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华为Mate 20 Pro屏幕曝光, 京东方柔性OLED至少供货百万

1.华为Mate 20 Pro屏幕曝光, 京东方柔性OLED至少供货百万; 2.OV新机采用, 2D人脸识别零成本将成中低端手机市场主流; 3.华米OV带动, 蓝思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至60%; 4.面板巨头广州 '硬碰硬' 对手冷观LGD豪赌大屏OLED; 5.LG Display将于2018年下半年为苹果提供OLED屏幕

1.华为Mate 20 Pro屏幕曝光, 京东方柔性OLED至少供货百万;

摘要: 作为今年华为定位最高的旗舰产品, Mate 20 Pro采用京东方工艺的柔性OLED屏幕, 这对于一直霸占着柔性OLED市场的韩国厂商来说, 绝对不会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 京东方已经崛起!

集微网消息 (文/Aki) 作为华为定位最高的旗舰产品, 华为Mate系列过去基本上都采用的是三星OLED显示屏, 但现在看来在今年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首配京东方柔性OLED屏

据韩国产业链给出的消息称, 华为已经悄悄跟京东方 (BOE) 达成了合作, 后者将供应下半年上市的Mate 20 Pro的部分柔性OLED屏, 相应的屏幕将在本月底开始生产. 产业链给出的消息还显示, 京东方今年至少要给华为供应100万块自主柔性OLED屏.

从台湾产业链给出的最新消息, Mate 20 Pro目前已经进入试产前的验证阶段, 这也意味着该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如果测试一切顺利的话, 那么正式量产工作将从8月中旬开始, 而在这之前华为将秘密联系供应商, 准备手机相应的物料.

产业链消息人士透露, Mate 20 Pro将摒弃现在的刘海屏设计, 改用传统的18: 9全面屏, 不过手机的左右边框非常窄, 而额头和下巴也是缩减到3.5mm左右, 整机呈现出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屏占比至少是在90% 以上.

当然, 韩国媒体此次披露的消息未必属实. 此前也有韩国媒体The Bell报道称, 华为已经向三星Display采购了大量的6.9英寸OLED面板, 可能会用于将来的华为Mate 20系列机型. 但是后来这块显示屏则似乎被用于即将发布的荣耀note10之上.

根据来自京东方的消息, 京东方目前主要的产能集中在柔性OLED屏幕, 硬屏的产能并不多. 所以, 如果此消息为真, 京东方将为华为供应OLED屏幕的话, 最有可能提供的也是柔性OLED屏幕.

2000 京东方与华为的深度合作

这已经不是京东方第一次与华为进行合作.

京东方在2017年5月正式启动位于成都的6代线柔性OLED产线B7, 并于10月举行了量产仪式.

10月26日, 京东方举办的客户交付活动上, 京东方向华为, OPPO, vivo, 小米, 中兴, 努比亚等十余家客户交付了AMOLED柔性显示屏.

但是, 因OLED生产难度高, 京东方因为进展相对缓慢也曾遭受业界质疑的声音. 而本次供应华为或将成为京东方的新的突破点.

京东方曾表示, 华为是京东方长期以来合作的客户, 在LCD和OLED方面均有合作. 随着公司柔性AMOLED产能逐渐增加, 双方有望进一步加深合作.

华为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首次为旗舰级产品配备京东方的OLED显示屏, 也意味着京东方提供的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 能够满足华为方面提出的要求.

市调机构Stone Partners相关人士评论, 能与华为签订供应合同表示OLED的供应量至少可以做到100万台以上. 虽与韩国厂商比良率偏低, 但技术能力上的进步还是值得认可的.

京东方的进步对于韩国厂商来说并非是好消息. 在与中国的竞争当中已经在LCD事业上失去了收益, 若连OLED也被中国抢去将会加重韩企的负担. (校对/春夏)

2.OV新机采用, 2D人脸识别零成本将成中低端手机市场主流;

摘要: OV新机取消指纹识别, 这对指纹芯片市场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 反之, 替代指纹识别的2D人脸识别将开始流行.

集微网消息 (文/尔目) 据手机供应链人士向集微网透露, OPPO, vivo即将推出中端价位的新机, 都会取消指纹识别, 采用2D人脸识别, 且2D人脸识别成本近乎为零.

作为国产手机出货量的大厂——OPPO, vivo推出新机都取消指纹识别, 这对出货量本就下滑的指纹芯片市场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 反之, 在OPPO, vivo的带动下, 替代指纹识别的2D人脸识别交互方式将会在中低端手机中开始流行.

