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華為Mate 20 Pro屏幕曝光, 京東方柔性OLED至少供貨百萬

1.華為Mate 20 Pro屏幕曝光, 京東方柔性OLED至少供貨百萬; 2.OV新機採用, 2D人臉識別零成本將成中低端手機市場主流; 3.華米OV帶動, 藍思科技預計上半年淨利同比增長至60%; 4.面板巨頭廣州 '硬碰硬' 對手冷觀LGD豪賭大屏OLED; 5.LG Display將於2018年下半年為蘋果提供OLED屏幕

1.華為Mate 20 Pro屏幕曝光, 京東方柔性OLED至少供貨百萬;

摘要: 作為今年華為定位最高的旗艦產品, Mate 20 Pro採用京東方工藝的柔性OLED屏幕, 這對於一直霸佔著柔性OLED市場的韓國廠商來說, 絕對不會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 京東方已經崛起!

集微網消息 (文/Aki) 作為華為定位最高的旗艦產品, 華為Mate系列過去基本上都採用的是三星OLED顯示屏, 但現在看來在今年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首配京東方柔性OLED屏

據韓國產業鏈給出的消息稱, 華為已經悄悄跟京東方 (BOE) 達成了合作, 後者將供應下半年上市的Mate 20 Pro的部分柔性OLED屏, 相應的屏幕將在本月底開始生產. 產業鏈給出的消息還顯示, 京東方今年至少要給華為供應100萬塊自主柔性OLED屏.

從台灣產業鏈給出的最新消息, Mate 20 Pro目前已經進入試產前的驗證階段, 這也意味著該設計工作已經完成, 如果測試一切順利的話, 那麼正式量產工作將從8月中旬開始, 而在這之前華為將秘密聯繫供應商, 準備手機相應的物料.

產業鏈消息人士透露, Mate 20 Pro將摒棄現在的劉海屏設計, 改用傳統的18: 9全面屏, 不過手機的左右邊框非常窄, 而額頭和下巴也是縮減到3.5mm左右, 整機呈現出的視覺效果非常震撼, 屏佔比至少是在90% 以上.

當然, 韓國媒體此次披露的消息未必屬實. 此前也有韓國媒體The Bell報道稱, 華為已經向三星Display採購了大量的6.9英寸OLED面板, 可能會用於將來的華為Mate 20系列機型. 但是後來這塊顯示屏則似乎被用於即將發布的榮耀note10之上.

根據來自京東方的消息, 京東方目前主要的產能集中在柔性OLED屏幕, 硬屏的產能並不多. 所以, 如果此消息為真, 京東方將為華為供應OLED屏幕的話, 最有可能提供的也是柔性OLED屏幕.

2000 京東方與華為的深度合作

這已經不是京東方第一次與華為進行合作.

京東方在2017年5月正式啟動位於成都的6代線柔性OLED產線B7, 並於10月舉行了量產儀式.

10月26日, 京東方舉辦的客戶交付活動上, 京東方向華為, OPPO, vivo, 小米, 中興, 努比亞等十餘家客戶交付了AMOLED柔性顯示屏.

但是, 因OLED生產難度高, 京東方因為進展相對緩慢也曾遭受業界質疑的聲音. 而本次供應華為或將成為京東方的新的突破點.

京東方曾表示, 華為是京東方長期以來合作的客戶, 在LCD和OLED方面均有合作. 隨著公司柔性AMOLED產能逐漸增加, 雙方有望進一步加深合作.

華為作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首次為旗艦級產品配備京東方的OLED顯示屏, 也意味著京東方提供的產品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 能夠滿足華為方面提出的要求.

市調機構Stone Partners相關人士評論, 能與華為簽訂供應合同表示OLED的供應量至少可以做到100萬台以上. 雖與韓國廠商比良率偏低, 但技術能力上的進步還是值得認可的.

京東方的進步對於韓國廠商來說並非是好消息. 在與中國的競爭當中已經在LCD事業上失去了收益, 若連OLED也被中國搶去將會加重韓企的負擔. (校對/春夏)

2.OV新機採用, 2D人臉識別零成本將成中低端手機市場主流;

摘要: OV新機取消指紋識別, 這對指紋晶片市場來說, 無疑是雪上加霜; 反之, 替代指紋識別的2D人臉識別將開始流行.

集微網消息 (文/爾目) 據手機供應鏈人士向集微網透露, OPPO, vivo即將推出中端價位的新機, 都會取消指紋識別, 採用2D人臉識別, 且2D人臉識別成本近乎為零.

作為國產手機出貨量的大廠——OPPO, vivo推出新機都取消指紋識別, 這對出貨量本就下滑的指紋晶片市場來說, 無疑是雪上加霜; 反之, 在OPPO, vivo的帶動下, 替代指紋識別的2D人臉識別交互方式將會在中低端手機中開始流行.

