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化工制造巨头巴斯夫, 科思创, 陶氏等公司遭到反垄断集体诉讼, 涉嫌密谋关闭工厂, 限制生产, 以降低全球供应, 提高聚氨酯原料的价格.
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聚氨酯产品制造商C.U.E.认为这场密谋, 至少从2015年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 C.U.E.说道, 包括陶氏化学, 科思创, 亨斯迈, 朗盛, 三井化学, 万华化学, 以及企业分支机构在内, 都是 '违反反垄断的惯犯' , 在它们过去的行为中, 面临民事和刑事案件. 该制造商称, 这次那些企业针对两种异氰酸酯化学品, 协调了一系列的工厂停车, 和 '近乎同步' 的价格上调.
C.U.E 说道: '根据消息得知, 上述价格上调次数太过频繁, 时间上太过紧密, 是纯粹的平行行为, 这一定是得到了被告们的一致协调和商定的结果. 此外, 在同一天发布的涨价公告, 不可能是仅仅是模仿的平行行为. C.U.E.认为, 这一密谋是通过这些化学公司所属的各个贸易团体秘密策划的. 根据30页的起诉书里的内容, 由于公司们占据超过90%的全球异氰酸酯生产份额,竞争对手无法轻易进入, 聚氨酯构建原料也不能轻易地被不是异氰酸酯的化学品替代, 使在这可以很容易交换个别企业的异氰酸酯的市场, 被告们的操作成为了可能.
C.U.E说道, 因为在这个市场, 可以很容易在供应商之间进行交换, 这意味着一个制造商无法自己提价, 反而言之, 提价必须得到协调. 起诉书称, 其结果就是, 当时供应减少开始发挥作用, 从2016年初开始的 '价格大幅上涨' . 其中一张图显示了价格的持续和急剧上涨, 在一年里, 一种叫做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价格上涨了25%, 另一种叫做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价格上涨了35%,
C.U.E在起诉书中说: '据消息相信, 在2015年初, 被告们达成了一项协议, 通过故意减少供应, 来合理化和支持异氰酸酯们的价格. 在整个期间, 被告同意执行, 协调和轮转化学工厂的停车, 通常是根据 '不可抗力' 条款, 允许他们撤销先前的采购订单. 这些工厂停车的理由纯粹是托词, 例如假设的原材料短缺或需要 '维护' 等原因. '
C.U.E.说: '起诉书中详细列出了在期间内发生的多起工厂关闭和停产事件, 压低全球供应, 推高了价格. 这样的停车次数在异氰酸酯工业并不典型, 也不符合标准. '
C.U.E还强调了使用一个大陪审团调查本质上是违法的事实的重要性. C.U.E.说: '被告是违反反垄断的惯犯, 在过去就已在同一行业内沟通和操作价格. 除万华和三井外, 所有被告或他们的公司前身都曾在1995年至2009年期间接受过有关聚酯和聚醚脲的价格垄断的政府调查和民事诉讼. ' 诉状进一步指出, 这些诉讼产生的和解金额总计超过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