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進入競位賽 | AI晶片井噴

2018年, 狂飆突進了三四年之久的人工智慧行業開始面臨商業化落地等現實問題. 在行業細分領域, AI結合醫療, 汽車出行 (自動駕駛) , 語音交互, AI晶片等也呈現出新業態.

作為繼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時代, 2015年到2016年, 人工智慧企業呈現爆髮式增長. 官方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 截至2018年5月8日, 全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達到4040家, 其中獲得過風險投資的公司達1237家.

在今年3月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 Face++ (曠視科技) , 商湯科技, 依圖科技, 出門問問, 寒武紀等多家人工智慧企業榜上有名, 映像識別, 智能語音, AI晶片成為主要創業方向.

與此同時, 在2018年, 人工智慧遭遇商業化落地之痛. 有研究報告顯示, 90%以上的AI企業依然處在虧損階段, 絕大多數企業年營業收入不足兩億.

資本也變得更加謹慎. 曠視科技副總裁謝鵬稱: '從去年開始, 所有的資本都會問, 如何變現? '

2018年, 人工智慧乃至前沿科技領域創投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新形勢下的創業機會在哪裡? 細分領域的商業化落地面臨哪些具體問題?

資本流向

頭部企業獲大額融資, 投資趨於理性

作為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 人工智慧創業投資在2018年依然備受關注, 多家頭部企業相繼完成大額融資. 但與之前相比, 資本在今年趨於理性.

2017年7月, 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檔案要求, 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 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 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巨大的市場蛋糕吸引著資本的視線. IDG全球常務副總裁, 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就曾在公開活動時表示, IDG年初發布的未來三大投資領域裡人工智慧排在了第一位.

資金越來越多流向頭部創業公司.

去年10月計算機視覺公司曠視科技Face++宣布完成C輪4.6億美元融資後, 今年AI領域融資大火越燒越旺, 多家企業敲定大筆融資.

2018年初, 人工智慧公司Rokid, 自動駕駛技術方案解決商小馬智行獲得約為1億美金融資; 5月3日, 人工智慧高科技企業優必選宣布完成8.2億美元的C輪融資, 刷新AI領域單輪融資記錄; 5月31日, 計算機視覺公司商湯科技宣布獲得6.2億美金C+輪融資.

6月初, 計算機視覺公司雲從科技完成最新一輪10億人民幣級別的融資; 6月21日, 智能晶片公司寒武紀完成B輪數億美元融資, 估值猛增至25億美元.

資本追捧造就大量AI領域獨角獸. 據公開報道, 目前, 中國AI領域已經有13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 估值最高的優必選為50億美元, 次之的商湯為45億美元. 另有9家准獨角獸公司.

和資金湧入頭部人工智慧企業相對的, 是投資機構對於AI領域的投資逐漸趨於理性. 北京主線科技CEO張天雷曾公開表示, 人工智慧投資熱潮逐漸退去.

這個觀點也可以從投資數據上有所體現, IT桔子收錄的2017全年投資事件353起, 數量有所回落, 新增AI企業數量有所下滑, 不足50家.

落地之痛

只靠博士就能創業的AI時代已過去

《AI商業化 '二次革命' 的產業落地——2017中國AI投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 從投資結構來看, 2017年, 中國AI投資市場已向發展期轉移, 但孕育期和出生期企業投資增長跡象不明顯. 截至2017年上半年, 就有超過50家AI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宣布倒閉.

'死因' 之一是企業落地之痛.

'現在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可能不同於前兩年, 之前是有豪華的團隊, 大筆的錢, 從去年開始, 所有的資本都會問, 如何變現? ' 人工智慧獨角獸公司, 曠視科技副總裁謝鵬不久前在公開活動中的發言, 直指人工智慧產業正在遭遇的商業落地之痛.

6月30日, 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首次發布《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白皮書》, 摸清了全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 '人工智慧企業於2015年到2016年呈現爆發性增長, 截至2018年5月8日, 全國人工智慧企業共計4040家, 中關村成為我國人工智慧創新的高地. ' 該委員會軟體處副處長尤靖表示.

然而據億歐智庫的相關報告, 伴隨著2016年之後的AI投資創業大潮發展起來的AI企業, 90%以上依然處在虧損階段.

業內普遍認為, 2018年是人工智慧商業化落地元年, 如何成為行業中不到10%的盈利公司, 是資本和企業關注的重點.

專註於視覺智能領域的人工智慧公司雲天勵飛採取的辦法是, 尋找懂得跨界的行業專家, 組建全方位的跨界團隊.

'做垂直應用要橫跨很多不同的領域, 但這不是說幾個領域的專家往一塊一坐就能簡單地把事情搞定的, 垂直應用場景涉及很多領域, 所以需要具備跨界創新的素質. 我們從研發產品到市場拓展到團隊建設, 全方位做跨界探索. ' '千人計劃' 國家特聘專家, 雲天勵飛CEO兼聯合創始人陳寧表示.

針對技術型企業產品化落地的問題, 陳寧已有所考慮. 他認為, 現階段AI公司需要做的, 就是為其他行業的企業提供服務, 並且能夠直接解決其問題. 這就要求在垂直細分領域中, AI公司必須深入到行業中去, 才能捕捉到對方的痛點. 基於此, 雲天勵飛團隊內部在不斷引入宏觀安全領域, 安防領域內的專家, 輔助雲天勵飛進行商業模式的探索, 使成熟的技術儘快落地.

陳寧的觀點與尋找中國創客導師,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複不謀而合.

