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5G如約將至, 射頻前端市場將迎來哪些新挑戰;

1.5G如約將至, 射頻前端市場將迎來哪些新挑戰; 2.射頻器件大變革, 65nm RF-SOI工藝已實現量產! 3.人工智慧, 5G來臨, 半導體產業誰是最大受益者; 4.中國手機市場進入寡頭時代 中小廠商動蕩中求生存; 5.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 應用前景廣闊;

1.5G如約將至, 射頻前端市場將迎來哪些新挑戰;

集微網7月3日消息, 繼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 (5G NR) 獨立組網功能凍結後, 短短半個月時間, 國內三大運營商, 移動晶片廠商和手機廠商等各方面均在加快5G商用部署的腳步, 為5G手機的到來打下堅實基礎.

6月14日, 5G NR獨立組網功能實現凍結, 加上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準, 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 進入產業全面衝刺的新階段. 5G標準的最終確定, 實現了5G '萬裡長征' 的第一步.

在上海舉辦的MWCS 2018上, 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表態, 為2020年實現5G正式商用作出詳實部署.

中國移聯合大唐電信等合作夥伴發布 '5G SA(獨立組網)啟航行動' , 打通全球首個基於5G獨立組網端到端系統的全息視頻通話. 同時公布5G商用計劃表, 預計2018年底面向行業客戶開放5G產品測試, 明年10月實現友好用戶測試, 2020年正式商用.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邵廣祿宣布, 今年將在全國16個城市開展5G規模試點, 預計2019年開始預商用, 2020年正式商用. 中國電信發布《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 提出5G '三朵雲' 目標網路架構和 '一個前提, 三個原則' 的網路演化策略, 採用SA組網方案, 通過核心網互操作實現4G和5G網路的協同, 初期主要滿足eMBB(增強移動寬頻)場景需求.

今年在深圳舉辦的IMT-2020(5G)峰會上,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 目前5G第一階段的國際標準已經制定完成, 我國企業全面參與了5G國際標準制定, 新型網路架構等多項技術方案被國際標準組織採納. 目前, 我國已經突破大規模天線, 網路編碼等關鍵技術, 各項測試工作將加速進行. 確保今年底前推出符合第一版本5G國際標準的商用系統設備.

5G給我們帶來什麼?

提到5G網路, 與4G時代不同, 將具有更高速率, 更低時延和海量的連接. 較4G提升數十倍的速度, 低於1ms的低時延, 全球超過500億台設備相互連接. 以此, 也建立了超寬頻移動通信 (eMBB) , 超低延時通信 (uRLLC) , 海量物連 (mMTC) 三大5G應用場景. 正是基於這三大場景讓5G時代催生了更多AR/VR, 無人駕駛和遠程醫療, 萬物互連等市場的應用. 從人與人的交互, 轉變成物與物的溝通, 實現電信級的蜂窩物聯, 或將引發人類社會的一場新變革.

圖: 5G時代三大應用場景

通信行業專家指出, 射頻在5G手機的設計中尤為關鍵. 4G手機最大的製造成本在屏幕與處理器, 但5G手機最大的成本或許會轉向整套的射頻方案. 市場調查機構Navian預測, 2020年僅移動終端中射頻前端晶片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12億美元, 年複合增長率達15.4%.

5G時代將有更多的頻段資源被投入使用, 多模多頻使得射頻前端的晶片需求增加, 同時Massive MIMO, 波束成形, 載波聚合, 毫米波等關鍵技術也將助長射頻前端晶片需求增加這一趨勢, 直接推動射頻前端晶片市場成長.

射頻前端的挑戰對於即將到來的5G通信, 射頻前端面臨的挑戰主要表面在以下方面: -更多射頻通路下的布局空間挑戰. - 更多射頻通路下的成本挑戰. - 更高功率輸出, 更高工作頻段對射頻器件性能的挑戰.

