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 經過八年奮鬥的國產手機廠商小米終於在香港上市了, 整個手機圈乃至科技行業最熱的話題幾乎離不開小米. 不過, 華為消費者 BG CEO 餘承東在小米上市之前就對此進行了一番評論, 他認為成功與偉大的標誌不在於上市之後的一夜暴富, 而是真正持續為國家不斷過線更大長期價值.
餘承東在朋友圈寫道: '很多中國企業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後的一夜暴富, 作為成功與偉大的標誌. 從這個角度看, 身邊這兩棟才50來曾的樓無比高大, 遠處那個100多層真正最高的上海中心, 卻顯得低矮很多!企業經營, 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而真正持續為國家不斷過線更大長期價值的, 應才是真正的國家棟樑!從不驕傲自滿, 但也絕不妄自菲薄!!'
說實話, 先不論餘承東這番發言是否針對小米 CEO 雷軍進行回應, 餘承東之所以被戲稱為 '餘大嘴' , 自己就曾為掌管下的華為手機立下各種知名的 '目標' 嗎?其中最引入矚目的一個目標是 '三年超蘋果, 五年超三星' , 餘承東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喊出這個的口號, 而正是這句口號, 讓華為陷入了很多口角大戰當中.
其實餘承東這一口號甚至可以追溯到 5 年之前, 早在 2013 年餘承東就已經提出, 而且至今從未停止. 過去兩年餘承東公開認為, '蘋果試圖拿出驚豔的設計但是面臨困難, 三星因為廢棄旗艦手機遭受不利影響, 華為現在已經抵達臨界點. ' 因此, 2017 年正是華為超越的絕佳時機.
事實上, 2017 年 iPhone 8 發布之前的蘋果手機銷售淡季, 根據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的數據, 華為 6 月和 7 月智能手機出貨量的確以微弱的優勢短暫超越過蘋果, 但由於沒有持續到一個季度的時長, 幾個知名調研機構的統計都沒能體現出來, 而且 iPhone 8 發布之後蘋果又再度奪回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的地位.
那麼, 不說三年, 就以餘承東口號中的 '五年' 為最大限期, 2018 年剩下這不到半年時間裡, 華為還有可能會實現對蘋果的真正超越嗎?
2013 年餘承東之所以敢提出 '三五年超越蘋果三星' 的目標, 主要是得益於 2012 年 P 系列手機的爆發, 當時華為 P1 的全球熱銷助其市場份額大幅增長. 到了 2017 年, 華為手機的全球地位更加鞏固了, 根據全球知名調研機構 IDC 的年度報告, 去年一整年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1.542億)排名第三, 僅次於蘋果(2.158億)和三星(3.114億).
雖然第二和第三的差距仍有 6000 多萬出貨量的差距, 但去年兩個月華為短暫超越蘋果之後, 大量分析都看好 2018 年華為能實現真正的超越. 因為去年 8 月份突然出現了一個對華為非常利好的消息, 即美國最大的運營商 AT&T 已經初步和華為達成了協議, 幫助華為從 2018 年開始在美國銷售智能手機. 簡而言之, 華為就要正式進軍美國市場了.
然而, 今年年初華為在美國擴張的野心遭受到了重大打擊, 由於美國方面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 美國兩大運營商 AT&T 和 Verizon 都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 甚至百思買這種在美國規模龐大的實體零售商都已停止銷售華為智能手機. 由於華為無法觸及美國如此規模龐大的消費群體, 相當於華為國際市場之路的一次倒退.
眼看著 '五年' 將過, 留給華為的時間現在已經不多了. 不過, 在進一步回答華為還能否超越蘋果的問題之前, 我們先來簡單解釋一下, 華為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真正被封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或者說這個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究竟是來的.
一家手機廠商的規模如何, 通常可以由很多指標來衡量, 不過智能手機廠商既然主要目的是銷售手機給消費者, 那麼智能手機出貨量必然是最直接, 最基本的衡量指標. 一般來說, 當一家手機廠商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最多, 那麼這家廠商在這段時間內就可以認為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
當然了, 出貨量不等於銷量, 出貨量一般是指手機廠商出貨給運營商和渠道經銷商的智能手機數量, 而銷量則是指消費者實際購買手機的數量. 考慮到實際銷量難以跟蹤, 通常各大市場調研機構和手機廠商自己的統計都是出貨量數據. 而我們常見的追蹤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市場調研機構也就幾家, 如 IDC, Strategy Analytics 和 Counterpoint, 這三家機構在全球範圍內相對知名和權威, 而跟蹤統計報告發布的最短時間通常會是 3 個月, 也就是 1 個季度.
