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会受到美国制裁, 继续采购美国芯片

1.小米今天上市:李嘉诚/马云/马化腾认购,吴晓波买20万美元股; 2.小米暗盘价大跌 上市首日会破发吗? 3.华为自认不会受到美国制裁 今年将继续采购美国芯片; 4.刘强东: 向雷军学习, 做到让股民赚钱才是牛逼的事情; 5.韩国5G设备并非共享 LG旗下运营商绑定华为冲刺商用; 6.索尼手机败退: 软件和服务业务渐成重点 复兴路漫漫

1.小米今天上市:李嘉诚/马云/马化腾认购,吴晓波买20万美元股;

集微网 7月8日报道

成立8年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 小米创始人雷军明天早上将在香港敲响上市的钟声.

今天上午雷军再次向外界发表《明天, 让我们一起见证伟大时刻! 》署名文章.

雷军回顾了从2010年4月6日, 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小米开业, 到创造历史, 再到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的经历.

他表示, 过去八年, 台风口的猪, 我们当过, 大起大落, 我们也经历过……无数事实已经证明, 我们是一支敢打敢冲, 不屈不挠, 不断创造奇迹的英雄团队!

在谈到上市历程时, 雷军表示, 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 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小米IPO发行价 17元港币, 估值 543亿美元, 已经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 而且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 '同股不同权' 创新试点. 雷军称, 这是属于所有小米人的巨大成功!

同时雷军透露, 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 国际资本市场风云变幻, 有十几万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 包括李嘉诚, 马云, 马化腾等行业领袖, 这是对小米管理层和员工莫大的信任和重托. 我们唯有继续奋斗, 才能回报这份信任.

雷军还表示, 成功上市只是小米故事中的第一章的总结, 第二章更加华丽绚烂.

另外, 今天财经作家吴晓波也发表文章透露, '上周四, 我在富途证券香港营业部开户, 认购了20万美元的小米股票. 这是二十年来, 我第一次开通股票账户. '

以下是雷军公开信全文:

小米同学们,

明天将是激动人心的一天. 经过八年的奋斗, 我们就要在香港主板上市了.

创业至今, 小米的历程是由勇气和信任支撑的奇迹. 回想过去, 八年风风雨雨都历历在目. 2010年4月6日, 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 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静悄悄地开业了, 到现在我都依稀记得, 当时只有13名员工, 除了我, 林斌, 阿黎和KK四名联合创始人之外, 还有范典, 刘新宇, 王海洲, 李明, 屈恒, 秦智帆, 李伟星, 孙鹏和管颖智这9名创始团队成员, 他们9位同学今天还依然活跃在小米的各个重要岗位上. 那一天, 我们一起喝了碗小米粥, 就开干了. 谁也没想到, 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 此后实现了史诗般光辉的创业历程.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 我们一上来就杀入手机行业. 这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行业,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 无疑是挑战 '地狱难度' , 国际上有苹果和三星, 国内有华为和联想, 每一个都是遥不可及的庞然大物. 小米, 这样一个10多人的小公司, 初期毫无硬件行业经验, 全凭无畏的勇气和巨大的创新, 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就出人意料做到了中国第一. 之后仅用了三年半, 又成为了印度第一.

过去八年, 台风口的猪, 我们当过, 大起大落, 我们也经历过……无数事实已经证明, 我们是一支敢打敢冲, 不屈不挠, 不断创造奇迹的英雄团队!

这八年中, 在我们的参与和推动之下, 中国的山寨机已被彻底消灭; 中国智能手机, 智能硬件品质越来越好, 价格越来越便宜, 并在全球强势崛起; 对设计和体验的重视, 深入人心; 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普及, 深入渗透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小米也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 通过生态链产品改变了100多个行业, 全面推动了商业效率的提升, 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 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 不仅是手机, 小米电视也已经拿下了中国第一, 小米手环, 移动电源, 平衡车等也斩获了十多个第一, 在众多领域一次又一次证明了 '小米模式' 的先进性.