指纹芯片市场缩水, 转攻人脸识别

自苹果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在iPhone 5s之后, 安卓市场开始兴起了一股指纹识别热潮, 各大品牌的智能手机机纷纷搭载这一功能, 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 不过, 在去年9月份苹果发布iPhone X取消指纹识别采用Face ID之后, 手机解锁交互开始进入刷脸时代, 传统的手机指纹芯片市场随之遇冷.

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指纹芯片的供应量约2亿颗, 同比下降约26%, 预计2018年全球指纹芯片的供应量约9.7亿颗, 同比下降约11%.

从上游供需产能来看, 全球指纹芯片的供需趋平, 指纹芯片对晶圆的供需消耗影响也不大. 目前, 全球指纹芯片主要集中在8英寸及12英寸晶圆产线的180nm和350nm工艺代工, 其中苹果指纹芯片采用12英寸晶圆代工, 汇顶, FPC, 新思(Synaptics), 敦泰, 思立微等以8英寸产线为主.

从下游终端市场来看, 据IDC报告显示, 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去年同比下降了2.9%. 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 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8737.0万部, 同比下降26.1%.

随着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 使得终端厂商对指纹芯片的需求也不似去年同期火热, 再加之人脸识别功能的替代化, 传统指纹识别在移动终端市场开始败走. 诸如, FPC降低运营成本大规模裁员, 新思, 汇顶等厂商一季度业绩下滑等消息开始随之出现.

不过, 据供应链厂商透露, 随着传统电容式指纹芯片市场遇冷, 包括汇顶, 新思, 敦泰等厂商在转向屏幕指纹的同时, 都已经开始进行人脸识别项目的研发.

2D人脸识别市场爆发, 成本近乎为零

今年上半年OPPO推出OPPO A3取消了指纹识别, 采用2D人脸识别, 一经曝光后, 就引起行业关注. 如今, OPPO A5开售同样是取消指纹识别, 采用2D人脸识别, 再加之vivo也即将推出取消指纹识别, 采用2D人脸识别的新机. 这一进一退之间, 足见市场趋势.

'现在市场在售的采用2D人脸识别手机已经超几十款机型. ' 爱华盈通总经理乔国坤向集微网表示, 其实2D人脸识别的效果并不差, 用于人脸识别解锁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说安全系数略逊于3D结构光. 虽然现在不少手机厂商推出高端的3D结构光人脸识别手机, 其实是想带来更多新的玩法, 如游戏, VR等体验.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 在市场带动下, 未来人脸识别将会成为主流的手机解锁方式. 对此, 乔国坤称, 这主要是两个角度来考虑, 第一, 现在全球很多地区对手机的要求还是追求 '性价比' , 尤其是要便宜, 而采用手机2D人脸识别的成本就足够低, 相比之下, 指纹芯片及模组都还是存在不低的硬件成本; 第二, 从功能扩展性的角度来看, 指纹识别的功能很难扩展, 而人脸识别可以提供更多应用方向.

之所以说手机2D人脸识别的成本足够低, 是因为现在多摄像头已成为手机的标配, 通过内置人脸识别算法, 不用新增其它硬件就可基于标配的手机摄像头实现2D人脸识别功能.

另据手机供应链人士透露, 手机2D人脸识别几乎可以做到零成本, 这跟3D结构光的整个方案差异还是很大的. 目前手机人脸识别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纯粹的2D人脸识别, 不增加额外硬件, 内置底层人脸识别算法就能实现, 这是可以做到零成本的; 第二种是手机内置一个红外摄像头, 不论外部环境明暗都能快速实现人脸解锁, 增加的硬件成本也不高; 第三种是3D结构光, 整个方案较为复杂, 硬件成本增加的会比较多, 安全等级也会更高.

该供应链人士进一步透露, 现在像商汤和Face++向手机厂商提供人脸识别的支持, 其核心就是卖人脸识别的算法. 其具体商务模式, 包括与手机出货量大厂进行包年合作, 均摊到每部手机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 可以通过预先捆绑一个APK做运营, 后期可以进行广告植入等增值方式盈利, 这样也可以免成本.

而对于一些出货量不大的手机厂商, 不能保证出货量多少的话, 则被要求预付人脸识别的算法费用, 每部手机2D人脸识别的成本也只有几元. 当然, 这与3D人脸识别的成本还是相差甚远.