更多射頻通路下的布局空間挑戰. 以當前5G通信頻譜使用中, 主要分為Sub-6GHz 與6GHz以上頻段兩個頻譜. Sub-6GHz指的是6GHz以下頻段, 6GHz以上指的是26GGHz以上的毫米波頻段. 針對於最接近商用的Sub-6GHz頻段, 中國使用的頻段為3.3G~ 5GHz頻段, 頻譜高於4G時代的最高頻段2.7GHz, 並且未來5G可能需要覆蓋的頻段更多. 整個射頻前端需要搭配更多, 功率更高的射頻器件以實現頻率的覆蓋. 以Sub-6GHz為例, 一部支援3.5GHz和4.9GHz兩個頻段的5G智能機, 其4G/5G射頻功放的通路個數至少從現在的3路增加至5路. 若未來支援毫米波的話, 還要提升到6路或者更多. 這在智能設備尺寸越來越小的趨勢下, 對射頻前端的尺寸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圖: 終端通信模式與支援頻段的演化

另外, 據射頻行業人士向集微網解釋, 對於Sub-GHz以下的射頻器件, 還會採用多進多出 (MIMO) 的技術方案實現更高速率的訊號傳輸, 在MIMO中, 不論是發射還是接收, 都需要倍數級的射頻前端器件進行支援. 以CPE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無線路由器的簡稱) 為例, 其接收和發射一般為4路及8路, 也就代表了其射頻部件以x4, x8的倍數級增長. 而在毫米波頻段, 由於路徑衰減大, 通信距離將變短, 射頻廠商就無法做到全向的大功率傳輸. 以此, 射頻器件將採用波束成形+MIMO的方案滿足網路需求. 波束成型需要將陣列級別的射頻訊號進行空間波束成型, 通路數量一般在8路合成以上, 每路至少需要一組射頻前端通路. 所以, 不論是Sub-6GHz, 還是毫米波頻段, 都需要倍數級的射頻前端來進行射頻傳輸, 這對手機體積方面產生了巨大挑戰. 更多射頻通路下的成本挑戰. 由於增加射頻通路個數, 需要單獨的硬體進行支援. 所以射頻前端的成本, 與射頻通路的通路數目成正比例關係. 射頻前端本身不斷增加的通路個數, 與不斷降低的連接終端成本之間的價格矛盾, 也對單個射頻前端通路的成本, 提出巨大挑戰.

更高功率輸出, 更高工作頻段對射頻器件性能的挑戰對於Sub-6GHz頻段, 由於5G頻段的頻率更高, 衰減多, 未來可能還需射頻套件的輸出功率從原有的23dBm提升至26dBm, 以支援更好的空間覆蓋, 即功率等級將由 Power Class 3轉換成Power Class 2, 這對射頻廠商的設計難度也提出新的挑戰.

對於毫米波頻段, 歐美傳統射頻廠商一般採取IDM模式, 即設計與代工同時兼顧. Skyworks與Qorvo都擁有自建的GaAs 封裝廠, 這在成本控制, 技術演化方面可以帶來優勢. 但GaAs傳統HBT工藝的特徵頻率無法滿足26G~ 29GHz及更高頻率的要求, 無法應用於毫米波頻段. 在毫米波應用中, 歐美傳統射頻廠商在GaAs HBT工藝下線性功率的優勢, 在5G時代將不複存在. 對於包括Skyworks, Qorvo等在內的傳統射頻廠商, 必須進行新技術的開發. '儘管在GaN, InP工藝升級方面也有嘗試, 目前仍無法找到一個實現技術成熟和經濟效益的平衡點. ' 射頻行業人士分析道, 這對於擁有Foundry廠的傳統射頻廠商來說挑戰非常大, 似乎到了技術分岔口.

圖: 頻率及功率應用與工藝選擇的關係

可重構射頻前端, 適用於5G演化的射頻前端技術為了解決常規方案射頻前端面臨尺寸, 成本, 性能多方面壓力, 國內一家射頻廠商: 慧智微電子, 藉助RF CMOS及SOI技術, 運用 '軟體可重構' 架構進行全新的射頻前端設計, 滿足未來4G演化及5G對射頻器件小尺寸, 低成本, 高性能多方面的需求, 順應市場及技術發展. 以4G時代為例, 覆蓋全部頻段, Skyworks及Qorvo等傳統方案至少採取3個射頻通路完成訊號的放大, 採用慧智微可重構技術的4G手機射頻功放晶片, 僅需要2路射頻通路就可以滿足所有4G頻段需求. 相比Skyworks等競爭對手, 至少可以節省一個射頻通路. '在5G時代, 傳統歐美廠商需要將射頻套件增加到6路, 而慧智微利用可重構技術期待可將射頻通路個數保持在2路, 甚至1路就能夠滿足對頻段的需求. 與傳統方案下需要6個通路相比, 無論是成本還是晶片尺寸, 都會是非常明顯的減少. ' 慧智微CEO,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李陽博士對集微網講到.