雖然三家機構的數據統計差異不大, 但在這裡我們主要以國內手機廠商經常引用的 IDC 數據作為參考. 如下圖, 2016 年第四季度和 2017 年第四季度, 蘋果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 因為蘋果在這兩個季度的 iPhone 出貨量超過了三星, 市場份額最高. 不過, 在去年第一, 第二, 第三季度, 三星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市場份額都是全球領先地位.
下圖可以看到, IDC 發布的 2018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統計中, 三星再次奪得全球第一, 蘋果排在第二, 華為排在第三. 不過,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 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會更接近於蘋果, 去年第二季就是這種情況, 回到上圖可看到, 2017 年第二季華為出貨量的佔據當季市場份額為 11.1%, 而蘋果的市場份額為 11.8%, 這是華為有史以來最接近超越蘋果的一次.
目前 2018 年第二季度已經結束了, 再過幾周后 IDC 又將發布 2018 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報告, 華為第二季的出貨量能讓人期待一下嗎?完全可以. 其實蘋果每一年 iPhone 的出貨量淡季只有第二季度(4月至6月)和第三季度(7月至9月), 今年相信也不會有太大區別. 考慮到每一年的第三季度業內第一的三星和第二的蘋果都有新旗艦上市, 所以第二季度是華為的最佳機會.
就拿第二季度來說, 華為每一年都在縮小與蘋果的差距. 下面是 2017 年第二季度 IDC 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 可以看到 2016 年華為的出貨量為 3220 萬, 市場份額為 9.3%, 蘋果以 4040 萬佔據 11.7% 市場份額, 出貨量差距 820 萬, 份額差距 2.4%. 而 2017 年第二季度, 出貨量差距縮減到了 250 萬, 份額差距也縮減到了 0.7%.
很顯然, 過去幾年華為手機在第二季度的出貨量進步有目共睹, 所以今年的希望很大, 但還要以穩定的增長率為前提. 可以確定, 華為和蘋果出貨量都在增長. 其中, 從 2016 年第二季度到 2017 年第二季度, 華為增長了 19.6%, 從 2017 年第一季度到 2018 年第一季度, 華為增長了13.8%. 而蘋果的增長比華為慢很多, 從 2016 年第二季度到 2017 年第二季度, 蘋果市場份額增加了 1.5%, 從 2017 年一季度到 2018 年一季度增長了2.8%.
這表明, 在 2018 年第二季度, 如果華為只要還能保持至少 13.8% 的同比增長, 而蘋果最多仍只增長 2.8% 的話, 華為就能在這個季度超越蘋果. 因為基於這兩個增長數字, 華為在第二季度的出貨量可以增長到 4380 萬部, 而蘋果只能達到 4210 萬部, 數字上就是華為超越了蘋果, 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不過, 說到底, 在給華為做最理想的假設的情況下, 華為仍最多隻能在 2018 年第二季度短暫超越蘋果, 這個全球第二的位置並不穩固. 因為華為旗艦 P20 系列 3 月底發布第二季度上市, 同時自家榮耀也有不少新品, 憑藉 618 購物節和暑期換機熱潮銷量上去並不奇怪, 但到了今年第三季度華為就要面對蘋果三款新一代 iPhone 的競爭了, 就算下半年有 Mate 系列旗艦出貨量也很難與之競爭.
所以總的來說, 今年華為真正實現對蘋果的長期超越難度依然不小, 第二季度只是最有希望的一個季度, 連超兩個季度很難, 更別說這一整年的時間了.
理論上, 華為高增速快, 蘋果增速慢或原地踏步, 按照這個節奏華為超過蘋果不是空話. 但眾所周知, 過去三四年時間裡, 華為智能手機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外不斷增長, 主要歸功於其在研發和製造方面的不斷投資, 以及積極的全球營銷和銷售渠道的拓大. 然而華為無法打入美國市場, 新的增長點必然受阻, 仍主要依賴於中國, 歐洲和拉丁美洲市場.
無論如何, 餘承東最早提出的 '華為三五年超蘋果' 顯然很難實現, 而且華為真正的掌權者任正非也不太喜歡餘承東的口號. 去年任正非表示, '三年內, 華為服務水平趕上蘋果, 利潤率趕上 OPPO/VIVO, 這樣我們就很滿意了. ' 對於餘承東好口號的做法, 他認為蘋果華為三星應該和諧, 共贏, 競爭, 合作, '滅了三星, 滅了蘋果' 之類的話, 無論公開場合, 還是私下場合, 一次都不能講, 誰講一次就罰 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