指紋晶片市場縮水, 轉攻人臉識別

自蘋果將指紋識別技術應用在iPhone 5s之後, 安卓市場開始興起了一股指紋識別熱潮, 各大品牌的智能手機機紛紛搭載這一功能, 市場滲透率逐年提升. 不過, 在去年9月份蘋果發布iPhone X取消指紋識別採用Face ID之後, 手機解鎖交互開始進入刷臉時代, 傳統的手機指紋晶片市場隨之遇冷.

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調查數據顯示,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指紋晶片的供應量約2億顆, 同比下降約26%, 預計2018年全球指紋晶片的供應量約9.7億顆, 同比下降約11%.

從上遊供需產能來看, 全球指紋晶片的供需趨平, 指紋晶片對晶圓的供需消耗影響也不大. 目前, 全球指紋晶片主要集中在8英寸及12英寸晶圓產線的180nm和350nm工藝代工, 其中蘋果指紋晶片採用12英寸晶圓代工, 匯頂, FPC, 新思(Synaptics), 敦泰, 思立微等以8英寸產線為主.

從下遊終端市場來看, 據IDC報告顯示, 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與去年同比下降了2.9%. 另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 第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 8737.0萬部, 同比下降26.1%.

隨著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 使得終端廠商對指紋晶片的需求也不似去年同期火熱, 再加之人臉識別功能的替代化, 傳統指紋識別在移動終端市場開始敗走. 諸如, FPC降低運營成本大規模裁員, 新思, 匯頂等廠商一季度業績下滑等消息開始隨之出現.

不過, 據供應鏈廠商透露, 隨著傳統電容式指紋晶片市場遇冷, 包括匯頂, 新思, 敦泰等廠商在轉向屏幕指紋的同時, 都已經開始進行人臉識別項目的研發.

2D人臉識別市場爆發, 成本近乎為零

今年上半年OPPO推出OPPO A3取消了指紋識別, 採用2D人臉識別, 一經曝光後, 就引起行業關注. 如今, OPPO A5開售同樣是取消指紋識別, 採用2D人臉識別, 再加之vivo也即將推出取消指紋識別, 採用2D人臉識別的新機. 這一進一退之間, 足見市場趨勢.

'現在市場在售的採用2D人臉識別手機已經超幾十款機型. ' 愛華盈通總經理喬國坤向集微網表示, 其實2D人臉識別的效果並不差, 用於人臉識別解鎖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說安全係數略遜於3D結構光. 雖然現在不少手機廠商推出高端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手機, 其實是想帶來更多新的玩法, 如遊戲, VR等體驗.

不少行業人士認為, 在市場帶動下, 未來人臉識別將會成為主流的手機解鎖方式. 對此, 喬國坤稱, 這主要是兩個角度來考慮, 第一, 現在全球很多地區對手機的要求還是追求 '性價比' , 尤其是要便宜, 而採用手機2D人臉識別的成本就足夠低, 相比之下, 指紋晶片及模組都還是存在不低的硬體成本; 第二, 從功能擴展性的角度來看, 指紋識別的功能很難擴展, 而人臉識別可以提供更多應用方向.

之所以說手機2D人臉識別的成本足夠低, 是因為現在多攝像頭已成為手機的標配, 通過內置人臉識別演算法, 不用新增其它硬體就可基於標配的手機攝像頭實現2D人臉識別功能.

另據手機供應鏈人士透露, 手機2D人臉識別幾乎可以做到零成本, 這跟3D結構光的整個方案差異還是很大的. 目前手機人臉識別主要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純粹的2D人臉識別, 不增加額外硬體, 內置底層人臉識別演算法就能實現, 這是可以做到零成本的; 第二種是手機內置一個紅外攝像頭, 不論外部環境明暗都能快速實現人臉解鎖, 增加的硬體成本也不高; 第三種是3D結構光, 整個方案較為複雜, 硬體成本增加的會比較多, 安全等級也會更高.

該供應鏈人士進一步透露, 現在像商湯和Face++向手機廠商提供人臉識別的支援, 其核心就是賣人臉識別的演算法. 其具體商務模式, 包括與手機出貨量大廠進行包年合作, 均攤到每部手機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 可以通過預先捆綁一個APK做運營, 後期可以進行廣告植入等增值方式盈利, 這樣也可以免成本.

而對於一些出貨量不大的手機廠商, 不能保證出貨量多少的話, 則被要求預付人臉識別的演算法費用, 每部手機2D人臉識別的成本也只有幾元. 當然, 這與3D人臉識別的成本還是相差甚遠.