数字说明一切: 2017年我们收入1146亿元, 7年时间就跨过了1000亿营收门槛. 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 67.5%, 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更是高达 85.7%. 我们的电商及新零售平台贡献的收入占比 63.7%. 另外, 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8.6%, 也达到了 99亿元的惊人规模, 今年Q1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又提升至9.4%. 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互联网的业务能力, 我们可以把硬件和电商带来的流量转换成收入和利润.

明天小米就要上市了, 此时此刻, 我和每位小米员工一样, 无比兴奋!

一, 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 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小米IPO发行价 17元港币, 估值 543亿美元, 已经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 而且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 '同股不同权' 创新试点, 这是属于所有小米人的巨大成功!

经历八年艰辛的创业, 所有的小米创业者都将赢得奋斗的果实! 截止今天, 我们一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 IPO后大家将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福报.

巨大的成功同样属于一路上信任小米, 支持小米的投资者. 比如, 最早期的VC, 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 今天的回报高达 866倍!

我相信, 小米的创业故事将启发和激励更多创业者! 如果100年后人们评价小米, 我希望他们认为小米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卖出了多少设备, 赚回了多少利润 . 而是我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探索实践了商业的终结形态——与用户做朋友, 实现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最大程度的统一, 证明了靠锐意创新的勇气, 持之以恒的勤奋, 踏踏实实的厚道就能够成功.

二, 上市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

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 国际资本市场风云变幻, 有十几万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 包括李嘉诚, 马云, 马化腾等行业领袖, 这是对小米管理层和员工莫大的信任和重托. 我们唯有继续奋斗, 才能回报这份信任.

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和用户交朋友, 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 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始终坚持将创新和品质并举. 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得有多高, 而品质能决定我们走得有多远, 品质永远是我们生命线. 我们将矢志不渝地在全球打造广受尊重的中国品牌.

三, 上市仅仅是小米新的开始.

世界会默默奖赏勤奋厚道的人. 明天小米即将上市, 是对我们奖赏的一部分. 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奋斗不是为了上市, 我们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 成功上市只是小米故事中的第一章的总结, 第二章更加华丽绚烂.

我们的高管团队经过反复的测算, 坚信未来我们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首先, 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排在全球第四, 而智能手机仅看存量就是个巨大的市场. 我们要力争保证持续的高速成长, 力争尽快冲入世界三强; 其次, 我们会有计划, 有节奏地进行品类拓展, 还有很多千亿级的市场等着我们一仗仗打过去, 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第三, 国际市场广阔天空大有可为. 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6%.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 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 仅这三条策略, 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

伟大公司总是诞生于伟大的时代, 全新的物种总是与全新的时代同频共振. 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产生了一批领跑全球的新经济公司. 作为互联网新物种, 小米是幸运的, 在这样的土壤和环境中, 长成了一家全球罕见, 电商, 硬件及互联网服务齐头并进的全能型公司. 我们的雄心不止于此, 我们于新时代应运而生, 更想亲手推动时代的前进.

此时此刻, 我无比激动, 在内心回响的是几年前小米的一句广告语:

'我们的名字叫年轻,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我们不断向前, 无所畏惧, 去探索, 去改变, 去拼搏, 让世界看清我们的样子, 我们的时代来了! '

我爱小米, 我为小米自豪!

我爱你们, 小米同学们, 我为你们自豪!

明天, 让我们一起见证伟大时刻!

雷军

2018.07.08 香港

2.小米暗盘价大跌 上市首日会破发吗?

在香港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 新股表现平平, 被外界称为估值等于 '腾讯乘以苹果' 的小米集团 (01810.HK) 将于7月9日上市, 但从目前香港的暗盘交易来看, 小米很可能上市即跌破招股价, 而有消息称, 小米的场外暗盘价更跌了超过10%, 也无人承接.

暗盘价最多跌超10%

根据耀才证券暗盘交易市场显示, 小米暗盘价开报16港元, 之后一直在附近徘徊, 盘中最高价16.58港元, 收报16.2港元, 较招股价的17港元, 下跌4.7%. 而辉立交易场的暗盘交易价也开报16港元, 较招股价低6.25%, 收报16.1港元, 较招股价低5.3%.

