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入侵海立股份遭阻 | 董明珠變野蠻人意欲何為

曾成功抵抗 '野蠻人' 姚振華入侵格力的董明珠, 這次攻守易位, 自己搖身一變, 成了 '野蠻人' , 一口氣吃下了海立股份10%的股票, 大舉入侵這家沒有實控人的上市公司. 而遭到入侵後的海立股份立即推出了一紙定增方案選擇阻擊, 不過, 在外界看來, 以鐵娘子雷厲風行的個性來判斷, 這場力量懸殊對決的最終結果多半是: '吾志所向, 一往無前' , '順之者昌, 逆之者亡' !

那麼, 到底是什麼原因, 讓曾經抵抗 '野蠻人' 入侵的英雄, 變成了今天入侵他人的 '野蠻人' ?攻守易形的背後, 又到底隱藏著董明珠怎樣的圖謀?

種種跡象表明, 董明珠很可能正忙著在格力之外尋找其它可控制的上市公司平台, 以便實現其新的戰略野心. 在入主長園集團失敗後, 海立股份或已成為 '野蠻人' 董明珠新的獵物, 而且從公開資料來看, 這位鐵娘子新野心所涉及的戰略方向, 極可能與 '造車' , '造芯' 等業務有關……

海立股份定增反擊格力入侵

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 格力電器就通過二次舉牌, 將海立股份的持股比例擴大到10%. 至此, 格力對海立股份的持股不僅與海立股份的第二大股東相差無幾, 甚至有點直接逼宮大股東上海電氣總公司謀求海立股份控制權的意思, 因為後者對海立股份的持股份額只有20.22%. 公開資料顯示, 這是格力電器自去年三季度之後, 第二次舉牌海立股份, 本次舉牌結束後, 不排除格力繼續增持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 在意識到控制權受到威脅之後, 海立股份第一大股東上海電氣總公司於周末正式發起了抵抗運動. 海立股份於周末推出了一紙面向上海電氣總公司的定向增發方案, 本次增發募集資金將不超過10億元, 同時增發的新股將不超過海立股份總股本的20%.

'野蠻人' 董明珠勝算幾何?

毫無疑問, 海立股份和上海電氣總公司推出的上述定增方案, 顯然是衝著 '野蠻人' 董明珠的入侵而去的, 目的是為了維持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現狀, 也是對格力的示警. 不過, 在財報研究院看來, 一旦董明珠對海立股份控制權志在必得的話, 在懸殊的力量對比面前, 上海電氣總公司和海立股份作出的抵抗行動很可能難以改變最終的結果.

據悉, 海立股份的上述定增計劃如果想要付諸實施, 首先要過的第一道關就是股東大會, 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由於這紙定增計劃涉及關聯交易, 上海電氣總公司雖然是海立股份的第一大股東, 但需要在股東大會迴避這項與自己直接相關的議案的表決, 因此上述定增能否在股東大會上過關, 作為 '野蠻人' 的董明珠的點頭尤為重要. 這也意味著, 如果格力方面對海立股份的控制權志在必得, 那麼他們大機率會在股東大會上投反對票, 或要求修改增發方案.

財報研究院認為, 由于格力電器是海立股份的大客戶兼大股東, 雙方間業務合作關係十分密切, 這次控制權之爭演變成像姚振華與王石之間那種硬碰硬對決的可能性不會特別大,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海立股份方面沒有選擇停牌策劃重大事項對 '野蠻人' 董明珠進行 '關門' 阻擊的原因. 總體來說, 上海電氣總公司通過定增擴大權益比例的方式來與格力抗衡, 這種反擊手段相對也要溫和得多, 對上市公司的傷害也可以做到最小.

而且, 在外界看來, 以董明珠的強勢個性, 若其對海立股份控制權志在必取, 上海電氣總公司方面恐怕很難有太多的還手餘地, 因為在現金奶牛格力面前, 上海電氣總公司的資金儲備恐怕與之相比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財報顯示,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格力電器僅賬上可以隨時調用的現金儲備就高達1052億元之巨, 這次海立股份區區不超過10億元的定增計劃與之相比, 完全是九牛一毛.

'鐵娘子' 之心路人皆知

眾所周知, 在當年抵抗 '野蠻人' 姚振華入侵的過程中, 由於當時的萬科和格力都是主戰場, 王石和董明珠也由此成為了抵抗 '野蠻人' 的關鍵英雄. 如今王石已功成身退, 而董明珠卻搖身一變, 反倒成了入侵他人的 '野蠻人' , 這種耐人尋味的角色轉換背後, 似乎隱藏著鐵娘子一局更大, 且更挑戰性的大棋.

