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 & Mini LED商機爆發 2022年產值近14億美元
研討會由LEDinside研究協理儲於超揭開序幕, 談論外界關注的廠商發展狀況與潛在商機. 儲於超指出, 目前Micro LED在技術壽命, 對比度, 能耗, 反應時間與可視角等均勝過LCD和OLED, 龍頭廠商如Apple, Sony與Samsung等早已積極布局, 鴻海更砸重金打造Micro LED全產業鏈, 皆有助推進Micro LED商業化進程.
此外, 由於Samsung, Sony, AUO等大廠皆已於2018年展示Micro LED相關概念性產品, Samsung甚至傳出希望量產超大尺寸的Micro LED電視, 帶動更多廠商投入開發. 根據LEDinside最新報告, 預估至2022年Micro LED以及Mini LED的市場產值將會達到13.8億美元, 其中6.94億美元將由Micro LED貢獻.
Micro LED技術初期有望導入特殊顯示應用產品
然而, 目前Micro LED 仍面臨層層技術瓶頸, 包括磊晶與晶片, 轉移, 全彩化, 電源驅動, 背板及檢測與修複技術六大面向. 在關鍵的轉移技術環節, 隨著各種轉移方案陸續問世, 如Pick & Place轉移, 流體組裝, 雷射轉印, 以及滾輪轉印等, 可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具成本競爭力的技術方案出現, 將有機會加速Micro LED的開發進程.
根據LEDinside觀察, 初期Micro LED技術將有機會導入特殊的顯示應用產品, 尤其是LCD或是OLED顯示器無法達到的規格, 將由Micro LED技術補足. 包括對於亮度要求較高的AR微型投影裝置, 車用HUD投影應用, 乃至超大型的顯示看板, 短期內將會見到Micro LED技術陸續導入.
Micro LED六大技術瓶頸與最新突破
如前所述, 要開發出Micro LED顯示器目前仍面臨六大技術瓶� 2000 �, 在全彩化及檢測環節, Nitride Semiconductors在會中介紹了由近紫外光LED晶片激發全彩化圖案的技術方案, 而V-Technology的RGB光阻採用無機熒光材料, 可延長使用壽命; Topcon帶來最新Micro LED亮度和色度檢測方法, KLA-Tencor則介紹Micro LED表面缺陷檢測方案.
下半場議程聚焦關鍵的巨量轉移環節, 鴻海集團投資的美國新創公司eLux在流體裝配與定位技術已取得專利, 可實現最大裝配速度. 此次eLux創辦人與技術長Paul Schuele也分享如何實際應用流體組裝轉移方法製做發光顯示器. 美國新創公司SelfArray展示定向自組裝技術, 透過磁力的方式, 將Micro LED晶片大量轉移至PCB基板上. 在雷射轉移技術方面, LEDinside邀請到了美國新創公司Uniqarta, 介紹LEAP雷射先進放置技術; QMAT則是搭配了檢測方案, 並用雷射來做定址轉移(Beam-Addressed Release). 最後, 韓國的研究機構KIMM則是提出了滾軸轉寫技術. 透過各代表所展示的巨量轉移方案, 讓與會者了解不同方案的技術可行性.
在驅動部分, 聚積科技介紹最新的Micro LED驅動IC的解決方案, 以及目前Micro LED在顯示設備的發展進度. 壓軸登場的台廠和蓮光電則分析了Micro LED技術在非顯示應用的商機.
總結來看, 儘管Micro LED牽涉的產業廣泛, 包含精密機械, 半導體製程, 測試與檢修等, 巨量轉移技術也仍有待突破, 短期內無法達到量產水準, 但從目前發展態勢來看, 龍頭廠商積极參与研發Micro LED, 部分技術已得到一定進展, 預估2018下半年將可見到高階產品量產. 因此, Micro LED未來仍有很大潛力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 商機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