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38歲生日的康佳集團, 也迎來了自己的又一次重大變革, 釐定了 '科技園區業務群, 產業產品業務群, 平台服務業務群, 投資金融業務群' 四大業務集群, 作為昔日榮光的彩電, 卻被剝離為獨立的全資子公司運營. 然而, 除平台服務於投資金融尚屬空白期, 彩電作為主要產品線更試圖 '轉嫁他人' , 而其過往工業用地轉商業用地的開發模式, 亦不具備可複製性, 四大業務集群, 呈現出 '四不像' 的局面.
6月底, 康佳4.55億收購新飛的消息, 讓這家傳統的彩電巨頭再次出現在外界的視線裡. 就在收購新飛不久前, 康佳集團大股東華僑城集團作價2.8億購買了崑山康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51%股權, 康盛是康佳旗下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子公司. 這一行為也似乎宣告著康佳與華僑城集團的紛爭打下了 '休止符' .
然而, 從2013-2016年, 康佳因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內耗而被耽誤的發展 '黃金期' 卻再也找不回來. 如今, 已經大變樣的康佳, 不僅將原來的主業彩電業務獨立出去, 還成立了的四大業務群組, 大力扶持了原來的地產和金融業務, 同時還要發展環保和半導體業務.
當初康佳涉足房地產時, 其公司內部一些人士就認為這是一把 '雙刃劍' , 在康佳通過投資地產獲得豐富的現金流回報的同時, 也將佔用集團大量的現金流, 制約集團在產品研發和推廣方面的投入似乎一語成讖.
'去彩電化'
7月9日, 深康佳公告顯示, 作為該公司支柱的彩電業務, 將被轉移至子公司康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並為其尋找戰略投資者. 有人將其視為大股東華僑城推進康佳混改的一個裡程碑, 但也有人認為, 康佳管理層似欲藉助彩電業務股權結構的變更, 實現業務剝離甚至出表.
康佳在彩電業曾是當仁不讓的龍頭, 自1997年至2000年, 康佳歸母淨利潤就分別達到3.48億元, 4.29億元, 4.97億元, 2.24億元, 堪稱康佳的鼎盛時期, 與長虹, TCL並稱CRT時代的三大巨頭. 在1999年, 康佳的彩電產量超越 '長虹' , 成為當時的行業老大.
同時根據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 截至2007年11月份, 康佳2007年彩電總體零售量佔有率14.09%, 高居中國彩電市場的第一位, 11月單月零售量佔有率高達15.89%. 這是自2003年以來, 康佳彩電連續5年蟬聯彩電銷量榜首.
然而即便是行業巨頭也不是能精準的踩好每一個點. 康佳在平板電視向大屏幕升級的時代, 沒能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 從而導致了掉隊. 2008年之後, 康佳的業績急轉直下, 在2009-2011年這三年中, 康佳淨利潤連續3年大幅下滑;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51億元, 0.82億元和0.25億元, 同比分別大幅下降43.56%, 45.7%和70.25%.
2011年開始至今, 康佳扣非後的淨利潤皆為負數, 包括2018年的第一季度. 這一數據揭示著康佳主營業務已經不能為公司帶來利潤的事實. 此時的康佳已經掉出了彩電第一梯隊.
四大平台的 '新戰略'
2018年, 一直在說要轉型的康佳終於開始了大動作. 在38周年的慶典上, 康佳正式提出了 '一個核心定位, 兩條發展主線, 三項發展策略, 四大業務群組' 戰略轉型.
而所謂的四大業務群組分別是, 科技園區業務群, 產業產品業務群, 平台服務業務群, 投資金融業務群.
不過目前來看, 僅科技園區業務群方面思路比較清晰, 康佳已經與滁州, 遂寧, 南京, 宜賓, 海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 進一步合力開發科技產業園區業務, 五大區域項目總投資額將高達430億元.
而其他幾個業務群均處於規劃中, 尤其是要成立環保科技事業部, 半導體科技事業部的產業產品業務群. 畢竟半導體是個 '燒錢' 的行業, 康佳要如何在目前盈利狀況並不算良好的環境下, 運營半導體業務, 也成為外界關注的問題.
而在提出4大業務群組的同時, 康佳更是大膽的提出了計劃在2020年實現營收600億元, 培育3個營收過百億的新產業. 在周彬的計劃中, 環保行業會在1-2年內實現80-120億元的營收. 那麼另外兩個新產業是什麼, 周彬並沒有給出答案.
但是, 在目前四大事業群組的規劃中可以窺視. 在將彩電業務剝離掉之後, 僅有科技園區業務群是唯一一個有清晰規劃的, 而這一切還是有賴於康佳從2000 年就涉足的地產業務.