值得强调的是, 除了成本之外, 还有一个产能的瓶颈会推动2D人脸识别市场爆发. 受限于3D结构光元器件产能的因素, 3D人脸识别仍很难快速普及到中高端手机. 譬如vivo, OPPO先后量产带有3D结构光的新机, 但上游3D结构光的高端元器件产能可能尚处于爬坡阶段, 向vivo, OPPO的供货产能都不一定获得保证, 更不用说满足其他中小手机厂商的产能需求. 所以, 短时间内, 3D结构光在手机中无法快速大规模普及, 大部分中小手机厂商会以2D人脸识别为主, 2D人脸识别有望替代指纹识别成为国内中低端手机市场主流. (校对/叨叨)

3.华米OV带动 2000 , 蓝思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至60%;

集微网消息, 7月13日, 蓝思科技发布业绩预告, 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5亿至4.98亿, 同比变动40.00%至60.00%, 电子制造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3.11%.

蓝思科技表示, 2018年上半年, 华为, OPPO, VIVO, 小米等各大国产品牌发布并量产了多款中高端新机型, 其中有多款采用了前后盖双面玻璃, 3D曲面玻璃的外观设计, 对本公司产品提出了大量需求. 但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整体较为乏力, 大量新品试制投产导致良率损耗加大. 另外, 由于公司规模扩大及一线生产员工数量增加, 与之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 员工工资等成本开支显著增长.

报告期内, 蓝思科技配合各大品牌客户进行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 新设备等研发试制, 为下半年生产旺季做准备, 投入了大量研发费用. 同时, 公司也了收到了客户支付的较大数额的研发收入. 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约为85,914.57万元. (校对/春夏)

4.面板巨头广州 '硬碰硬' 对手冷观LGD豪赌大屏OLED;

■本报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韩国面板厂商LG Display (下称LGD) 在大尺寸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 面板上继续豪赌.

7月10日, LGD宣布其在中国广州建立8.5代OLED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计划已正式通过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 这个总投资金额高达5兆韩元 (约合人民币297亿元) 的项目, 预计将于2019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LGD海外首个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落子广州背后, 中国已成为LGD最大的市场. 但在这个全球OLED电视增速最快的市场, 砸钱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却是更多面板厂商的共同选择.

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线

广州8.5代OLED面板线的意义在于, 这将是我国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 同时这也是LGD在韩国本土外建立的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 广州8.5代OLED面板线由LG Display与广州凯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7∶3比例合资建设, 主要生产UHD超高清55-77英寸电视用OLED面板. 企查查显示, 凯得科技由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 此外, LGD在广州还拥有模组工厂, 以及和凯得科技, 创维合资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从宣布立项到最终审批通过, 广州8.5代OLED面板线历时一年时间.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 去年7月LGD宣布拟在广州建设一条OLED 8.5代线, 当年12月该投资获得韩国政府有条件通过. 奥维面板分析师卞铮认为, 这其中涉及到OLED技术保密的问题, 通过审批时间晚于外界预期是各方妥协的最终结果.

广州8.5代OLED面板线将是LGD的第四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

LGD中国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确认, 除去这条面板线以外, LGD在韩国坡州还拥有预计总投资超过十兆韩元, 将在2019年下半年量产的坡州P10工厂, 以及E3, E4两条已经量产的OLED8.5代线.

LGD还宣布, 加上广州工厂的产能, 2019年下半年其OLED面板总产能将达到13万片. 其中, E3和E4工厂的月产能合计为7万片. 而广州8.5代OLED面板生产线量产后, 每月产能为6万片玻璃基板, 最大产能将达到9万片玻璃基板. 这意味着广州8.5代OLED面板生产线届时将承担LGD近一半的OLED面板出货量.

在这背后, 中国已经成为LGD第一大市场. 2018年一季度财报显示, LGD当期在中国市场取得的营收约为3.6万亿韩元, 超过总营收的六成. LGD方面也称, 在中国市场建立生产线, 不但可以降低物流费用, 还能提供稳定供货.

加码产能背后

不断加码OLED产能背后, OLED面板获得越来越多电视机整机厂商的青睐.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 在本土电视机厂商海信加入后, OLED阵营在全球已经扩展至14家. 而IHS的预测数据也显示, 2019年中国OLED电视销量较2018年将增长115.5%, 届时中国也将成为全球唯一OLED 电视销量增速超过100%的地区.

但相对于庞大的电视市场, OLED电视的占有率依然不高.

LGD常务李廷汉曾在去年11月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表示, LGD当年的OLED面板产量大概能满足170万台电视, 占全球市场电视需求的不到1%. 卞铮也告诉记者, 全球每年出货2亿2千多万台电视, 目前OLED面板的资源十分有限, 跟整个市场容量悬殊很大.