而有消息人士称, 场外暗盘的叫价比暗盘价更低, 一些机构投资者在小米暗盘交易中的出价低至15.4港元, 较招股价17港元折让9.4%, 而且还没有买家接手.

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预计, 小米上市后股价会反复向下, 但实际上平安好医生, 易鑫, 众安等股份的反应也非常一般, 不过大市的反弹可能也会对其股价有所帮助.

耀才证券研究部总监植耀辉称, 一直都不看好小米业务的前景, 所以不管股价短期表现如何, 都不会考虑买入, 由于暗盘成交量不算活跃, 即便上市首日有升势, 都建议投资者不要高追.

有市场人士对第一财经称, 从小米暗盘价的情况来看, 小米上市首日破发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且很多机构投资者还是会用传统的硬件公司来理解小米, 这样小米的估值确实是非常高, 不值得投资者在上市时入手, 不如等股价跌到一定程度, 再趁低吸纳.

根据小米在7月6日公布的配售文件, 可供散户认购的公开发售部分只有轻微超额认购, 认购共约10.35亿股股份, 相当于超额认购8.5倍, 由于供散户认购的公开发售部分只有轻微超额认购, 不需要触发重新分配机制.

可供机构投资者认购的国际发售部分也仅仅录得轻微超额认购, 分配给国际发售承配人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约23.98亿股, 相当于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发售股份总数约110%.

香港新股相对惨淡

相比于其他新经济公司, 小米的认购情况十分惨淡. 实际上, 过去多家新经济公司在赴港上市过程中, 都比小米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在今年上半年, 平安好医生 (01833.HK) 上市时, 供散户投资者认购的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达到653倍, 冻结资金达到3768亿港元, 是香港新股 '冻资王' 第11位.

而去年11月上市的易鑫 (02858.HK) 当时有30万人认购, 散户投资者需要认购50手才能获得1手, 像众安在线 (06060.HK) 在上市时在香港供散户认购的公开发售部分更录得超额认购392倍, 但之后股价却一落千丈, 目前股价较上市价低22%.

与此同时, 最近香港市场一直疲弱, 新股表现一直不佳, 除了小米暗盘价表现很差以外, 近日公布招股结果的九江银行 (06190.HK) , 供散户认购的公开发售只有0.28倍的认购额, 还有72%的没有被认购的股份, 已经重新分配到国际发售部分.

而同位素及辐照技术供应商中国同辐 (01763.HK) H股在上周五首日挂牌, 但难逃破发的命运, 该股最终收报20.1港元, 较上市价下挫了6.94%.

在市况不佳的情况下, 专营互联网家装平台的齐屹科技 (01739.HK) 称, 在经过咨询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考虑目前市况后, 宣布下调新股发行价至4.85港元, 而原本的招股价范围为6.8至9港元, 最新招股价较下限价减少29%, 如果按照上限价9港元计算, 削价幅度更达到46%, 并将其推迟招股至7月12日开始.

有市场消息称, 浙江苍南仪表 (01743.HK) 也可能会延迟上市, 由于有大户临时取消认购, 导致供机构投资者认购的国际配售部分认购不足, 所以需要延迟上市计划, 原本该公司定在7月13日上市, 拟集资6.4亿至9亿港元.

尽管很多人对小米上市后的前景表示忧虑, 但其实从市场上最新展示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 小米股价的稳定性或许正在加强.

根据港交所7月4日晚的公告, 小米7月9日上市的同时, 小米股份就将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名单, 小米期货和期权也将同时推出. 其次, 小米IPO启用了 '绿鞋机制' , 也就是超额配售选择权机制, 并通过绿鞋发行了约2亿股新股, 是香港公开发售股份的几乎两倍, 这也有利于增强稳定的确定性. 一财网

3.华为自认不会受到美国制裁 今年将继续采购美国芯片;

路透巴黎7月8日 - 中国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对法国一家报纸表示, 华为认为自己不会成为美国制裁目标, 今年将继续购买美国芯片. 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

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 也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外界认为华为与中国政府关系非同一般, 但华为对此多次否认.