財報研究院認為, 在董明珠的這局大棋中, 最重要的兩顆棋子, 應該就是 '造車' 和 '造芯' . 公開資料顯示, 董明珠對 '造車' 的興趣一直是 '吾志所向, 一往無前' , 鐵娘子老早就布局了珠海銀隆, 如果不是格力電器股東的反對, 珠海銀隆恐怕早就被董明珠納入到了格力的旗下;而 '造芯' 則是董明珠今年才開始明確提出的戰略方向, 自從中興禁運風波以來, 我國的晶片產業一直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財報研究院看來, 為了推進 '造車' 和 '造芯' , 董明珠很可能早就開始了她的準備工作: 一是, 停止對格力電器股東的大規模年度分紅(此舉曾一度在資本市場引發軒然大波), 集中資金力量準備打大仗;二是, 尋找合適的上市公司平台進行控制, 作為打大仗的發動機器和載體.

為什麼要選擇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平台才方便打大仗?

以 '造車' 為例, 尋找一個上市公司平台, 對於珠海銀隆來說尤為重要, 今年以來媒體和業界一直在質疑珠海銀隆的資金鏈問題, 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合適可控制的上市公司作為融資平台, 那珠海銀隆勢必能夠迅速擺脫資金鏈困境.

有跡象顯示, 董明珠確實一直在物色合適的可控制的上市公司平台, 其中的一個公開對象就是長園集團, 格力曾計劃對長園集團發出涉及金額高達52億元的要約收購計劃, 不過這一計劃因未獲得珠海國資委的同意而擱置. 事實上, 如果上述要約收購獲批並最終執行的話, 格力電器將成為長園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並取得對後者的控制權.

財報研究院認為, 在謀求對長園集團的控制權失敗後, 董明珠很可能已經將下一個狩獵目標, 鎖定在了海立股份身上.

為什麼不是格力電器?

如果說董明珠要實施上述新戰略野心的話, 為什麼不選擇既有的格力電器作為平台, 而非要在格力之外去尋找一個新的上市公司平台?

財報研究院認為, 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 董明珠雖然在格力電器內部和公司管理層之間建立了絕對的權威, 但她沒有辦法完全駕馭格力的眾多股東, 其在股東大會上並不乏反對派. 關於這一點, 一個典型的證據就是: 2016年10月份, 董明珠的 '造車' 計劃就在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被股東們否決了, 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與此同時, 如今格力董事會超期服役, 董明珠作為格力下一屆掌門人地位的問題至今懸而未決, 這背後的股東力量博弈同樣也耐人尋味.

對於董明珠和格力來說, 無論是 '造車' 還是 '造芯' , 其涉及的動作都太大, 其巨大的投資額, 讓董明珠無法繞過股東大會而在格力內部進行獨立決策, 當初她提出的造車計劃被股東否決了, 今後 '造芯' 的計劃同樣可能被格力股東大會否決, 至少從目前的輿論環境來看, 董明珠提出的 '造芯' 計劃在輿論界並沒有獲得絕對支援, 有人強烈支援但同時也有人勸其 '量力而行' , 輿論界都尚且如此, 格力的股東們可能會對此更加謹慎.

第二, 無論是 '造車' 還是 '造芯' , 其中機會固然可觀, 但風險也同樣巨大, 出於風險控制的考量, 在格力電器上市公司之外, 找一個格力能夠控制的新上市公司平台去推進這兩項戰略, 可以有效地幫助格力隔離風險. 如果把這兩項業務直接放進格力上市公司去做, 萬一出現重大風險, 這兩項業務所需的巨額投資漏洞不僅可能嚴重影響格力的整體財務表現, 甚至還有可能會把格力上市公司的現有主營業務拖垮;反之, 如果將這兩項業務放在格力能夠控制的其它上市公司去做, 即使產生風險, 最多也只是格力龐大資產和業務版圖中的一個局部性戰略失敗, 它不會上升到全局的高度從而動搖整個格力的根基.

總之, 財報研究認為, 通過尋找格力之外的其它可控制的上市公司, 去實施董明珠新戰略方向的高機會高風險類業務, 它既有利於幫助格力降低系統性風險, 也更有利於幫助董明珠減少在股東大會上的阻力.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