圖: 採用傳統架構 (上) 與慧智微可重構架構 (下) 實現的4G射頻前端方案對比

對於毫米波頻段, 高通已經在毫米波上使用CMOS工藝, 這也許成為射頻廠商的一個新方向, 而且, 隨著工藝節點的下降, CMOS工藝的射頻性能還能夠繼續提升. 雖然CMOS在大功率輸出中還不如GaAs等工藝, 然而, 由於毫米波使用了波束成形技術, 對每一路的要求都下降了一個數量級, 這也使CMOS成為更適用於毫米波應用的工藝技術.

圖: CMOS工藝特徵頻率隨時間的演化

李陽博士表示, 在這輪5G射頻前端市場的變革中, 慧智微的可重構技術優勢愈加明顯. 不僅幫助5G終端解決了因覆蓋更多頻段產生的尺寸和成本增加問題, 還能實現性能的進一頻提升, 並且可以藉助CMOS/SOI製造工藝延續帶來的性能提升, 持續進行性能, 尺寸, 成本的演化.

此外, 從支援高數據率, 多天線方面, 可重構技術能夠讓射頻器件對未來5G終端的功率, 環境負載動態調配方面提供靈活的支援. 無論在系統性能, 場景優化, 功耗控制等任何方面, 5G的應用場景越複雜, 可重構技術的優勢將表現得越加明顯. 2.射頻器件大變革, 65nm RF-SOI工藝已實現量產!

集微網消息, 以色列特種晶圓代工廠商TowerJazz於6月27日宣布其65nm RF-SOI技術已在位於日本魚津的300mm工廠實現量產.

為了保證該工廠數萬片300mm SOI矽晶圓的順利供應, TowerJazz與其長期合作夥伴半導體材料供應商Soitec簽訂了一份供應合同, 以確保未來幾年內在SOI晶圓市場緊俏的情況下, 晶圓供應不受影響.

據了解, TowerJazz的65nm RF-SOI工藝能夠為結合了高性能低雜訊放大器和數字整合的RF開關提供低插入損耗和高功率處理能力, 從而減少RF開關過程中的損耗, 提高電池壽命, 提高手機以及物聯網終端的數據傳輸速率.

據移動通信市場研究公司LLC的分析師預計, 移動射頻前端市場規模將會從2018年160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220億美元.

隨著TowerJazz的RF-SOI工藝技術實現新的突破, 將有可能繼續推動這一市場高速增長, 甚至在下一代的5G標準中大展拳腳. 要知道, 5G帶來的高速率需要更好的射頻器件, 而TowerJazz工藝所提供的特性將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此外, TowerJazz還宣布將與RF組件和物聯網整合電路供應商Maxscend達成合作, 以開拓這一技術的應用市場.

Maxscend的首席執行官Zhihan Xu表示: '我們之所以選擇TowerJazz, 是因為其能夠提供具備大批量交付能力的先進技術以及不斷創新的產品. 公司為下一代產品線特別選擇了TowerJazz 300mm 65nm RF-SOI工藝平台, 正是看中其卓越的性能, 低插入損耗和高功率處理能力. '

'我們很高興與Maxscend繼續合作, 將基於TowerJazz最新300mm 65nm RF-SOI平台製造的突破性產品推向市場. ' TowerJazz首席執行官Russell Ellwanger表示, '此外, 我們很高興與Soitec加強了合作夥伴關係, 以確保300mm RF-SOI晶圓供應能滿足我們日本300mm工廠的強勁需求. ' (校對/Aki)

3.人工智慧, 5G來臨, 半導體產業誰是最大受益者;

集微網消息, 人工智慧, 5G對於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正在凸顯. 此前受到中美貿易關係以及美股走勢低迷的影響, 台積電的股價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分析師Mehdi Hosseini表示, 人工智慧晶片和5G掀起的浪潮, 將會讓台積電從中獲得極大的好處, 台積電的投資評級也被從 '中立' 調至 '正面' .

