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全球首條1.1千米的光伏高速公路在濟南亮相. 視覺中國 資料圖
2017年12月28日, 全球首條1.1千米的光伏高速公路亮相濟南, 引發全國以及世界各大媒體關注報道. 然而近日媒體報道, 通車半年以來, 這條高速路的光伏電池組件屢受損壞, 不得不經常性封閉維修. 目前這條光伏路面的快車道部分打了很多補丁, 顯得斑駁.
光伏公路是一個科技感十足的概念. 一條路既可以通車, 又可以發電, 據說將來還可以直接給在上面跑的電動車充電. 所以這條光伏公路從問世起就吸引眼球無數, 當時甚至有人解讀稱, 光伏公路要革加油站的命. 因為是 '全球首段' , 所以這段光伏公路曾被視為中國科技進步的代表.
但是理想是豐滿的, 現實是骨感的. 才半年時間, 就打滿了補丁, 還經常性封閉維修, 無疑不是一個好兆頭.
我們甚至有理由擔心, 這個光伏高速項目是不是另一個 '巴鐵' 式形象工程.
'巴鐵' 即 '立體巴士' , 介於有軌電車和大巴之間, 上層可載客, 下層有窗有燈可通行車輛. 前幾年這個概念剛出來時, 也被許多人解讀為 '驚豔世界的發明' , '中國製造震驚世界' . 但是最終這個腦洞大開的項目淪為融資騙局, 以投資方老闆因非法集資被抓而告終, 留下一地雞毛.
'巴鐵' 神話破滅後, 人們總結教訓, 其中一條便是: 沒有考慮技術可行性, 卻盲目地大打 '愛國牌' .
那麼光伏高速是不是一個同樣性質的項目? 我不敢貿然下結論, 以免被人扣上 '阻礙國產創新' 的帽子. 但是有一些疑問卻不得不發.
早在光伏高速公路剛亮相濟南之時, 就有網友提出質疑, 比如轉化率問題, 成本問題, 耐用性問題. 經過半年的實踐檢驗, 這些問題暴露的更突出了.
曾有媒體報道稱, 該光伏路段 '預計年發電量約100萬千瓦時, 其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 撇開成本談效益是耍流氓. 光伏高速公路的路面造價為3000元每平方米, 大大高出於傳統瀝青路面的300~500元每平方米. 據報道, 這段光伏路面淨總面積5875平方米, 粗略算一下, 總造價約1760萬.
每年發電100萬度, 按民用電每度0.5元來算, 年收益50萬. 設計壽命15年, 總收益約750萬, 幾乎正好是總造價的零頭. 這種經濟效益真的不能叫 '非常可觀' .
從實踐結果來看, 年發電100萬度還是樂觀估計. 今年4月4日, 有媒體報道, 該段光伏路面累計發電近百天, 累計發電量為87920kWh. 也就是, 一百天發電不到8.8萬度. 雖說有季節因素, 但損壞, 維修也會帶來發電效率的損失.
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是在不具備商業可行性的前提下上馬的. 投資方是一家國企, 財大氣粗, 沒把幾千萬的成本放在眼裡. 該項目的一名負責人曾表示: '這應該說是一個長遠的戰略決策, 目前還是一個風投項目. ' 但實際暴露的問題比根據實驗室數據測算的更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 這名負責人還說了: '每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不是一帆風順的, 都是從開始大家都在謾罵, 到問題的逐步解決, 然後形成大規模的產業, 像特斯拉的成長一樣的. '
這段話單獨拿出來沒有任何問題, 但風投並不是不看重收益, 而是更看重遠期收益. 特斯拉也不是公益企業, 馬斯克為產能爬坡焦頭爛額就是為了證明特斯拉有掙錢能力. 那麼這段1.1千米的 '全球首條光伏高速公路' 有遠期商業前景嗎? 還是說, 其存在的目的就是花錢搞個大新聞?
如果說只是拿這段路做實驗, 那麼做短一些不可以嗎? 即使要在實際道路上做測試, 也沒必要非在高速上測試不可. 頻繁封閉施工會影響道路通行不說, 路面損壞還有可能造成安全隱患.
我們要為自主創新點贊, 但也要警惕拿自主創新製造噱頭的行為. 一項技術不能因為戴著 '為國爭光' 的帽子就不容許討論, 否則是對那些腳踏實地者的極大不公.
光伏高速是搞噱頭還是真創新, 請拿出證據為自己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