而除了市场需求外, LGD扩大OLED面板也是为了实现规模效应.

LGD方面表示, 2018年OLED电视面板销售量将突破300万片. 这个数字近乎2017年OLED电视面板销售量的两倍. LGD方面也表示, 随着销量的陡增, LG Display OLED事业部今年下半年将首次实现盈利.

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 LGD几乎垄断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 处于卖方市场. OLED面板的价格也远高于液晶面板. 此前LGD的OLED业务为何长期不能盈利?

IHS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认为, 新的产品有经济效益, 作为一项新技术, OLED面板初期的良率, 以及投入回报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OLED面板的供应链成熟度和技术成熟度都不像液晶那么高, 参与的设备, 材料等厂商没有那么多, 良率也肯定要低于液晶. 他表示, 液晶面板的良率普遍都能达到92%. 卞铮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OLED面板虽然价格贵, 但LGD依然是赔着钱在卖, 用液晶的钱来补贴.

李廷汉在去年11月也曾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表示, OLED电视之所以贵, 目前还是受到规模限制. 他当时称: '如果OLED电视面板年产量达到600万台, 价格要便宜一半. '

他当时还告诉《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 2020-2021年LGD的OLED面板年产量将达到600万-650万台OLED电视, '2020年以后, LG Display的OLED面板产量将占到整体的50%. '

对手的冷静

相较于LGD在OLED大尺寸面板领域的豪赌, 其他面板厂商都保持了相对冷静.

更多的面板厂商热衷于在国内投建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 2018年5月, 华星光电宣布将筹资近430亿元在深圳建设第二条11代液晶面板线. 4月, 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武汉10.5代线开工. 而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 京东方在合肥的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今年3月已经量产. 今年4月, 重庆惠科还宣布计划在河南郑州建设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而鸿海在广州增城工业区投资610亿元投建的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则预计在2019年投产.

中国市场不断增加的液晶面板产能, 也已经对LGD的业绩有所冲击.

今年4月, LGD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 当期LGD营业收入为5.68万亿韩元, 同比减少19.6%. 营业亏损约为980亿韩元, 税后净利润亏损490亿韩元. 而需要提及的是, 这是20个季度以来LGD首次出现亏损. LGD首席财务官Don Kim对外表示, 公司低估了中国新供应的影响. 有消息称, 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价格在今年第一季度下跌约10%.

卞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华星跟京东方等大陆面板厂商目前在液晶方面刚取得了一些优势. 他们的策略还是要把液晶的优势吃透. 等OLED技术更成熟后再去转化. 张兵也认为, 其他面板厂商没有选择跟LGD一起豪赌OLED, 主要出于战略考量, 同时也存在比较大的技术瓶颈. '基础显示材料都不一样. 除了背光的部分有重叠, 显示技术材料对面板厂商来说, 都 712d 是全新的. ' 他告诉记者.

今年3月日媒消息称, 日本显示公司 (JDI) 考虑推迟OLED屏幕的量产计划. 据记者了解, JDI去年曾宣布已具备量产低成本OLED屏幕的技术, 并预计将于2019年投产. 而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占据垄断地位的韩国面板厂商三星, 也未能将自己的优势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复制.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 三星数年前曾经尝试过生产商业用的55英寸和65英寸的大尺寸OLED屏幕, 但最终未能成功. 但韩国媒体今年7月曾报道, 三星正在努力建设一条试验性质的8代QD-OLED生产线. 张兵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与LGD的白光OLED技术不同, 三星目前的OLED技术是蓝光OLED技术加量子点 (QD) , 蓝光效率更高. 但他认为理论上, 至少也要三年时间才能实现. 华夏时报

5.LG Display将于2018年下半年为苹果提供OLED屏幕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3日下午消息, 据韩国Newspim公司报道, LG DIsplay与苹果公司签署协议, 为这家美国智能手机厂商提供LCD和OLED屏幕, 以生产2018年下半年推出的下一代iPhone设备.

根据该合同, LG Display预计将在2018年为苹果提供300-400万块OLED屏幕和2亿块LCD智能手机屏幕. 该报道还指出, LG Display将在坡州的E6 6G工厂生产这些OLED屏幕.

除了E6工厂良品率的提高, LG Display可能将在2019年获得为苹果提供大部分6.5英寸OLED屏幕的订单, 并因此将在今年把公司的OLED屏幕出货量提高到1000万台.

报道还称, 交易也将帮助LG Display改善其财务限制. 报道指出, 公司在2018年第一季度净亏损达983亿韩元 (约8704万美元) , 第二季度净亏损可能进一步上升.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