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快速發展期需突破四方面瓶頸


隨著果蔬, 肉類, 水產品等農產品和疫苗等醫藥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 我國冷鏈物流迎來行業發展契機, 目前我國冷鏈市場規模在2500億元左右, 預計到2020年, 市場規模將可以達到4700億元, 年複合增速將超過20%. 但同時, 我國冷鏈物流仍面臨四方面瓶頸亟待突破:

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目前我國冷鏈體系發展失衡, 2017年華東, 華北, 華中, 華南區域的冷庫容量分別為1245萬噸, 453萬噸, 431萬噸, 324萬噸, 而承擔全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批發的西南和西北區域合計不足400萬噸, 缺乏原產地區域化生產冷鏈體系建設. 我國冷鏈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 但總體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截至2017年末全國冷藏車保有量11.5萬台, 遠低於美國, 日本的20餘萬輛. 冷鏈行業集中度較低, 排名前十的冷鏈運營企業僅占整個市場份額的10.5%, 前三十名運營商僅佔17.3%, 尚未出現具有超強整合能力的行業巨頭, 運營分散使得企業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兩高一低' 抬升行業成本

冷鏈行業面臨初期投資成本高, 運營過程中返空率高, 運輸單價低等 '兩高一低' 的問題. 在我國一個5000平方米沃爾瑪標準級冷庫需要2000萬元以上資金投入, 在運營中由於雙向物流負荷不平衡, 空返率高達98%, 單次的運輸成本是普通物流的2倍, 而運單價只能高出後者20%~40%, 受此影響, 目前我國生鮮市場冷鏈利潤率為8%左右, 而發達國家冷鏈的利潤率可以達到30%. 我國生鮮農產品具有千億級的市場規模, 近年生鮮電商行業火熱, 但只有不到3%的滲透率, 究其原因冷鏈成本佔據了總體成本70%左右, 2017年全國數百家O2O生鮮電商關閉.

 相關技術發展先機被發達國家搶佔

為減少損耗, 確保品質, 冷鏈物流技術與果蔬等農產品低溫保鮮技術正深度融合, 以蘋果, 梨, 葡萄等水果為例, 當運輸, 貯藏條件滿足-1.5~0.5℃的溫度和95%的相對濕度, 並採用抑制呼吸, 減少有機物質消耗的氣調保鮮技術時, 可以保鮮6~7個月. 當前, 這一技術正迎來全球第三次發展高潮, 但我國此類技術發展水平相對滯後. 截至2017年末, 全球果蔬低溫保鮮專利申請競爭力前20強中, 10強被陶氏化學, 寶潔, 聯合利華等美國公司所佔據, 其餘10席由法國, 荷蘭, 日本, 德國等公司奪得, 沒有一家中國公司或科研機構.

標準建設滯後且部分標準未嚴格執行

冷鏈物流業橫跨交通運輸, 倉儲包裝機械設備資訊化等領域, 涉及食品醫藥化工等行業, 共有國家標準12項, 各地方性, 行業標準99項, 但標準體系建設與貿易新業態, 新模式發展不一致. 如我國在《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中特別提到加快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工程設施建設, 但冷藏集裝箱運輸方面標準制定滯後, 導致港口作業隨意性大, 調研表明港口冷藏集裝箱從未發生製冷中斷率的只有19%. 另一方面,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企業為節約成本, 執行標準程度弱, 以杭州市豬肉冷鏈物流為例, 調研4家冷鏈物流企業, 其中只有1家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標準-18℃的貯藏要求, 1家企業運輸車甚至沒有製冷設備, 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隱患.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