载最新人工智能功能, 也将采用寒武纪的处理器 IP, 寒武纪最近推出的1M系列芯片即采用台积电7纳米制程技术的AI芯片, 台积电今年独吃华为三款芯片, 加上苹果挹注, 第4季营运可望攀上全年颠峰.

2.杭州出台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政策 以设计带动制造;

中新网杭州7月17日电(张煜欢 郭其钰)17日, 《杭州市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政策》(下称《专项政策》)正式发布. 该政策包含资助范围, 资助重点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共14条, 明确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重点鼓励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做强做大. 据悉, 《专项政策》将于8月12日起施行.

'集成电路产业是 '三高' 汇聚的产业, 具有典型的高人才, 高门槛, 高技术特征. ' 杭州市经信委主任夏积亮介绍, 对此《专项政策》围绕人才, 资金, 技术和市场四大要素, 以市场应用为牵引, 积极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芯片与整机, 资本与产业, 资源与服务等充分对接.

据了解, 《专项政策》明确每年将统筹安排各级专项资金扶持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其中重点扶持企业研发投入, IP(知识产权)购买, 流片制造, 新建或技改项目, 自主芯片(模组)的规模化本地应用以及新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六个方面.

此外, 该政策还提出将设立国资性质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平台, 委托专业机构运作, 以股权投资方式进入集成电路产业资本领域, 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杭州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集成电路领域的企业很难靠自身力量成功, 特别是技术门槛高, 投资风险高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经不起多次试错. ' 杭州镓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河表示, 《专项政策》中对相关设备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是集成电路企业的福音.

据悉, 《专项政策》自2018年8月12日起施行, 凡在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工商注册, 税务登记并从事集成电路设计, 制造, 封测以及配套支撑的法人单位(包括外资企业)均可享受. 此外, 该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并购重组, 投融资, 税收和人才引进等方面, 都将按照现有政策予以优先保障落实.

17日当天, 杭州青山湖科技城还与中电海康集团,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签约共建浙江省微纳技术研发开放平台, 其目标是以12英寸特色高端芯片工艺研发为核心, 覆盖通用芯片设计, 测试服务的开放性平台.

据介绍, 微纳产业前景广阔, 但行业壁垒高, 设备购置和日常运行投入都十分巨大, 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 青山湖科技城党工委书记沈慧表示, 该平台将研发设计, 加工制造, 销售服务, 人才培训等要素进行整合, 力求为企业, 高校, 创新团队等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服务, 降低开发成本, 加快产业链集聚. (完)中新网

3.比特大陆准备扩大以色列研发规模: 将招募40多名员工;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7日下午消息, 据以色列当地财经媒体《环球报》报道, 加密货币 '矿机' 生产商比特大陆准备扩大以色列研发中心的规模.

报道称, 目前比特大陆在以色列有员工15人. 比特大陆以色列运营中心副总裁, 主管加迪·吉里克伯格 (Gadi Glikberg) 接受采访时说, 公司准备招募40多名员工, 包括区块链研究人员, 高级软件和安全工程师, 营销专家, 熟悉Python和JavaScript的程序员以及QA员工, 研发中心设在赖阿南纳 (Ra'anana) .

吉里伯格介绍说, 去年比特大陆增长迅猛, 主要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越来越流行; 虽然去年年底时加密货币产业陷入低谷, 但是行业看到了增长和发展的机会.

此前据雷帝网获悉, 比特大陆正进行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 预计月底完成, 投后估值150亿美元. 知情人士还透露, 比特大陆预计今年8月递交IPO材料, 年底在香港上市.

新浪科技就此事向比特大陆求证, 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但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曾暗示, 公司可能会在香港上市, 通过上市早期投资者可以套现, 还可以为未来发展筹集资金. 同时有多位接近交易人士爆料称, 比特大陆正在进行pre-IPO的融资, 未来或将在香港上市.

早在2016年时, 比特大陆就在以色列设立运营中心, 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和矿池Connect BTC承担部分研发工作, 还涉足AI研发. 比特大陆总部位于北京, 并在成都, 青岛, 深圳, 武汉等地设有研发中心, 和以色列赖阿南纳研发中心相似. 另外, 比特大陆在中国香港, 美国加州, 以色列特拉维夫, 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也设有分公司. (星海)新浪科技 4.总投资20亿美元 韩国LG化学电池项目落户南京江宁区;

交汇点讯 17日下午, 江宁滨江开发区与韩国LG化学在南京汉府饭店举行签约仪式, 总投资20亿美元的LG化学电池项目落户滨江. 据悉, 这是滨江开发区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签约仪式前, 江苏省委常委, 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会见了LG化学金钟现副社长一行. 张敬华表示, LG化学动力电池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增强了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为南京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机, 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沿提供强大支撑.