救命的地產 '稻草'
康佳對競標拍地這一業務, 已經非常熟悉了. 早在2010年, 康佳就通過公告, 表示自己以3.42億元拍下崑山兩塊共計36.7萬平方米的地塊. 這塊地本來對外的口徑是要做成全國最大的液晶膜基地, 不過後來又改口稱, 將用作旅遊和商業, 住宅. 同年7月, 在剛剛拍下地塊之後, 康佳集團就成了全資子公司崑山康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專門從事房地產投資, 開發經營, 酒店和物業管理等業務.
有賴於早年康佳在製造業的名聲和業績, 其在全國競標地塊都會獲得當地政府的歡迎和支援. 這一點在當時康佳拿下崑山的地塊後, 董事局秘書肖慶接受採訪的言語中得到了證實. '因為公司在崑山有投資, 且當地的政府給予了一定的支援……' .
事實上, 康佳似乎在拿地方面也會有低於市場的價格. 在2013年為自己尋找新總部的時候, 以4170萬拿下了光明高新園區東片區的地塊. 不過, 通過深圳市國土局當年土地出讓情況來看, 這一價格遠也是低於市場價.
2010年, 康佳的舊總部地塊被列入改造項目2013年6月29日, 康佳公告稱, 收到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同意核發的康佳集團總部廠區更新改造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同年8月初, 深圳規土委向康佳下達繳款通知書, 需要補繳項目地價14.9億元, 康佳已經繳清首期土地款4.88億元. 然而該地塊的工業改商住的差價, 並沒有通過公開渠道進行.
筆者在查詢了2013年同為南山區商住性質的地塊拍賣情況. 補交項目地價的14.9億元, 遠低於市場價.
中房網的記者曾聯繫到康佳地產事業部的工作人員, 據其所說, 康佳集團的地產業務雖然規模不大, 但是勝在很多地塊都是原來的工業廠房. 隨著城市擴張這些地塊逐漸成為城市核心區域面臨功能調整, 僅僅依靠經營好這些資產康佳都能保證溫飽.
多年來, 康佳集團的業績就已經表明了地產業的重要性. 2017年, 康佳集團通過以69.8億元賣出原總部70%的股權, 當年康佳的淨利潤高達50億.
與華僑城的 '孽緣'
有意思的是, 這塊被賣出去, 為康佳掙得50億利潤的 '地' , 也是加重了康佳從彩電巨頭的地位跌落的重要原因. 而這也是康佳集團與大股東華僑城集團 '孽緣' 的根源.
康佳集團的前身廣東光明華僑電子工業公司的建立是為了安置歸國華僑, 而這個公司就設立在華僑城內. 1992年, 康佳A, B股股票同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總股本12.04億股, 華僑城集團為第一大股東.
據康佳集團2018年一季報顯示, 華僑城集團以21.75%的股份依然佔據著第一股東的位置.
康佳集團能從事房地產業務, 可以說大股東華僑城集團沒少從中幫忙. 2001年和2002年, 康佳和華僑城集團以合作分別投資了華僑城 '錦綉花園三期' 和 華僑城 '天鵝堡' 的部分項目. 這是康佳在房地產業務的小試牛刀.
但是, 在後面的很多年, 由於不能與大股東形成同業競爭, 康佳在地產業務上始終不能大展身手. 這也引發了康佳中小股東對大股東的不滿, 而這種不滿, 在2013年康佳總部地塊被劃入改造項目之後, 徹底爆發.
康佳集團認為自己可以獨享這塊地的開發權, 然而華僑城集團公司與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簽訂用地協議並交納地價款的時就包含了這塊地. 這一紛爭導致改造項目停擺, 2014年4月, 康佳將總部廠區城市更新項目與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的開發主體爭議提交深圳國際仲裁院進行仲裁. 曆經4次開庭審理後, 以康佳和華僑城集團建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為結束.
長久累積的不滿, 也導致了2015年康佳嚴重的高管更迭, 甚至首次出現了A股史上, 由中小股東把持董事會的局面. 年報披露, 康佳公司董事, 監事, 高級管理人員變動發生了42起; 2015年6月起, 先後有6位集團管理層, 1位監事宣布辭職.
如今, 康佳向華僑城集團轉讓了崑山康盛51%的股權之後, 算是二者正式握手言和. 據財務總監李春雷所述, 華僑城集團在資金上給予了康佳很多支援, 包括給予近100億的授信. 但是對於康佳來說, 前路依然很艱難, 畢竟僅科技產業園投資就有明確的430億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