值得強調的是, 除了成本之外, 還有一個產能的瓶頸會推動2D人臉識別市場爆發. 受限於3D結構光元器件產能的因素, 3D人臉識別仍很難快速普及到中高端手機. 譬如vivo, OPPO先後量產帶有3D結構光的新機, 但上遊3D結構光的高端元器件產能可能尚處於爬坡階段, 向vivo, OPPO的供貨產能都不一定獲得保證, 更不用說滿足其他中小手機廠商的產能需求. 所以, 短時間內, 3D結構光在手機中無法快速大規模普及, 大部分中小手機廠商會以2D人臉識別為主, 2D人臉識別有望替代指紋識別成為國內中低端手機市場主流. (校對/叨叨)

3.華米OV帶動 2000 , 藍思科技預計上半年淨利同比增長至60%;

集微網消息, 7月13日, 藍思科技發布業績預告, 公司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5億至4.98億, 同比變動40.00%至60.00%, 電子製造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3.11%.

藍思科技表示, 2018年上半年, 華為, OPPO, VIVO, 小米等各大國產品牌發布並量產了多款中高端新機型, 其中有多款採用了前後蓋雙面玻璃, 3D曲面玻璃的外觀設計, 對本公司產品提出了大量需求. 但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整體較為乏力, 大量新品試製投產導致良率損耗加大. 另外, 由於公司規模擴大及一線生產員工數量增加, 與之相關的固定資產折舊, 員工工資等成本開支顯著增長.

報告期內, 藍思科技配合各大品牌客戶進行新技術, 新材料, 新工藝, 新設備等研發試製, 為下半年生產旺季做準備, 投入了大量研發費用. 同時, 公司也了收到了客戶支付的較大數額的研發收入. 非經常性損益對當期淨利潤的影響約為85,914.57萬元. (校對/春夏)

4.面板巨頭廣州 '硬碰硬' 對手冷觀LGD豪賭大屏OLED;

■本報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

韓國面板廠商LG Display (下稱LGD) 在大尺寸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 面板上繼續豪賭.

7月10日, LGD宣布其在中國廣州建立8.5代OLED面板生產線的投資計劃已正式通過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批. 這個總投資金額高達5兆韓元 (約合人民幣297億元) 的項目, 預計將於2019年下半年建成投產.

LGD海外首個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落子廣州背後, 中國已成為LGD最大的市場. 但在這個全球OLED電視增速最快的市場, 砸錢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線卻是更多面板廠商的共同選擇.

首條大尺寸OLED面板線

廣州8.5代OLED面板線的意義在於, 這將是我國首條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 同時這也是LGD在韓國本土外建立的首條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 廣州8.5代OLED面板線由LG Display與廣州凱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7∶3比例合資建設, 主要生產UHD超高清55-77英寸電視用OLED面板. 企查查顯示, 凱得科技由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 此外, LGD在廣州還擁有模組工廠, 以及和凱得科技, 創維合資的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從宣布立項到最終審批通過, 廣州8.5代OLED面板線曆時一年時間.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 去年7月LGD宣布擬在廣州建設一條OLED 8.5代線, 當年12月該投資獲得韓國政府有條件通過. 奧維面板分析師卞錚認為, 這其中涉及到OLED技術保密的問題, 通過審批時間晚於外界預期是各方妥協的最終結果.

廣州8.5代OLED面板線將是LGD的第四條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

LGD中國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確認, 除去這條面板線以外, LGD在韓國坡州還擁有預計總投資超過十兆韓元, 將在2019年下半年量產的坡州P10工廠, 以及E3, E4兩條已經量產的OLED8.5代線.

LGD還宣布, 加上廣州工廠的產能, 2019年下半年其OLED面板總產能將達到13萬片. 其中, E3和E4工廠的月產能合計為7萬片. 而廣州8.5代OLED面板生產線量產後, 每月產能為6萬片玻璃基板, 最大產能將達到9萬片玻璃基板. 這意味著廣州8.5代OLED面板生產線屆時將承擔LGD近一半的OLED面板出貨量.

在這背後, 中國已經成為LGD第一大市場. 2018年一季度財報顯示, LGD當期在中國市場取得的營收約為3.6萬億韓元, 超過總營收的六成. LGD方面也稱, 在中國市場建立生產線, 不但可以降低物流費用, 還能提供穩定供貨.

加碼產能背後

不斷加碼OLED產能背後, OLED面板獲得越來越多電視機整機廠商的青睞.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 在本土電視機廠商海信加入後, OLED陣營在全球已經擴展至14家. 而IHS的預測數據也顯示, 2019年中國OLED電視銷量較2018年將增長115.5%, 屆時中國也將成為全球唯一OLED 電視銷量增速超過100%的地區.

但相對於龐大的電視市場, OLED電視的佔有率依然不高.

LGD常務李廷漢曾在去年11月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 LGD當年的OLED面板產量大概能滿足170萬台電視, 佔全球市場電視需求的不到1%. 卞錚也告訴記者, 全球每年出貨2億2千多萬台電視, 目前OLED面板的資源十分有限, 跟整個市場容量懸殊很大.