人工智慧過渡成主要驅動力

報道指出, 時代的潮流正在發生變化, 智能手機, 消費電子的時代行將結束, 未來將會是商業應用驅動的人工智慧時代.

這將有助於台積電改變其相對集中的客戶結構, 將客戶群體分散到更多的領域當中. 此前, 台積電的客戶主要集中在蘋果, 海思, 華為, 高通, 聯發科等廠商, 這些廠商主要生產的也是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

而在人工智慧的浪潮中, 穀歌, 微軟等大型的雲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崛起, 如果台積電能夠抓住機遇, 贏得訂單, 台積電或將會成為收益最大的企業.

不過Hosseini也承認, 過去的幾年中, 人工智慧一直處於炒作的狀態, 但是現在來自不同公司的關於人工智慧的實質性的設計正在逐年增加.

報告顯示, 人工智慧將會讓台積電在大客戶之外產生更多的 '增量' 收入, 而這一增量的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

Hosseini預計, 到2020年之前, 人工智慧將佔到台積電總營收的最多20-25%. 同時, 人工智慧帶來的 '增量' 營收或將改變台積電的客戶結構, 幫助其分散營收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 人工智慧的客戶群體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坐擁尖端科技的先進企業; 一類是在跟進人工智慧技術的雲計算, IC設計等廠商.

但是, 無論細數哪一類廠商, 只有少數是台積電現有的客戶. 可以說, 人工智慧的到來, 將會使得更多廠商轉變為台積電的客戶.

5G將刺激台積電運營

Hosseini強調, 與人工智慧有關的應用也將會在2019年年中開始, 成為刺激台積電增長的一大動力, 而5G技術也將會在2020年之前提振台積電的業績.

集微網此前曾報道過, 高通曾選擇把晶片製造分別放在了台積電和三星的籃子裡, 不過最近高通宣稱將放棄三星, 和台積電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 也就是說台積電將有望成為高通下代處理器驍龍855的唯一合作夥伴.

另外高通表示希望台積電能構建其5G數據機晶片而不僅僅只是驍龍855,有意思的是聯發科先發制人已經向台積電下了5G數據機的晶片訂單.

而且聯發科也公布了旗下專門為5G打造的基帶晶片M70, 據介紹, 這款基帶晶片就是使用了台積電7nm工藝打造, 預計明年開始商用.

可以說, 隨著5G商用的逐漸到來, 晶片廠商將會陸續推出5G晶片的設計, 這對於擁有先進工藝的台積電來說, 將會是一大利好.

對於台積電來說, 雖然智能手機的增長逐漸放緩可能會影響其未來的營收, 但是隨著人工智慧, 5G等新應用的出現, 台積電將會湧現更多新的客戶, 與此同時, 新技術影響下出現的新應用也將會影響台積電的發展.

4.中國手機市場進入寡頭時代 中小廠商動蕩中求生存;

國內手機市場進入增長乏力狀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 國內手機品牌華為, OPPO , vivo, 小米陸續發布了自家的旗艦新機型, 在手機行業低迷的大背景下, 今年上半年手機行業的銷量如何?

5月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2% 結束14個月連跌

6月是各大手機廠商新機紮堆發布的月份, 眾多手機廠商在這個月集中發布新品, 從高端旗艦到入門級的產品都有, 除了vivo NEX和OPPO Find X外, 華為, 小米等也陸續發布了新機.

6月18日京東數據顯示, 當天京東手機銷量同比增長134%, 具體品牌表現方面, 華為榮耀, 小米, 蘋果佔據銷量前三名, OPPO, vivo線上實力開始凸顯. OLED面板, 屏下指紋, 3D感測等技術應用成為新機型的看點.

OPPO中國大陸市場產品總監 李勝: 新機高達93.8%的屏佔比, 下邊框只有3.4毫米, 它是前後一體無孔無鏡的設計, 整個產品的研發周期超過一年半, 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打磨這款產品.

隨著手機換機周期的拉長, 消費者對手機性能的關注度逐漸提升, 在手機零售市場, 3000-4000元價位的手機銷量持續增長, 反映出用戶對高性能高品質手機的喜愛. 而在4000元以上價位的手機銷量中, 國產品牌佔比進一步增大.