在李開複看來, 在AI創業初期, 擁有稀缺知識資源的博士就能把一個公司打造出來, 而進入AI賦能商業時代, AI公司還需要一個懂技術, 懂產品, 懂落地的商業領導. '只靠博士創業的AI時代已經過去. '

自動駕駛

入局者眾但已拉開身位

人工智慧在各細分場景的落地速度不同, AI結合自動駕駛走在了前面.

資本和創業者早已預判到自動駕駛會開啟繼PC, 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個人機交互時代, 李開複曾斷言: '繼Windows和穀歌之後, 自動駕駛很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作業系統. '

2012年, 隨著美國的Hilton突破了深度學習在局部收斂方面的一些缺陷, 在當年的ImageNet競賽中, 卷積神經網路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 穀歌, Facebook等科技巨頭開始將這一突破應用於自動駕駛研發, 自動駕駛創業大潮自此開始.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統計, 2015年到2017年11月, 自動駕駛相關領域投融資事件共發生193起, 金額達1438億美元. 而據德國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預測, 到2030年, 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全球收入將高達1.5萬億歐元 (約1.7萬億美元) . 萬億規模的市場蛋糕也使得這一賽道入局者眾.

中國自動駕駛入局雖晚, 但發展迅速. 老牌車廠, 新造車勢力,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 車隊運營商……細數一遍, 單是創業型公司, 中國自動駕駛賽道上的玩家大大小小已超過40個.

在今年3月份科技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 小鵬汽車, 威馬汽車, 蔚來汽車等涉及自動駕駛業務的新造車勢力榜上有名. 車和家也於近日對外公布了公司的無人駕駛戰略和共用出行戰略——打造專門為共用出行定製的無人駕駛Robo-taxi. 據悉, 首批量產車計劃於2025年投入商業化運營, 每天為用戶提供1億公裡的出行服務.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方面, 小馬智行, 景馳科技, 禾多科技等 '百度系' (創始團隊多出身於百度無人車團隊) 成為最受人矚目的新星.

成立於2016年下半年的小馬智行, 於2018年初完成1.12億美元A輪融資, 不久前, 小馬智行獲得北京市政府頒發的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許可, 成為第一家獲得北京自動駕駛路測許可的初創企業. 有知情人士透露, 目前小馬智行的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 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獨角獸.

2017年9月, 景馳科技獲得由啟明創投領投的5200萬美元Pre-A輪融資, 目前正在啟動新一輪融資; 10月, 禾多科技獲得由IDG資本, 四維圖新領投的數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2018年5月, Roadstar.ai獲得1.28億美元A輪融資, 創下當時國內公開的初創自動駕駛公司最高融資金額……

僅從資本層面看, 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已經拉開身位, 隨之而來的是自動駕駛創業形勢的改變.

'無人駕駛創業的窗口期馬上就要關了. ' 在L4級別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圖森未來CEO陳默看來, 如果2018年底還沒組建起一隻50人以上的隊伍, 無論從資金, 人才還是技術積累而言, 基本就很難跟第一梯隊競爭了.

而在當下競位賽階段, 小馬智行CEO彭軍認為 '最重要的就是搶人和搶錢. '

自動駕駛的特性決定了這是一門重資產的生意, 小玩家跟進模仿的門檻較高. 這也同時意味著, 現階段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邏輯是: 誰能更快找到更多的錢, 集結更多頂尖人才, 誰就能領跑這個賽道.

AI晶片

'中國芯' 井噴式發展

今年4月的 '中興事件' 讓國人意識到掌握晶片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國內一批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乃至互聯網巨頭借勢宣布進軍AI晶片領域.

4月19日, 阿里巴巴對外透露, 阿里巴巴達摩院正在研發一款神經網路晶片——Ali-NPU, 將運用於映像視頻分析, 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 5月16日, 雲知聲發布了首款面向物聯網的AI系列晶片UniOne以及第一代晶片 '雨燕' ; 5月24日, 出門問問發布了國內首款已經量產的AI語音晶片模組 '問芯' Mobvoi A1; 6月26日, Rokid發布了旗下AI語音專用SoC晶片KAMINO18……

6月, AI創業公司深鑒科技也對外宣布, 其AI晶片聽濤系列將於今年下半年面世; 思必馳CEO高始興幾乎同一時間確認公司正在打造AI語音晶片, 預計今年下半年流片 (像流水線一樣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製造晶片) .

算上已經流片的寒武紀, 地平線科技, 比特大陸等創業公司, 以及華為, 海康威視, 大華, 大疆等著名硬體廠商, 人工智慧晶片市場儼然已是一片紅海.

即便沒有中興事件, 研發AI專用晶片也已經被提上這些企業的日程. 雲知聲創始人兼CEO黃偉曾公開表示: 不做晶片, 必死無疑. 這一觀點也得到Rokid CEO祝銘明的認可.

這是因為,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三個核心要素: 數據, 演算法和計算力. 晶片相當於AI的汽油, 為人工智慧提供賴以生存的計算力. 如果採購市面上現有的晶片, 會大大增加這些創業公司的成本.

一方面, 市面上現有的晶片本身售價高. 比如使用在自動駕駛汽車上的英偉達Drive PX2, 公開售價1.5萬美元. 另一方面, 現有能量產的多為通用晶片, 功能的針對性沒有那麼強, 考慮到通用性和修改的靈活性, 在設計時需要加入很多預留模組, 所以功耗會很高, 換句話說, 也就是電費極其貴.

'如果Rokid不自研晶片, 現在售價799元的 'Rokid Me' 音箱, 售價至少提高到1500元. ' 祝銘明說.

但地平線CEO餘凱也發出警示: '我們也要清醒認識晶片研發是項複雜工程, 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 中國晶片當自強, 但也要冷靜, 切忌大躍進式的全民造芯.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