而除了市場需求外, LGD擴大OLED面板也是為了實現規模效應.

LGD方面表示, 2018年OLED電視面板銷售量將突破300萬片. 這個數字近乎2017年OLED電視面板銷售量的兩倍. LGD方面也表示, 隨著銷量的陡增, LG Display OLED事業部今年下半年將首次實現盈利.

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 LGD幾乎壟斷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 處於賣方市場. OLED面板的價格也遠高於液晶面板. 此前LGD的OLED業務為何長期不能盈利?

IHS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認為, 新的產品有經濟效益, 作為一項新技術, OLED面板初期的良率, 以及投入回報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OLED面板的供應鏈成熟度和技術成熟度都不像液晶那麼高, 參與的設備, 材料等廠商沒有那麼多, 良率也肯定要低於液晶. 他表示, 液晶面板的良率普遍都能達到92%. 卞錚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OLED面板雖然價格貴, 但LGD依然是賠著錢在賣, 用液晶的錢來補貼.

李廷漢在去年11月也曾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 OLED電視之所以貴, 目前還是受到規模限制. 他當時稱: '如果OLED電視面板年產量達到600萬台, 價格要便宜一半. '

他當時還告訴《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 2020-2021年LGD的OLED面板年產量將達到600萬-650萬台OLED電視, '2020年以後, LG Display的OLED面板產量將佔到整體的50%. '

對手的冷靜

相較於LGD在OLED大尺寸面板領域的豪賭, 其他面板廠商都保持了相對冷靜.

更多的面板廠商熱衷於在國內投建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 2018年5月, 華星光電宣布將籌資近430億元在深圳建設第二條11代液晶面板線. 4月, 投資460億元的京東方武漢10.5代線開工. 而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 京東方在合肥的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在今年3月已經量產. 今年4月, 重慶惠科還宣布計劃在河南鄭州建設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而鴻海在廣州增城工業區投資610億元投建的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則預計在2019年投產.

中國市場不斷增加的液晶面板產能, 也已經對LGD的業績有所衝擊.

今年4月, LGD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 當期LGD營業收入為5.68萬億韓元, 同比減少19.6%. 營業虧損約為980億韓元, 稅後淨利潤虧損490億韓元. 而需要提及的是, 這是20個季度以來LGD首次出現虧損. LGD首席財務官Don Kim對外表示, 公司低估了中國新供應的影響. 有消息稱, 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在今年第一季度下跌約10%.

卞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華星跟京東方等大陸面板廠商目前在液晶方面剛取得了一些優勢. 他們的策略還是要把液晶的優勢吃透. 等OLED技術更成熟後再去轉化. 張兵也認為, 其他面板廠商沒有選擇跟LGD一起豪賭OLED, 主要出於戰略考量, 同時也存在比較大的技術瓶頸. '基礎顯示材料都不一樣. 除了背光的部分有重疊, 顯示技術材料對面板廠商來說, 都 712d 是全新的. ' 他告訴記者.

今年3月日媒消息稱, 日本顯示公司 (JDI) 考慮推遲OLED屏幕的量產計劃. 據記者了解, JDI去年曾宣布已具備量產低成本OLED屏幕的技術, 並預計將於2019年投產. 而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佔據壟斷地位的韓國面板廠商三星, 也未能將自己的優勢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複製.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 三星數年前曾經嘗試過生產商業用的55英寸和65英寸的大尺寸OLED屏幕, 但最終未能成功. 但韓國媒體今年7月曾報道, 三星正在努力建設一條試驗性質的8代QD-OLED生產線. 張兵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與LGD的白光OLED技術不同, 三星目前的OLED技術是藍光OLED技術加量子點 (QD) , 藍光效率更高. 但他認為理論上, 至少也要三年時間才能實現. 華夏時報

5.LG Display將於2018年下半年為蘋果提供OLED屏幕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3日下午消息, 據韓國Newspim公司報道, LG DIsplay與蘋果公司簽署協議, 為這家美國智能手機廠商提供LCD和OLED屏幕, 以生產2018年下半年推出的下一代iPhone設備.

根據該合同, LG Display預計將在2018年為蘋果提供300-400萬塊OLED屏幕和2億塊LCD智能手機屏幕. 該報道還指出, LG Display將在坡州的E6 6G工廠生產這些OLED屏幕.

除了E6工廠良品率的提高, LG Display可能將在2019年獲得為蘋果提供大部分6.5英寸OLED屏幕的訂單, 並因此將在今年把公司的OLED屏幕出貨量提高到1000萬台.

報道還稱, 交易也將幫助LG Display改善其財務限制. 報道指出, 公司在2018年第一季度淨虧損達983億韓元 (約8704萬美元) , 第二季度淨虧損可能進一步上升.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