蘇寧易購通訊公司總裁 顧偉: 1月到6月, 整個國產手機的增長趨勢還是非常好的, 尤其中高端產品上, 3000元以上的產品銷售同比60%以上. 在這個價格段, 國產品牌已經佔到65%以上, 佔到絕對主導的地位.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5月份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 今年1月至5月, 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59億部, 同比大跌19.0%. 儘管從國內總體出貨量來看跌勢明顯, 但國產手機也似乎看到了止跌回穩的曙光.

來自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數據同樣顯示, 今年5月份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783.6萬部, 同比增長1.2%, 結束了連續14個月的單月出貨量同比下降態勢. 華為, OPPO, vivo, 小米, 蘋果分別位居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前五名, 佔據了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會長 孫文平: 新的技術, 特別是新的一些軟硬體結合的, 用戶體驗的技術非常完善, 這樣也促進了用戶的購買慾望. 因為2017年到2018年是從4G到5G的過渡之年, 然後, 現在4G必然要換成5G, 這個時候的增速可能預測每年要超過3%. 手機市場進入寡頭時代 中小廠商動蕩中求生存

近幾年, 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 國產手機品牌在經過幾輪的洗牌之後, 正進入寡頭時代, 逐漸形成了以華為, 小米, VIVO和OPPO為首的第一梯隊, 他們佔據了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剩下的一些中小手機品牌則分食不到兩成的市場份額, 整個手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陳勁是廣東一家手機企業的負責人, 在手機行業打拚了十幾年, 他告訴記者, 這兩年消費者換機的慾望在下降, 手機行業硬體的升級沒有給消費者太多的驚喜, 手機市場已經開始飽和.

糖果手機CEO 陳勁: 三年前, 安卓手機的更換機頻率大概是14到16個月, 也就是用戶差不多是一年零三個月他會換一部手機. 而到最新的數據, 用戶的更新周期已經變成了24個月以上, 也就基本上一個標準的用戶, 他是需要2年才換一部手機. 這個市場飽和的狀態下, 給所有的市場從業者都是有比較大的壓力.

同樣在手機行業打拚多年的張家煒也告訴記者, 他見證了中國手機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幾輪大洗牌, 從功能機到智能機, 從山寨機到品牌機, 伴隨著每一次的行業洗牌, 手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

克裡特手機CEO 張家煒: 剛開始做手機, 基本上差不多有做到20%的毛利空間, 做到大概2015年左右, 基本上能做到幾個點, 有的功能機, 可能就只能賺幾塊錢. 如果量小的情況下, 現在的空間毛利率完全發不起工人工資.

業內人士表示, 2018年將是智能手機發展的關鍵一年, 手機市場將進入寡頭競爭時代. 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近日公布的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顯示, 截至2018年3月, 蘋果, OPPO, 華為, vivo, 小米五家廠商的累計市場份額為82.3%, 其它眾多手機品牌則分食剩下不到20%的份額, 並且還在不斷下滑, 中小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有的甚至面臨生存危機.

廣東省東莞市科新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賀玲玲: 今年訂單的下滑比例, 可以用斷崖式下滑來形容. 去年做智能機的時候, 每個月出貨量在30萬台到50萬台左右, 但今年智能機很少, 一個月大約是3萬台到5萬台, 但是其它的, 因為訂單不足, 所以接上了功能機和智能機周邊的一些產品.

手機產業鏈競爭激烈 零部件廠商創新中求發展

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競爭白熱化, 新功能新應用的突破成了各大手機品牌的必勝法寶. 為了獲得新訂單, 手機零部件廠商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他們有的通過併購拓展產業鏈, 有的進行技術創新尋求發展.

今年4月17日, A股手機設備製造上市公司聞泰科技宣布因重大事項停牌, 隨後公司發布公告, 全資孫公司合肥中聞金泰半導體投資有限公司和另外兩家公司組成的聯合體, 受讓了合肥芯屏產業投資基金持有的安世半導體的七成股份, 成交金額為114.35 億元人民幣.

公開資料顯示, 安世半導體是半導體行業的知名公司, 聞泰科技藉助入股安世半導體, 可打入手機產業鏈上遊領域.

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學政: 非常看好安世半導體的這個公司, 它有很強大的研發能力, 也有很大的行業客戶. 它的客戶主要是在消費品和汽車電子, 還有IoT (物聯網) 上, 跟整個行業的發展是非常相符的.

