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在香港的IPO发行价, 最终定在了价格区间的下限: 17港元/股.
6月29日下午, 澎湃新闻记者从接近小米IPO的中介人士了解到, 香港首只 '同股不同权' 的新经济股小米(01810.HK)将以招股价区间的下限——17港元定价. 小米此前给出的招股价范围是17至22港元.
小米这次香港IPO全球发售股份数为21.8亿股, 由此计算, 小米融资额亦进一步缩减至约371亿港元.
按照此前投行人士对小米估值的计算区间, 小米估值仅为539亿美元, 明显低于早期70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预期. 与2014年底, 小米第五轮融资时450亿美元的估值也相距不远.
上市公司为了测试市场反应, 对招股价制定价格区间.
在大幅超购情况下, 小米选择下限区间定价颇为罕见.
小米IPO为期四天的公开发售经历开局遇冷后, 6月28日最后一日, 小米IPO获得了近10倍的散户认购.
在机构认购方面, 香港经济日报报道, 小米国际配售(即机构认购)6月28日下午5时截止, 部分机构投资者在死线前才 '入飞' . 据澎湃新闻了解, 高瓴资本认购6亿美元, 美国资本集团认购5亿美元, 此外还有市场消息指, '金融大鳄' 索罗斯(George Soros )旗下一家基金亦认购了少量小米股份, 这些机构合计认购额远超顺丰, 中国移动, 招商局等7名基石投资者约5.48亿美元的认购额.
有市场人士分析, 在超购情况下, 小米选择下限区间定价, 价位相对保守, 风险不大. 还有分析指, 小米以招股价下限17港元定价, 这或反映大户成功压价.
小米招股价对应今年市盈率39.6倍, 2019年预测市盈率(PE)则为22.7倍, 而苹果及腾讯2019年预测PE分别为14.8倍及36.7倍.
小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此前表示, 定价会做出让利, 让普通投资者都有钱赚.
此次小米IPO招股可谓是一波三折, 充满了戏剧性. 作为新经济 '超级独角兽' , 小米从宣布启动上市起就倍受关注, 基石投资者对小米尤其看好, 竞争十分激烈. 小米从30余家最终入围者中选择了7家基石投资者, 它们共同出资5.495亿美元认购小米, 最终胜出是因为在产业布局, 全球化, 物联网, 贸易物流等领域和小米有合作前景, 与小米战略可产生协同效应.
随后, 李嘉诚确认斥资3000万美元认购小米股票, 马云, 马化腾以个人身份下单认购, 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 为小米IPO再添一把火.
尽管受到了巨头的加持, 但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异常惨淡. 中美贸易纠纷, 全球股市大跌, 市场不确性大增, 恐慌情绪严重, 前期登陆港股的新经济公司屡屡破发, 透支了投资者信心. 诸多因素也影响了小米的招股节奏, 虽然小米在首日就已完成了超募, 但后续却受到 '遇冷' , '观望' , '抽飞' 等困扰.
经统计, 小米10倍的超额认购, 打破了2011年以来大盘股(募资超过400亿港元或50亿美元)认购倍数的最高纪录, 成为全球最大散户规模的IPO. 此前新经济的三大代表性公司, 众安保险超额认购倍数392倍, 阅文集团超额认购倍数620倍, 平安好医生超额认购倍数653倍. 但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发行体量的不同, 也让这种差异变得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