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2億人民幣, 金立把印度業務賣給了當地廠商

金立還能翻身嗎?

在國內市場的增長基本停滯之後, 海外市場成了金立手機業務的唯一依靠. 但目前來看, 金立似乎連這塊 '自留地' 也保不住了.

日前, 《印度時報》報道稱, 印度當地的手機品牌Karbonn正在洽談收購金立在印度的業務, 其中包括金立印度分公司; 另外, Karbonn還在尋求獲得金立在印度的10年期品牌授權. 這個收購提案的總價值大約在20-25億印度盧比左右 (約合1.92億元-2.4億元人民幣) . 這筆交易有望在未來幾周內正式宣布.

Karboon是印度傳統四大手機廠商之一, 在中國廠商大規模進入印度之前, 印度手機市場長期呈現 '三星+四家本土廠商 (Mircomax, Intex, Lava, Karbonn) ' 的格局.

金立在印度曾經創下相當出色的業績. 根據金立官方的數據, 2014年金立手機在印度市場出貨量接近400萬台, 相當於其他所有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銷量的總和. 最多的時候, 印度市場為金立海外業務貢獻了近70%的銷量.

金立在印度市場具有獨特的優勢: 金立曾給不少印度本土品牌做ODM代工, 對印度市場非常熟悉; 此外, 金立手機早在功能機時代就積累了一定的線下渠道資源, 而印度手機市場恰好以線下傳統渠道為主.

不過, 隨著金立財務危機在今年年初的大面積爆發, 它們的海外業務也受到了波及.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 本月早些時候, 金立在印度的中國員工就已撤回國內, 理由是 '業務難以繼續開展' ; 金立印度CEO常士丹也已離職, 印度本土創業者出身, 曾任金立印度公司總經理的Arvind Vohra接替了他的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 根據《印度時報》的報道, Arvind Vohra也參與了這次金立出售印度業務的交易, 他和Karbonn共同扮演這筆交易的聯合收購方.

除了公司自身的債務問題之外, 金立在海外市場也遭受了小米等品牌的強力挑戰.

小米雖然較晚進入印度市場, 但憑藉紅米系列的超高性價比, 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現已成為印度市場的主要力量之一. 來自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數據顯示, 在今年第一季度, 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達31.1%, 位居第一, 超過三星近5%.

數月前, 界面新聞記者曾經前往印度調查當地手機市場, 發現性價比依然是當地用戶的首要考慮因素之一, 這為小米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除了小米之外, OPPO, vivo等品牌也憑藉拍照等優勢技術受到印度用戶歡迎. 相比之下, 金立的產品缺少明確賣點, 經曆了短暫輝煌後便在印度市場節節敗退.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 在今年第一季度, 金立在印度市場的排名已經跌出前五, 被列入了 '其他品牌' 的分類之中.

今年4月26日, 已經淡出國內市場的金立, 選擇在印度發布了今年的兩款新手機, 但這也是金立在印度發布的最後兩款新品. 國內融資問題尚且懸而未決, 如今又失去了印度市場, 金立的複興之路顯得更加黯淡.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