公開資料顯示, 今年第一季度, 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暴跌近二成, 這對手機配件廠商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 越來越多的手機配件廠商開始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在整個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 創新將成為手機產業的主要驅動力, 雙攝像頭, 全面屏, 屏下指紋識別等創新技術正逐步融入智能手機之中, 並給相關公司帶來不錯的業績. 技術創新帶來產品的單價提升, 掌握相關技術的公司業績實現了持續增長.

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秘 範富強: 截止到今年5月, 攝像頭模組的出貨大概有8300萬顆, 對比去年同期的增長是同比增長超過20%. 指紋識別模組的出貨數量大概3600萬顆, 對比去年同期的增長超過30%.

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楊昕宇: 電顯事業部的收入, 2017年比2016年翻一番, 利潤增長500%以上; 今年的一季度比去年一季度同期營業收入又增長30%以上.

2018年, 手機全面屏市場已經迎來了集中爆發的時期, 高屏佔比已成為手機產業鏈各大廠商競相角逐的焦點, 根據業內測算, 2020年全面屏智能手機面板需求量將達19.63億片.

旭日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 吳淩雲: 預計2018年全面屏手機的出貨將近6億部, 同比增長超過300%. 預計2019年全面屏手機將佔智能手機的50%, 除了全面屏以外, 3D攝像頭, 屏下指紋, 手機多攝等也是手機技術的創新的亮點, 將會給手機整個產業帶來全新的機遇.

手機傳統旺季來臨 消費電子板塊有望回暖

數據顯示, 5月手機出貨量已經同比轉正, 再加上下半年是手機的傳統旺季, 業內人士表示, 手機產業鏈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消費電子領域或將進入新一輪景氣行情.

Wind資訊數據顯示, 消費電子指數從去年2017年11月14日階段最高點一路下跌, 截至6月底累計下跌了31.28%, 而同期上證綜指下跌17.41%, 消費電子指數跑輸上證綜指13.87個百分點. 個股方面, 從去年2017年11月14日至今年6月底, 藍思科技下跌45.05%, 深天馬A下跌43.57%, 歐菲科技下跌37.72%.

中信建投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 馬紅麗: 電子板塊指數從去年11月份開始回調, 然後手機產業鏈有一些個股也出現了一些股價的回調, 主要的原因是去年下半年iPhone X發布以後, 銷量不達預期, 市場對整個手機產業鏈的創新, 還有出貨量產生一定程度的擔憂.

業內人士表示, 下半年是手機的傳統旺季, 新機型發布是手機產業邊際改善的重要推力.

目前蘋果新機型目前已逐漸開始備貨, 華為, OPPO和VIVO等廠商近期發布的旗艦機型也搭載了諸多創新功能, 比如華為P20pro搭載了開創性的徠卡三鏡頭, 小米8搭載雙頻GPS, 紅外人臉識別功能, 解決了使用痛點, 有望刺激消費者的換機需求. 預計手機出貨量在今年下半年將繼續回暖, 而前期消費電子板塊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大幅下跌, 估值已經處在相對低位, 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

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學政: 一個手機裡邊有500多個供應商, 因為部件很多, 無論是屏的創新, 攝像頭的創新, 指紋識別的創新, 甚至是外殼的創新都可以帶來消費的升級, 刺激消費者進行更新換代.

中信建投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 馬紅麗: 從二季度行業數據以及產業鏈代表公司的出貨和經營數據, 已經看到向好的趨勢, 一季度為整個行業面的低點, 6到7月份, iPhone的新機開始備貨, 消費電子全年景氣度是先抑後揚的狀態. 從更長期來看, 手機會經曆一個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 再到AI, 加AR智能手機, 智慧手機的演化, 從而實質性改變人們的生活, 會帶來手機消費電子類的換新潮. 央視財經

5.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 應用前景廣闊;

錢童心

[與自動駕駛技術相比,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不可控性要小得多. 人體的器官和機能都是相對固定的, 不會像一些道路的路況那麼複雜]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 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到2024年將達到1730億美元. ]

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一直飽受爭議, 但隨著機器學習技術更加深入的發展, 未來醫生藉助人工智慧對病人進行診斷和健康管理將成為大勢所趨.

試點人工智慧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科技大學主辦的年度大會上, 包括圖靈獎 (TuringAward) 得主IvanEdwardSutherland教授在內的眾多國際頂尖學者分享了人工智慧和視覺領域最新科研成果和核心技術.

