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權的新股小米, 將於今天上午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
從最初權威機構以及媒體的一致看好, 基石投資者積極認購, 到估值一路下調, 公開認購表現平淡, 再到暗盤價數日多次破底, 這樣的大起大落似乎已經讓即將上市的小米體驗到了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
時至今日, 小米終於迎來了真正的市場大考, 它的成功上市究竟有哪些看點, 騰訊科技為您一一梳理.
看點一: 小米上市首日股價是否破發?
相比此前預期大火, 小米在公開認購過程中不僅表現平淡, 還遭遇 '抽飛' (取消認購)擔憂. 最終小米公告顯示, 香港發售和國際發售均屬輕微超額認購.
公告顯示, 小米公開招股部分共收到10.35億股認購申請, 相當於香港公開發售可認購股數1.09億股的約9.5倍.
國際配售部分共收到23.98億股認購, 相當於國際配售可供認購股數的110%. 整體來看, 小米此次全球發售共獲34.33億股認購, 相當於發售量的1.57倍.
相比較閱文集團, 平安好醫生等一批2017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股超過600倍的認購倍數, 小米認購倍數並不高.
在小米公布認購數據當日, 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 而公開招股首日, 恒生指數跌破29000點關口. 此外也受到外圍市場影響, 近期受到貿易摩擦影響, 美國科技股大跌.
而除去恒生指數接連續下跌, 還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近期利率持續攀升, 而這無疑會增加新股認購的成本. 而小米此前過高的估值其實也應該為慘淡市場買一部分單.
而令投資者更為擔憂的是, 小米暗盤價過去數日多次破底, 部分反映了市場對小米上市的預期. 暗盤表現失色, 小米首日股價表現承壓.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 7月6日, 小米在輝立, 耀才兩大香港本地券商的暗盤交易平台開市價均報16港元, 跌破發行價;盤初報價16.26港元, 最低價一度觸及15.5港元.
同樣, 近期在港上市的多家 '獨角獸' 公司, 上市後也同樣遭遇破發. 易鑫, 眾安線上等股價持續下挫, 尤其是平安好醫生上市次日收盤下跌3.2%, 與首日最高價相比下跌20%, 比招股價也跌了14%, 隨後下跌至50港元以下, 讓投資人擔心小米也有同樣遭遇. 有基金經理表示, 小米估值偏高, 投資者應更謹慎.
目前來看, 只要不破發可能就是最好結果, 而一旦破發, 散戶最有可能成為墊腳石.
看點二: 雷軍能否躋身中國首富前五?
2018年2月, 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 雷軍排名比去年上升65位, 位列第80位, 財富為160億美元, 創曆年之最. 2014年, 雷軍首入全球富豪榜, 現財富已翻升約260%.
隨著小米以下限定價(17港元), 公司上市時市值減至約540億美元.
根據小米的招股說明書披露, 雷軍總計持有小米31.41%的股權. 以目前小米540億美元市值計, 雷軍持股市值約170億美元.
如果按照1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 距離馬化騰, 馬雲仍有一定的距離, 但雷軍300億美元左右的身家, 也僅次於馬化騰, 馬雲, 許家印, 王健林等人, 足以在中國富豪榜上躋身前五.
未來小米的市值如能夠突破1500億美元, 雷軍就有望問鼎新首富.
看點三: 小米眾高管以及員工能獲利多少?
小米的招股說明書披露, 包括雷軍在內的董事會7人, 高管團隊共13人. 根據此前招股說明書披露, 部分高管的持股情況如下:
除去雷軍持有31.41%的股權外, 林斌持股13.3286%(位列除雷軍外高管團首位), 如果按目前小米市值540億美元計算, 林斌所持股份價值近72億美元.
黎萬強持股3.2375%, 持股市值約17.5億美元.
其他高管中, 聯合創始人, 高級副總裁(主要負責互聯網服務)洪鋒持股佔比3.2207%, 持股市值超17億美元.
聯合創始人, 高級副總裁(主要負責生態鏈)劉德持股1.5494%, 持股市值為7.5億美元左右.
高級副總裁(主要負責小米電視)王川持股1.1149%, 持股市值在6.2億美元左右.
而在員工的身價問題上, 由於無法得到直接的持股數據, 但長期以來小米實行三種工資結算辦法, 即可以選擇2/3的報酬+股權;也可以選擇1/3的報酬+股權;亦或者全部拿現金. 提供股權激勵的門檻並沒有設置得很高, 如, 客服人員只要工作半年以上, 工作表現得好, 就給期權.
