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AI做可編程FPGA晶片可能超過人類

近日, 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辦的 '新經濟, 新征程' 企業家高層論壇上, 上海複旦微電子集團董事總經理, 創始人施雷在演講中表示: IOT (物聯網) 和人工智慧這兩個領域, 將會給整合電路提供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會催生許許多多新形態晶片.

施雷認為, 摩爾定律發展到今天, 已經終止了, 晶片限寬已經到納米了, 晶片不可能再縮小了, 這也就意味著, 後來者機會會更多. 所謂摩爾定律, 指的是當價格不變時, 整合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 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 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量子計算機的出現, 意味著無窮大計算能力的出現. 整合電路行業裡面, 我們盯的是兩個領域將會給整合電路出現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第一個是物聯網, 萬物互聯, 會提供許許多多新形態晶片的出現; 第二會促進晶片大發展的就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硬體加速, 人工智慧框架結構變化也會出現一些新的晶片公司, 新的晶片公司出現會出現一些什麼呢? 智能化或者半定製的架構. '

施雷認為, 未來人工智慧做可編程FPGA晶片可能會超過人類自己做的晶片, 估計兩三年就能實現.

相對中國市場給予晶片的高估值, 國外一直對晶片公司估值並不高. 施雷認為,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兩個:

第一是晶片產品的競爭激烈, 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 當一個成功的晶片很快佔據市場, 但往往很快就會出現新的挑戰晶片, 即拳王效應. 按商學院的觀點, 估值是有延續性的, 一旦延續性被破壞了, 晶片的估值就出現問題了.

第二個問題是晶片的不確定性風險太大. 晶片的成功與否實際上是充滿偶然性的, 不是指標成功就可以成功, 同時有產業互動, 估值風險就越大. 因此把晶片產業作為投資的黑洞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麼, 如何解釋中國這些年晶片產業的估值上升或者資本市場的良好表現呢?

施雷認為, 很大可能是因為整合電路和整機相配, 中國整合電路的惰性或者黏性要比國際上的整合電路大得多, '中國有大量的許可和認證, 這樣一來, 即使有新的產品出來, 舊產品也很難退出. 這有什麼好處? 對於資本來說可以稍微喘口氣.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