签约仪式上, 南京市委副书记, 市长蓝绍敏对项目签约表示祝贺. 他说, 南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 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为着力点, 以构建 '4+4+1' 主导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 努力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 南京特别重视与 '世界500强' 大企业的合作. 此次LG化学电池项目的成功签约, 为高质量推进 '强富美高' 新南京建设, 加快创建创新名城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韩国LG化学是世界专业的先进电池制造商, 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电池销售增长业绩, 特别是汽车动力电池和ESS储能电池均处于世界第一. 此次签约项目主要生产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和小型电池, 工厂规划建设电极, 电芯生产线23条, 其中动力电池16条, 储能电池3条, 小型电池4条.

据悉, 落户江宁滨江的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 2019年10月开始实现量产, 2023年实现全面达产. 项目达产后, 预计年产动力电池32GWh, 年产值将达350亿元人民币, 税收20亿元. 其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供应现代汽车, 沃尔沃, 通用, 克莱斯勒, 雷诺等著名汽车制造产商, 并且随着中国国内和国际整车品牌新的订单量增加LG也将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和生产容量.

南京市江宁区是江苏和南京创新, 开放发展最重要的活力板块. 去年以来, 滨江开发区围绕新能源汽车, 电子信息通讯, 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正加速崛起为江宁乃至南京经济转型, 升级发展的重要方面军. 该园区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 快节奏推进项目建设, 经济快速增长, 在项目招引与建设方面实现快速突破, 龙头项目纷至沓来. 短短一年时间, 中兴通讯, 中国信息通讯科技集团, 韩国LG, 珠海格力, 晶能汽车, 卡耐电池等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一大批龙头项目落户滨江. 此次韩国LG化学电池项目落地滨江, 亦是园区着力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体系的一招 '先手棋' .

江宁区相关领导在致辞中指出: 为主动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时代浪潮和能源变革发展趋势, 江宁区把新能源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作为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提升的突破方向. 此次签约的项目, 作为LG化学布局中国的重要措施, 必将为企业未来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也将为江宁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通讯员 李洋 胥大伟 交汇点记者 焦哲

5.万亿车联网 '蓝海' 中 北斗 '芯' 该怎么 '玩' ?

就目前来看, 车载市场整体来看仍然是传统GPS的天下, 北斗导航芯片, 相关应用及市场的拓展目前仍面临多方挑战, '北斗+' 的模式该如何渗透车载应用场景, 打破GPS的 '独霸一方' 的局面, 成为整个行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北斗+车联网' 应用炙手可热 GPS市场 '霸权' 难以撼动

日前,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了产业《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17年我国北斗车联网市场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用户规模上目前已突破2200万, 相比2016年增长37.5%, 相关车联网硬件市场规模达到264亿元. 按机动车保有量3.1亿计算, 北斗车联网的市场渗透率如今已达到7.1%.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李冬航指出, '近些年, 车载北斗导航设备及芯片产品前装搭载率和采用率正不断提升, 加之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的频送东风, 车联网在车辆自主环境感知, 位置及网联信息服务, 信息安全等应用上正愈加成熟. 互联网巨头与汽车厂商在通信, 导航, 云端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提供上也都逐渐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 由此带来的应用市场技术和服务的变革, 已经成为北斗产业发展新的亮点和方向. 目前, 全国多地都开始试行和大力推广北斗定位及导航车载化服务的应用, 以北京为例, 33500辆出租车, 21000辆公交车已安装北斗, 实现了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 也正在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 实现实时调度. '

但众所周知的是, 车载市场目前依然是GPS独霸一方, 无论从用户习惯, 市场需求还是车企们最为关注的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看, 北斗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都充满挑战. 江淮汽车区域市场总监孔俞文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车联网/车载场景, 目前北斗的市场实际上仍处在培育期, 现阶段主要还是以政府示范工程为主导, 市场需求量还十分有限. 市场份额方面, 目前北斗导航芯片及终端产品在车载领域的渗透率仅仅是个位数的水平, 还难以与GPS类应用高达95.8%的市场份额相提并论, 这可能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去追赶. 而且, 根据我们的用户数据来看, 在开车情况下用户使用GPS的频度事实上要比北斗或其他导航服务系统高的多, 比如我们的一款畅销车型上GPS导航定位系统的优先使用率就高达93.2%, 而北斗的话仅仅在5.3%的水平. 当前车厂们把北斗功能做上去, 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政府和产业来协助推广国产导航系统的应用和普及, 而另一方面, 也是为了在GPS功能可能失效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车载导航系统可用, 毕竟车载领域对行车安全性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