上个月数位美国议员声称, 华为为美国大学提供研究经费对国家安全构成 '重大威胁' , 成为华为在美国展开业务的最新一道难关.

法国报纸Le Journal du Dimanche问胡厚昆, 他是否担心华为可能也会遭到制裁时, 胡厚昆表示: '很难想像会这样. 十年前我们建立了一套控制我们出口的系统, 这个系统很有效. 我们的政策是密切遵守欧洲, 联合国和美国推出的所有法律和规定. '

在被问及华为能否在没有美国零部件的情况下展开业务时, 胡厚昆称, 华为的物流链是国际化的. '我们必须持开放态度, 并选择最优技术, 最佳产品. 因此我们今年会继续采购美国芯片. '

今年早前, 美国议员要求Alphabet(GOOGL.O)旗下的谷歌重新考虑与中国通信设备公司华为的合作, 称其存在安全威胁. 另外, 华为与美国电信企业AT&T (T.N)在美出售华为手机的协议, 也在最后一刻因为安全顾虑而破局. (完)

4.刘强东: 向雷军学习, 做到让股民赚钱才是牛逼的事情;

集微网 7与8日报道

明年早上, 小米将在香港上市. 根据披露, 小米估值远没有达到之前热潮的1000亿美元, 最终IPO发行价 17元港币, 估值 543亿美元. 这也是当时披露出的最低定价.

今天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微头条上发表他的看法.

他表示, 我看到雷军在最后定价的时候终于定在了最低价位, 不知道为什么为他如释重负! 前几年资本泛滥, 很多创业公司享受了超高一级市场估值, 这给很多创业者造成了假象, 有的人甚至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值这么多钱! 现在可能到了裸泳时候了!

他还称, 奉劝后面的独角兽们: 向雷军学习! 做到让股民赚钱才是牛逼的事情! 去股市割韭菜的没有资格成为企业家!

5.韩国5G设备并非共享 LG旗下运营商绑定华为冲刺商用;

每经记者 张虹蕾 实习编辑 魏官红

全球5G竞速, 群雄逐鹿. 眼下, 全球的通信运营商都开始在5G领域跑马圈地. 对于5G这块肥肉, 中国的通信运营商早就抢占先机, 争相布局. 而在海外市场, 抢跑5G的韩国三大通信运营商5G拍卖频谱结果出炉, 也一度让市场备受关注.

近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韩国这一先锋产业, 独家专访韩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 LG Uplus的5G战略副总裁金大熙, 揭秘中韩两国的5G商用竞速差异. 事实上, LG Uplus早在3年前便和华为就5G相关内容达成了合作.

金大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韩国预计在今年年底开启5G的运用, 而韩国5G设备也并非像此前相关媒体报道的各大运营商100%共享. 他表示, 即便是为了减少投资, 加速5G部署, 后期运营相关设备也并不能在运营商之间共享.

中韩两国抢滩5G商用赛道

就在不久前, 韩国三大通信运营商5G拍卖频谱结果出炉. LG Uplus赢得3.42GHz- 3.5GHz 频 段 (80MHz) 和27.3GHz-28.1GHz频段 (800MHz) ; KT赢得了3.5GHz-3.6GHz频段 (100MHz) 和26.5GHz-27.3GHz频段 (800MHz) ; SK电信赢得了3.6GHz-3.7G (100MHz) 和28.1GHz-28.9GHz频段 (800MHz) .

谈到拍卖频谱的结果, 金大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上述结果是一个政府介入, 相互协商的结果.

今年2月, 在韩国举办的第23届冬奥会上, 韩国电信运营商KT联手产业链各环节公司全程提供5G网络服务, 实现5G商用首秀. 长城证券彼时的研报显示, 这预计将会进一步促进全球运营商和产业链的其他公司加速其5G布局.

而在刚刚落幕的上海世界移动大会期间,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布5G最新进展. 中国联通2019年将进行5G业务规模示范应用及试商用, 计划在2020年正式商用. 中国移动争取在2018年规模试验, 2019年实现预商用, 2020年全面商用.

