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 | 需立法強制與經濟手段並行

上周,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62.4%的受訪者感覺人們的 '限塑' 意識比以前有所提高, 37.6%的受訪者認為沒有提高. 在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上, 77%的受訪者坦言自己的行動跟不上意識. 落實 '限塑令' , 68.9%的受訪者希望監管部門真抓嚴管, 40.6%的受訪者呼籲人們養成自備購物袋的好習慣.

限塑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上述調查顯示超過77%的受訪者坦言自己的行動跟不上意識, 可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對限塑的必要性有很高的共識, 這主要源於對塑料汙染環境的普遍擔憂;二是難以付諸行動, 生活中塑料製品無處不在, 從商品包裝到購物袋, 再到一次性餐具等等, 與時刻發生的消費緊密相連, 形成強大的依賴慣性, 同時也會讓人有螳臂當車之感.

包裝消費對塑料的依賴, 在於塑料的廉價性, 如, 一次性可降解購物袋, 小點的也要五六毛一個, 而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則只要兩毛錢. 市場是理性的, 在可替代的環保產品價格落差沒有抹平之前, 誰也難以自覺選擇環保產品, 這導致監管在流通環節的幹預作用有限. '限塑令' 十年淪為 '賣塑令' 即是如此. 類似的問題同樣發生在快餐行業, 為了治理外賣塑料包裝及餐盒的汙染, 平台推出包裝付費制度, 然而提高的只是價格, 塑料包裝並未出現減量. 如此語境下, 公民自覺限塑很難帶來量變, 更遑論實現質變.

所以, '限塑令' 應升級為 '限塑法' , 通過立法賦予限塑的強制性, 給包括購物袋, 一次性餐盒等設置應用領域的禁區. 同時, 讓市場的問題用市場的辦法解決, 將限塑控塑納入迴圈經濟的立法來調節, 配套和運用更多經濟手段. 比如, 提高產銷一次性非降解塑料製品的稅率, 費率, 而對可替代的環保產品實施政策補貼, 稅收優惠等, 以經濟手段促進環保產品市場的最大化.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