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消息, 美国商务宣布将与中兴通讯签署代管协议, 待中兴缴纳4亿美元的保证金后, 将取消此前发布的禁止美国供应商与中兴之间进行销售的禁令. 这意味着, 在历经了3个多月的曲折和波澜后, 中兴通讯重获生机, 中兴复活了. 但是, 这不是一个结局, 一个终点, 相反,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新的起点. 而且, 就当下看来, 这不是一个好的起点.
中兴马上就要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经受种种艰难险阻的考验, 接下来的路, 中兴应该怎么走?
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从前的市场还在吗?
6月底, 有消息传出, 由于中兴解禁迟迟没有下文, 意大利最大的移动运营商Wind Tre SpA正式终止了与中兴通讯的5G供货合同, 合同价值达6亿欧元. 据了解, 此项目是中兴倾注了大量时间, 金钱和精力, 艰难地击败了华为, 爱立信等主流厂商后拿下的项目, 本来打算采用中兴通讯完全自主产权的Pre-5G方案, 打造成欧洲新的样板基地的, 被视为中兴5G进程的里程碑项目. 这次煮熟的鸭子飞了, 对中兴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而更为严重的是, 后续可能还要付出巨额的违约赔偿.
这只是丢掉的其中一个项目, 据了解, 中兴在世界各国的很多项目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问题, 在日前一篇关于华为的报道中,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暗示已经有中兴的客户主动与华为联系了. 哪怕最后能保住项目, 但足足耽误了3个多月, 其中涉及的项目赔偿估计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经此一役, 中兴受到的伤害不光是项目上的, 金钱上的, 更严重的是企业品牌上的, 可以说, 在短期内, 中兴国际化的道路基本上被切断了, 随时会进入 '休克' 状态的企业, 谁敢跟它长期合作啊.
而中兴丢掉的Wind的项目, 最后落在了中国厂商的老对手爱立信手里, 对中兴来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不利局面, 本来近几年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经把爱立信的势头打没了, 这次让对手吃上肉, 攒足劲了, 以后要竞争起来难度就更大了.
第二个问题, 从前的员工还在吗?
从当前的消息面来看, 中兴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 '停工' , 但没有开展大规模的裁员, 有零星的离职情况, 但不影响中兴的基本面. 据了解, 此前中兴通讯有博士学位的员工416 人, 硕士学位的员工22903 人, 本科学历员工29451 人. 这些都是富有专业技能的高学历人士, 是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队伍, 正如中兴高管的各种公开信中说的 '只要这些员工还在, 中兴就在' .
但是, 这些人真的还在吗?事实上, 虽然他们人还在, 但他们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忠诚度和认知度可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家频频陷入 '风雨飘摇' 状态的企业, 一家连公司高管都会被整锅端掉的企业, 下面员工的安全感能有多少?安全感都没有了, 还能有多少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呢?有多少人内心里已经做好的拿到赔偿就另找工作的打算的了.
如果中兴不能在短时间内打开员工的这个心结, 重新激发大家的工作激情和对中兴的归属感, 哪怕市场回来了, 我不认为中兴能回到此前的发展轨道.
第三个问题, 中兴还能站上5G的舞台吗?
最近有很多分析文章指出, 中兴在5G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手握很多5G专利, 很可能在5G上实现王者归来. 这种说法对吗?
诚然, 中兴在5G上是有实力的, 在 '拒绝令事件' 发生之前, 中兴在5G的推进上颇为显眼, 如, 2017年, 中兴与全球20余家顶级运营商就5G开展了合作——与中国移动开通国内首个5G预商用基站, 与日本软银开通首个5G外场测试, 为欧洲建设首张5G预商用网络等. 今年1月份, 中兴宣布将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在美国推出一款支持5G的智能手机, 成为第一家在美国推出5G智能手机的公司;2月份, 中兴在世界移动大会上公布了其 '技术, 商用, 规模效益' 三大领先的5G战略, 并称已组成4500余名技术专家的团队全力投入5G标准制定, 产品研发和商用验证, 未来几年将投入467亿元用于5G产品开发;4月份, 中兴在广州成功打通了基于3GPP R15标准的第一通电话, 正式开通端到端5G商用系统规模外场站点, 进一步加速了5G商用进程. 到现在, 据中兴的公开信上所述, 中兴在5G的网络架构设计, 高频通讯以及IOT等有深厚的积累, 而在5G网络芯片方面, 中兴具备7nm工艺制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同时中兴还手握业界最大容量的5G矢量多处理器高性能基带芯片, 是全球少数有能力提供完整5G端到端解决方案, 包括无线, 有线, 核心网, 云计算, 业务, 终端等众多能力的厂商之一.
以上是中兴在5G上的实力, 是中兴重新出发的最大的资本, 但是, 在华为, 爱立信, 诺基亚, 高通等巨头面前, 中兴等这些实力就没有那么显赫了. 市场遵循的是赢者通吃的法则, 第一能大口吃肉, 第二还能啃骨头喝汤, 第三只能站边上看了.
比如, 都说过去中兴经历过辉煌, 但如果从财务的角度来算的话, 中兴的过去远远称不上辉煌——中兴过去10 年的税前利润合计为262.2 亿元. 其中, 处置各类股权的投资净收益88.8 亿, 各种退税及政府补贴收入扣减各种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为180.87 亿 . 这两项加起来已经超过262亿元, 这意味着过去10年中兴的主营业务是亏损的, 其利润的全部均源自于退税, 政府补贴和投资减持收益.
经过 '拒绝令事件' , 中兴的市值肯定大打折扣, 而同时, 来自政府方面的退税, 补贴等扶持还会否像此前那么给力, 这一点是存疑的. 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 中兴拿什么去征战5G?再回到第一个问题, 还有多少国际运营商还愿意信任中兴, 还愿意把5G建设这么生死攸关的重任交给中兴?
当然, 中兴是一家国内企业, 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形象, 没有谁愿意眼睁睁看着它从中国企业划名出去, 我们希望中兴能够认清楚当前的形势, 做出正确的选择, 走出一条新的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