事实上, 中韩两国乃至全球的运营商们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公布自身的5G商用蓝图, 是因为5G产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6月14日, 3GPP 5G NR标准SA (Standalone, 独立组网) 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会正式完成并发布, 这意味着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 全面进入商用落地阶段.

在5G产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也早已悄然开启. 2015年7月, LG Uplus与华为签署共同研发5G网络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将在5G技术, 设备开发, 新网络解决方案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

'很多媒体在猜想LG Uplus和华为合作, 是不是华为的产品便宜? 但这不是完全准确和完整的原因, 引进华为是因为设备的价格有竞争力, 最大的优点是较高的技术优势. ' 谈到和华为的合作, 金大熙回忆称, 在选择和华为合作之前, 也进行了很多调查, 但最后华为的技术和性价比都是很高的, 所以决定合作. 从2015年7月至今, 双方一直保持战略性的合作.

韩国5G设备不会完全共享

5G标准化步步推进的同时, 为了推动5G的商业化, 各国采用的路径也不尽相同.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5G的发展和应用, 很多运营商将5G技术的推广应用看作是争夺未来通信市场话语权的一大重要因素, 目前来看, 中韩两国都已经位列5G技术研发及应用的第一梯队, 而对产业链企业也会释放较大的红利.

不同于中国部分通信运营商优先选用独立组网的形式. 此前, 有媒体报道称, 韩国三大运营商决定共享5G网络与设备. 对于上述说法, 金大熙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 '不是特别准确, 不会进行完全共享. '

金大熙表示, 事实上, 三大运营商并不是100%的共享网络与设备, 为了减少投资, 加速5G部署, 有效利用资源, 减少重复投资, 仅共享一部分建设5G时候附带的设备, 后期运营不进行共享. 金大熙进一步解释称, 设备方面不能共享, 源于每家通信公司不同的宽带频率, 核心设备依旧需要各家运营商自己解决.

如金大熙所述, 韩国三大运营商共享部分建设附带设备源于投资的考量, 这和5G的成本也密不可分. 金大熙认为, 从设备成本来看, 5G的成本超过4G, 但这并不是5G产业发展的阻碍. 金大熙提到, 5G设备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 另外, 5G的费用更多的是制造商, 设备商在承担, 用户承担的费用不会很高.

与此同时, 各大运营商5G的争相竞速也引发人们对5G手机上市时间的猜想. 金大熙向记者透露, 韩国的三星, LG都在筹备5G手机, LG集团已经准备好5G手机, 最早将会在2019年3月上市, 具体出货量不清楚. 伴随着5G手机的上市, LG Uplus的5G商业化之路也会更进一步.

而在国内, 目前各厂商都把时间表定在了2019年下半年.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公开表示, 终端方面, 将于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 并将于2019年6月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机.

6.索尼手机败退: 软件和服务业务渐成重点 复兴路漫漫

转型内容及互联网图谋复兴

索尼手机败退

吴俊捷

昔日与苹果, 三星分庭抗礼的索尼手机, 如今已是今非昔比.

近日有消息称, 索尼 (TYO: 6758) 在中东, 非洲, 土耳其地区的智能手机业务将于2018年10月关闭. 索尼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已留意到类似信息, 但其并未作出正面回应. 索尼强调称, 智能手机是公司战略性的重要业务, 将以相机功能为主提升商品竞争力, 并有望于近期投入商用5G.

但在2017财年, 索尼涵盖智能手机的移动通讯业务录得营业利润为-276亿日元, 成为八大业务板块中唯一由盈转亏的业务. 而这种亏损之势料仍将继续, 索尼预计, 其移动通讯业务2018财年亏损150亿日元.

如今, 在新任总裁兼CEO吉田宪一郎的带领之下, 索尼寄望实现手机业务扭亏为盈的 '翻身仗' , 并寻求在电子, 娱乐和金融服务三大主要业务领域的发展机会.

从中心到边缘

索尼手机曾有过辉煌的过往. 其曾在CMOS硬件, 双面3D玻璃机身, 4K HDR屏幕, 防水技术等黑科技加持下, 一度成为大众消费电子领域当之无愧的旗舰型产品.