为此, 编者也向一些车主进行了求证, 正如智能手机领域目前大多数用户难以感知到北斗导航功能的存在一样, 车主们对此也深有体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主告诉记者: '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关于北斗导航定位的车载类应用服务太少, 导致很多车主几乎不知道还有北斗导航这种服务. 而且, 虽然有些北斗导航类服务也可以使用, 但功能很是鸡肋, 且可操作性不强, 非常影响用户体验, 比如之前我曾经就下载过一款北斗导航定位服务应用, 一打开基本上到处都是广告, 影响使用不说, 在关键时候也很容易出各种故障问题, 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所以最后干脆还是放弃了. 可能有时候, 会出于对北斗导航定位功能的好奇, 偶尔会用一下, 但大多数情况下目前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还是不如传统GPS用的实在. '

由此可见, 尽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汽车网联化趋势的驱动下, '北斗+' 应用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但整体而言, 面对在技术服务以及市场份额上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GPS, 北斗目前着实是毫无胜算, 技术的推广及市场进一步拓展仍需寻找更多新的出路. 因此, 推进GPS与北斗共存的双模/多模硬件产品, 成为业内厂商推进 '北斗+' 逐步落地的主要策略.

'北斗/GPS' 双/多模芯片成主流 成本是最大门槛

诚然, 从单模升级为双模或多模, 芯片/模块在定位精度及搜星数量等多个性能指数上都会有质的飞跃. 不过, 这种整体性能的提升也需要芯片/模块供应商和需求方为其摊付更多的成本, 这不仅进一步增加了芯片厂商在产品开发上的负担,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需求方接纳和采用的意愿.

北斗/GPS双模芯片可混合接收北斗, GPS信号, 统一进行混合计算, 共同参与定位.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温景阳博士表示, '通常, 单GPS系统可搜星8-10颗, 而北斗双模系统的模块可搜星数量平均可以达到15颗以上, 这也意味着系统的可靠度, 定位精度, 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都要优于单一的GPS系统. 而且, 价格方面目前部分产品也可做到与单GPS差不多的水平, 未来北斗双模终端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 尤其是在单GPS无法达到的效能下, 创造出北斗双模特有的应用市场, 比如通过北斗双模开启国内高精度导航及精准定位市场等. '

但目前来看, 实现单模到双模的技术演进, 芯片厂商也需要为之摊付更多的产品开发成本, 深圳市晟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宏政表示: '在车载领域, 北斗/GPS双模卫星导航芯片的前期研发, 除了核心技术更难于突破之外, 费用过于高昂也是一大难关. 尤其在制作北斗/GPS双模芯片设计流片中, 仅开一次光罩便要花费600-800万元不等, 且一次性流片成功的往往不多, 一般都需要多次流片, 这样成本的累积是相当高的. 如果芯片厂商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业务作支撑, 光是依靠售卖芯片是难以为继的. '

除此, 还需要考虑车规认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孔俞文表示, '车规认证向来以高费用, 长周期著称, 一般的产品认证基本上都要耗费2-3年的时间, 其中, 不仅要通过一系列质量体系要求, 而且还要符合汽车的完整安全性等级ASIL和ISO 26262. 这相应的需要厂商摊付不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不仅会耽误芯片的上市时间和进度, 而且会对最终产品的市售价格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 由此可见, 从单模到双模, 芯片厂商在业务转型方面也需要下相当大的决心,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支出和业务收入, 一般的厂商恐怕是难以招架.

对于需求方而言, 芯片价格的提升也迫使批量采购和应用转型的动力不足, 双模/多模在大规模推广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孔俞文表示: '从产品性能升级的角度来看, 北斗双模定位芯片自然比单模GPS更受欢迎, 但事实上目前能够真正将双模芯片做到单模差不多价格的厂商并不多, 多数双模产品在价格上还是比单模要更贵, 本来用户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的功能要比GPS少的多, 再加上底层器件, 终端和系统等方面都还要做升级, 这些成本支出相对而言可能就显得有些不值得了. 而另一方面, 事实上现在很多主打厘米级高精度的双模或多模定位产品在车载市场主要还是专注于智能汽车或半自动驾驶测试等相关服务领域, 这类场景需要更高精度厘米级的环境感知和车道级定位功能, 而大众类应用场景的话可能对精度的要求就不是那么高了. 所以, 目前我们还只是少批量的量产车有上北斗导航功能, 大部分量产车仍然是采用传统单模的GPS方案. '

不过, 在越来越多应用需求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下, 未来几年 '北斗/GPS' 多模芯片必然会大量导入市场, 对于车厂及芯片供应商们来说此刻转型实现产品的升级也是绝佳的良机. 虽然几年之内可能会存在成本等方面的负担, 但从长远来看, 这也是整个行业通往大发展的 '必经之路' . 华强电子网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