截止小米招股書披露的時間點, 小米員工中已經有5500多人選擇持股的方式, 因此外界瘋傳工號前1000的員工都會因股權激勵而成為身家千萬, 前100號員工都有可能成為億萬富翁.
看點四: 小米的上市對行業意味著什麼?
2018年是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上市的大年, 一波國內新經濟公司可能都計劃在今年登陸資本市場, 包括估值千億元級別的滴滴出行, 美團點評, 陸金所等知名互聯網品牌, 以及蔚來汽車等快速崛起的人工智慧 '獨角獸' .
然而對於這些資本來說, 它們投資中國的互聯網創業企業無疑都是為了實現資本增值, 而對於它們最終將財富變現的最佳渠道無疑是IPO, 在小米之後, 另一家獨角獸企業美團也將進行IPO, 小米, 美團這些作為中國近十年來互聯網創業的傑出者在海外IPO的成績無疑將對中國的互聯網創業企業起到榜樣作用.
如果小米的IPO取得較為理想的估值, 那麼對於其他期望進行IPO的企業來說顯然是利好消息, 然而如今這樣的成績顯然對於國內的獨角獸企業來說算不上是好消息. 相比起小米還有一定的盈利, 美團的業績表現顯然要差一些, 在小米的估值未如理想的情況下美團的IPO或許會更不盡人意, 這對於投資機構來說會是糟糕的消息.
小米的IPO對投資機構來說還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它們對於投資中國的其他互聯網創業企業或將趨于謹慎, 依靠風投支撐起的互聯網創業熱潮也可能會有所降溫.
其實在國內企業當中, 也有一些企業並沒依靠資本的支援而逐漸發展成為全球500強企業, 如國內最知名的科技企業華為, 小米的IPO或許會讓國內重新審視互聯網與實業, 哪個才是更長遠的發展方式, 更可行的創富路徑.
但相比互聯網行業, 手機市場資本化進程並不那麼快. 手機市場以產品為王, 產品決定了留下或是走開, 勝出或是失敗. 持續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是手機廠商在這個競爭殘酷激烈的賽道上留到最後的關鍵砝碼.
對曾經脫胎於傳統手機製造商出來的互聯網手機創業公司而言, 產品固然第一, 但以資本運作來保證後發力則顯得更為重要.
回顧過去四年, 魅族接受阿里投資, 鎚子接受蘇寧雲商注資, 蘇寧又注資努比亞, 酷派一分為三, 左手360右手樂視. 資本市場對於手機行業的熱情雖沒有像對互聯網獨角獸那麼瘋狂, 但也保持了高度關注.
行業普遍認為, 由於換機降溫, 紅利消退, 中國手機市場在2020年5G來臨前將步入紅利真空期. 面對如此窘境, 手機廠商還不能放鬆在品牌, 技術, 產業鏈掌控力, 創新的投入, 引入資本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那麼, 誰會成為手機行業下一個上市的公司呢?
就在小米上市前夕, 雷軍發布了新一封公開信, 信中表示, 最近資本市場跌宕起伏, 小米能夠成功上市就意味著巨大的成功, 上市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和沉甸甸的責任, 上市僅僅是小米新的開始.
但讓人擔憂的是, 紅米系列的低端機型擔當了小米手機的主力軍. 雖然, 小米曾宣稱不靠硬體, 靠軟體, 內容運營就可以掙錢, 但招股書數據顯示, 小米尚需時日才能真正證明自己的商業模式.
目前的手機市場不僅僅是紅海市場, 而是早已演變成了一個 '血海' 市場. '華米OV' 做到今天的位置不易, 更難的是接下來如何守住自己的市場份額.
看點五: 雷軍與格力董明珠賭局
還記得2013年雷軍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10億元賭約嗎?賭約是5年時間, 若小米的銷售收入超過格力, 那麼董明珠給雷軍10億元.
5年前, 格力和小米的體量不在一個級別, 小米營業收入316億元, 格力營業收入1200億元.
如今5年過去, 小米猛然間成長為營收過千億的企業, 根據財報, 格力2017年營業收入1482.9億元, 小米2017年營業收入1146.25億元, 2017年小米與格力營業收入相差336.65億元.
今年一季度, 小米實現營業收入344.12億元, 同比增長87.09%, 若後續三個季度仍然保持一季度增速, 2018年小米實現營業收入將有望超越2000億元.
今年5月16日, 董明珠在 '格力2018再啟航' 晚會上表示, 過去的成績已過去, 2018年格力電器將衝擊營收2000億元的目標.
伴隨各自面臨的挑戰與機遇變數, 雷軍和董明珠到底誰會贏, 你支援誰?最終的結果將在今年年底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