综合IDC, Counterpoint数据, 索尼抓住了从功能机向初代高价智能机的升级契机, 手机出货量在2010年前后一度直逼三星, 苹果.

然而, 日企普遍崇尚硬件创新的思维也使得索尼对消费电子市场转瞬即逝的变化并不敏感. iPhone的出现, 谷歌安卓系统的推出等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 从应用商店下载软件, '制造' 出独一无二专属于自己的手机, '一机一世界' 渐成主流.

'而索尼还沉浸在酷炫科技感的自我沉醉中, 忽略了让用户能感受到 '温度' 的软件研发. ' 通信观察家项立刚表示, 手机企业的竞争并非单纯的硬件堆砌, 而是硬件, 软件, 渠道, 营销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后来, 伴随小米, '中华酷联 (中兴, 华为, 酷派, 联想) ' 等中系手机军团掀起低价智能机潮, 索尼手机自2013年前后便被IDC归类至 '其他' .

令 '索粉' 倍感失望的是, 索尼曾经的黑科技优势也日趋黯淡. '核心配置方面, 基本落后其他竞争者一代. 在全面屏, 刘海屏, FaceID, AI影棚光效等手机企业竞相引领微创新的领域, 索尼近乎缺席. ' '索粉' 林琳直言, 不够惊艳的索尼Xperia XZ等产品对应的却是4000元上下的高价位.

'索尼手机大势已去, 止亏乃第一要义. '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直言, 在手机行业驶入下行通道叠加显著的头部效应的背景下, 具垂直产业链模式的三星, 坚持软硬件一体化模式的苹果已然在利润丰厚的高端机市场构筑了竞争性壁垒.

在孙燕飙看来, 已错失了功能机发展黄金期, 低价机转智能机两波浪潮的索尼, 在硬件技术, 软件研发, 价格, 产品矩阵, 渠道等方面都不具优势. 追溯索尼历年年报, 其移动通讯业务贡献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由2012年的20%以上降至2017年的不足10%.

'面对手机产品同质化的当下, 索尼手机并非全然没有反超的机会. 但是它要补的短板是系统性的. ' 孙燕飙表示, 索尼手机从外观到功能再到人性化的小设计都不具说服力.

软件初现曙光

相比硬件业务的一蹶不振, 以内容为代表的软件和服务业务近年来逐渐成为索尼布局的重点.

早在1995年, 彼时, 索尼在家电领域如日中天, 时任索尼掌门人出井伸之便已敏锐意识到IT产业将取代电子产业. 但由于错判产业趋势, 受制日式管理掣肘等, 索尼在出井伸之任期内并未实现转型. 接棒出井伸之的霍华德·斯金格自2005年上任, 便提出以电子, 娱乐, 游戏三大核心业务为中心, 通过内容来拯救技术. 平井一夫自2012年上任之际, '一个索尼' 所涵盖的三个中期计划也呼之欲出. 除了打破封闭僵化等日系管理痼疾, '一个索尼' 强调索尼核心业务聚焦至游戏, 数字成像, 移动设备.

历经数轮业务调整的索尼, 始终对以游戏等内容及互联网服务业务报以热忱. 截至2017财年, 索尼转型业绩已初见成效. 游戏及网络服务, 家庭娱乐及音频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业务贡献营业收入的比重过半. 从营收体量上看, 游戏及网络服务业务的营收规模自2015年便领跑各业务板块; 从利润构成来看, 游戏及网络服务业, 金融服务成为索尼的利润引擎.

吉田宪一郎也延续了此前 '一个索尼' 的思想. 在多业务类别中加大内容IP打造力度被索尼视为首要战略. 包括音乐, 影视和游戏在内的综合娱乐业务均将基本策略定为 '加强利用内容IP' . 以音乐业务为例, 索尼以约23亿美元收购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所持的EMI版权代理公司60%的股份, 成为全球最大音乐版权代理商. 同时, 索尼还支付1.85亿美元从DHX Media手中收购史努比版权公司Peanuts Holdings 39%的股份, 实现了 '泛音乐' IP收购.