今年的一大亮點是機器視覺在醫療方面將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工智慧領域專家艾倫·尤爾 (AlanYuille) 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的團隊正在和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合作, 利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輔助病人的診斷和管理. 尤爾是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學生, 80年代他完成了博士學位後, 由物理學轉向了人工智慧.

尤爾教授認為, 相比於無人駕駛而言, 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將率先實現大規模應用. '我們通過對上萬個病例資料庫的醫學影像進行分析, 用這些數據提供放射學和病理學方面的訓練, 幫助醫生做出更為精準高效的針對. ' 尤爾教授表示, 目前該項目仍在研究階段, 要進入臨床還有待美國FDA等一系列政策的批准. 不過他相信人工智慧在醫療影像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

儘管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還處於早期階段, 但美國的各大頂尖醫院都已經開始行動. 早在兩年前, GPU巨頭英偉達就宣布與麻省總醫院醫療數據科學中心建立合作關係. 該中心希望成為人工智慧醫療應用領域的中心, 對疾病進行探測, 診斷, 治療和管理. 英偉達的DGX-1深度學習超級計算機也已經被安裝到麻省總醫院.

據了解, 麻省總醫院的資料庫包含100億張醫學影像, 如果英偉達DGX-1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未來醫療數據科學中心將能擴大到電子病曆和基因學等領域.

目前美國頂尖的五大醫院最受歡迎的人工智慧項目包括預測性分析, 也就是通過數據分析和關鍵指標來監控病人的狀況; 以及通過機器學習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去年年初, 梅奧診所個性化醫療中心與初創公司Tempus展開合作, 利用機器學習平台開發個性化癌症治療方案. Tempus為1000名參與免疫療法相關研究的梅奧診所病人進行了分子測序和分析, 針對的癌症種類則包括肺癌, 黑色素瘤, 膀胱癌, 乳腺癌和淋巴癌.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 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到2024年將達到1730億美元.

涉足醫療

巧合的是, 尤爾是上海人工智慧獨角獸公司依圖科技的創始人CEO朱瓏的導師.

尤爾對於依圖這樣的中國初創公司給予很高的評價: '在領先的自然語言處理 (NLP) 技術, 計算機視覺技術, 語音識別技術的支援下, 依圖正在積極布局醫療領域, 這是一個好的方向. '

就在上個月, 依圖宣布與華西醫院的戰略級合作, 加速AI醫療普惠民生. 雙方稱將以AI治理多模態醫療大數據, 構建全維度臨床研究平台, 推動醫院智能化. 依圖與華西醫院還發布了兩項雙方合作研發的肺癌人工智慧成果: 全球首個肺癌臨床科研智能病種庫, 及全球首個肺癌多學科智能診斷系統.

依圖醫療產品市場總監王文艇介紹稱: '在依圖醫療發布的全國首個肺癌臨床科研智能病種庫中, 依圖醫療攜手華西醫院完成了2.8萬例肺癌患者全周期數據的跨系統整合, 納入了超過100萬份的臨床文檔與報告, 超過千萬份原始醫學映像, 為肺癌領域科研打下堅實基礎, 並以此為基礎研發出世界首個肺癌多學科智能診斷系統, 極大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肺癌診療水平. '

依圖科學家楊俊博士也表示: '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利用強大的計算力, 建立普通統計學無法完成的複雜神經網路和機器學習預測和風險分級的大數據數學模型. '

他舉例稱, 在腦卒中患者發病到院後的第一時間, 對輸入計算機的CT和MR影像資料進行高效的智能量化評估, 填補多學科銜接上的影像決策輸出空白, 實現真正服務於臨床, 輔助臨床醫師進行資訊化, 智能化, 數字化的 '多學科會診' , 提高腦卒中的整體診治效能. '影像判讀越快, 越精確, 診療建議越精準, 患者的腦功能受損就越小, 而這一塊正好是人工智慧的強項所在. ' 楊俊表示.

近日英特爾與分析機構ConvergysAnalytics合作開展了一項調查, 有200名美國醫療決策者參與其中. 該調查重點關注對人工智慧的態度以及對其採用的感知障礙. 研究顯示, 雖然大多數專業人士認為人工智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