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半导体业雏形 | 40年前早餐会敲定

工研院产业趋势与经济研究中心统计, 2017年台湾半导体产业链产值达新台币2.46兆元, 全球排名第三, 在专业晶圆代工制造领域更长期独占鳌头.

而有此辉煌的成绩, 要从44年前一场豆浆店的早餐会报开始说起. 1974年时, 台湾以劳力密集的轻工业, 加工出口业为主, 面临产业发展成熟, 且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拥有大量低廉劳力, 台湾亟需寻找下一世代产业接棒的转折点.

当年2月, 在台北市南阳街小欣欣豆浆店中, 聚集当时台湾重量级政治财经界人物, 包括行政院长费骅, 经济部长孙运璇, 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 交通部长高玉树, 工研院院长王兆振, 电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 以及力主台湾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的美国无限电线电公司 (RCA) 研究室主任潘文渊. 他们一边吃早餐一边进行早餐会报, 针对台湾产业转型方向, 决定以集成电路技术做为产业发展蓝图, 勾勒出台湾未来转型高科技产业的愿景, 并决定自美国寻求合作伙伴, 引进集成电路研发, 制造, 封测等技术, 以争取时效.

随后潘文渊在美国召集海外学人组成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 (TAC) , 并遴选RCA公司做为技术转移的合作伙伴, 选定引进集成电路中的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技术, 同时在工研院成立电子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后扩大为电子研究所) , 做为「集成电路计划」的执行单位.

1976年4月, 经过招募培训的19人团队前往美国, 将集成电路技术成功带回台湾. RCA计划的成功, 让社会及国人发现, 台湾有能力自行研发技术, 进而坚定转往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 1977年10月, 工研院打造全台湾首座集成电路示范工厂落成启用, 当初赴美受训的人才返国投入生产研发. 示范工厂采用7.5微米制程, 产品良率在营运的第六个月就高达七成, 远高于技术转移母厂RCA五成, 成效超乎预期.

为将技术落实技术产业化, 决定在1980年以衍生公司的方式, 设立台湾第一间半导体制造公司联华电子, 并移转4吋晶圆技术, 以及工研院电子工业研究所的工程师, 协助联电研发制造, 其中包括后来担任联电董事长的曹兴诚.

后来美, 日, 韩等国看出集成电路对国家发展的影响重大, 积极投入, 国际间兴起技术保护主义. 1984年工研院接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计划」, 自行投入研发, 邀来曾任美商德州仪器全球副总裁的张忠谋担任工研院院长. 台湾第一座6吋集成电路实验工厂于1986年完工, 在张忠谋的建议与当时政务委员李国鼎支持下, 1987年成立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 将VLSI计划的设备与人才移转给台积电, 并首创专业晶圆代工模式.

工研院IEK

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 (IEK) 结合工研院强大技术研发后盾, 为政府重要智库之一. IEK的2020新愿景期许成为「引领台湾产业价值创造的国际级智库」, 结合技术产业化, 跨领域及系统整合的优势, 提出并推动台湾产业与技术发展之关键议题, 以跃升国家竞争力及产业附加价值.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