这种强调内容IP打造的策略在索尼的游戏和网络服务业务也有体现. '游戏和网络服务业务的核心是通过PS4游戏机将用户与创作者联系在一起, 基本策略是进一步扩展PS网络 (PSN) 业务. ' 索尼向本报记者介绍. 记者获悉, PSN涵盖PS VR平台, 云端游戏服务, 视频服务以及音乐服务等产品和服务.

'可以说, 名为售卖PS4游戏机, PS VR等硬件产品, 实则是在售卖黏附平台之上的各种内容和互联网服务. ' 消费电子观察人士向瑾称, 这既契合硬件厂商向软硬件厂商转型的主逻辑, 也是在手机市场难获发展的折中之举.

据索尼此前发布的《电子和娱乐业务未来三年业绩预期》显示, 截至2020财年 (2021年3月31日止) , 涉及索尼内容IP的游戏及网络服务, 音乐, 影视三大业务板块将贡献近一半的营业利润.

索尼选择内容IP来挖掘硬件业务潜力的行径, 被认为是明智之举. '在手机业务难担重任的情况下, 索尼转向游戏娱乐等内容及互联网服务领域有望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大的成长空间. ' 项立刚表示.

复兴路漫漫

尽管如此, 但这并不意味着索尼的前途一片光明.

记者注意到, 由家庭娱乐与音频, 影像产品与解决方案及移动通讯业务在后平井时代被整合成了品牌硬件业务. 在《电子和娱乐业务未来三年业绩预期》中, 截至2020财年, 品牌硬件业务成为索尼第一大营业利润目标. 其中, 移动通讯业务在2018财年的营业利润目标被定为亏损150亿日元, 在2020财年则为盈利200亿~300亿日元. 这意味着硬件业务仍将是索尼转型中寻求业绩增量的支点.

索尼也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发展策略. '品牌硬件业务一方面将成为集团业务中最主要现金流来源; 另一方面, 它将为索尼新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成为医疗及AI机器人等新业务开发的黑科技发动机. ' 索尼表示, '内容业务的地位上升并不等于索尼即将 '去硬就软' , 硬件黑科技才是公司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

索尼对于硬件的重视度的确非同一般. 因受移动通讯业务亏损等拖累, 索尼曾于2014财年首度实行不派发年度股息, 并启动对旗下手机部门的全球裁员. 彼时, 平井一夫在面对外部质疑手机业务将何去何从之际, 仍坚定地表示, '为了成功进入新的领域, 智能手机市场是一道可以打通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的桥梁. '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硬件公司准确地说实质上是软硬件结合的公司. 苹果, 小米, 华为, OV等硬件公司无不在寻求扩大手机业务外的互联网服务等收入边界. 索尼对于转型趋势的认知与不少企业相契合. 但孙燕飙也指出, '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直接决定企业软硬件探索所能辐射的半径和高度. 索尼手机从小众品牌回归至主流品牌之列挑战重重. '

持此种看法的并不在少数. 林琳直言, 索尼在手机的道路上走得太过自我. '在苹果引领外观设计圆润外形的时候, 索尼仍坚持方正的形状; 在全面屏大行其道之际, 索尼仍旧执著于屏占比. ' 林琳称, 索尼与行业大势已背道而驰甚久.

相较于索尼手机硬件业务节节败退而言, 索尼的明星产品PS4游戏机, PS VR等产品销量近年整体位居行业前列. 但游戏时评人张书乐介绍称, 索尼在游戏内容IP储备及开发, PS硬件制造等方面都具优势, 但PS主机游戏的主力玩家主要集中于美国, 日本等地. 受制于国内主机游戏土壤的欠缺, VR消费环境的不成熟等, 索尼的游戏和网络服务业务尚难以充分渗透.

'索尼在减少手机板块亏损之际, 必须确保其他业务板块快速落地, 这样才能够保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 项立刚直言, 当前较好的财务表现, 半导体业务等领域的技术沉淀等将有助于索尼转型. 中国经营报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