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是廚電行業近十年來最艱難的時刻, 也是廚電行業近二十年來最大的變局. 開年以來, 甚至包括一直領跑行業增幅的龍頭企業都感受到了壓力, 二三線品牌所感知的寒意更濃. 多家市場機構的統計也極不樂觀, 綜合對比去年同期, 零售市場下滑7%左右.
市場下挫的外部原因顯而易見, 在此不必贅述. 需要重點談的是, 在推動增長的努力上, 我們有哪些可資努力的落腳點.
一般來說, 創造增長, 有兩個手段. 一是外延式, 即加大投入以期產出增長; 二是內涵式, 在提升產出效率的同時推動增長. 二者本來無優劣之分, 而只有邊際效應的差異.
這意味著, 我們津津樂道的拓寬新跑道或者是提升運營水平, 只是在一定範圍內能有最優的效果. 進一步說, 是靠擴大產品品類, 擴大營銷團隊, 增加經銷商隊伍; 還是靠提升單品質量, 提升現有營銷團隊的均產.
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在不同的語境下, 外延增長和內涵式增長, 粗放增長和集約型增長, 都有著不同的含義, 這也是個非常精密的計算. 運營哪種方式能得到最大的效果, 只有每一個主政市場運作的人可以精密地測算出來, 而並非是作為行業媒體的我們能夠妄言.
但在市場觀察之中, 我們還是發現了兩個方向的極端. 一是大部分中小品牌, 在全國市場還有大量空白的時候, 緊緊抓住三五個經銷商不放, 不斷施壓, 說形象點這是鞭打快牛; 一些大品牌在某個品類已經做到每提升一個增長百分點時都要數倍努力時, 仍舊不願及時拓展新的增長品類, 說形象點, 這叫百尺竿頭求進一寸. 二者都是典型的該外延式增長而守著內涵不放.
同樣沒有大小品牌之分的是, 另一個方向上的典型則表現在, 一些小品牌迷信招商, 年年招商年年死; 個別的大品牌則體現在品類多而不強, 看似攤子很大, 實則多數品類對實際銷量的貢獻乏善可陳. 這又是該集約式增長卻沉溺於粗放經營的典型.
作為一家行業媒體, 我們是最樂於幫別人貼情懷標籤的一類, 比如專業, 專註, 再比如航母, 旗艦等, 但作為一家觀察, 研究行業多年的媒體, 我們還是要說: 企業運營是一個精密的系統, 是一件技術活. 脫離業績談情懷, 無論多高雅, 都很不靠譜.
行業形勢的確很嚴峻, 信心還是要有. 看看成熟的行業如空調, 彩電等品類, 它們所經曆的困境尤甚於廚電, 最後, 仍舊走了過來.
大視野, 大思路, 微操作, 向來不矛盾. 正如本期特別策劃裡說到的, 廚電業早該走出 '茶杯裡的風暴' , 去迎接更大格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