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台灣的環保已經走在前面

近日, 香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出席「世界環境日2018」活動時, 就引進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制計劃作報告, 提出以經濟誘因鼓勵回收飲料塑料瓶, 並考慮使用智能回收機, 提升回收效率. 香港一直在減少塑料廢物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 其中一種塑膠垃圾, 香港人每天都會使用, 卻又未必留意到它對環境影響之大, 那就是存在於各大飯店的塑膠吸管.

呼籲現階段企業應負起社會責任, 不主動提供塑膠飲管予顧客. 長遠而言, 政府應立例減少餐廳使用塑膠飲管及其他即棄的塑膠產品, 保護海洋.

香港減塑進度慢, 塑膠吸管禍害不容忽視

香港的減塑進度緩慢, 去年綠色和平的成員就曾爬上中環摩天輪示威, 表達對香港嚴重塑膠汙染問題的不滿.

雖然香港於2015年就實施了塑料袋征費, 但按環境保護署2016年的統計顯示, 堆填區的膠袋棄置量不跌反升, 按年増加一成, 達43億個. 而膠袋只是其中一種香港人最常製造的塑膠垃圾, 另一常見的塑膠垃圾為塑膠吸管.

塑膠吸管是地球十大海洋垃圾之一, 使用一枝塑膠吸管可能只是數分鐘, 但分解可能需時400至500年.

據聯合國的一項全球調查表示, 塑膠飲管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塑膠垃圾, 而這些塑膠垃圾當中只有9%能夠回收利用, 有大約12%會焚燒, 剩下的79%最後會堆積在垃圾堆填區, 或流入自然環境.

塑膠垃圾比任何人都長壽, 它們能夠在海洋, 陸地存活多個世紀, 難於自然中完全分解. 最終, 會汙染海洋, 令海洋生物受害.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更指出, 若不改善現時人類使用塑膠的習慣, 到2050年, 海洋中的塑膠顆粒將會比魚更多.

根據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的調查發現, 香港人每年使用高達14.4億枝的塑膠飲管, 情況值得關注.

過往不同組織都曾舉行無飲管運動, 成效顯著. 去年大專學界就曾舉辦活動, 減少使用塑膠飲管. 香港浸會大學推行「浸大無飲管行動」, 令校園內的餐廳塑膠飲管的使用率大幅下降九成.

香港大學亦曾推行「無飲管周」, 同樣收到不錯的成效.

本地八間資助大學亦舉行了「8大走飲管」環保活動, 分別舉辦「無飲管周」或「無飲管日」, 校園內的餐廳只會在要求下才提供飲管.

NGO活動見成效台灣分三階段規管廢膠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基金)於去年舉辦「無飲管日」, 鼓勵大眾減少使用即棄塑膠飲管. 按保育基金於上月(5月)所作的調查發現, 與去年同一調查比較, 推算本港市民較去年減少使用約2億6千萬枝塑膠飲管. 保育基金於上周二(5日)推出「無飲管運動」, 並與逾20間大型連鎖餐飲集團合作, 推出「無飲管夥伴」, 「無飲管八號」, 「無飲管星期五」計劃.

以上活動證明, 飯店不主動提供塑膠飲管, 對減少塑膠垃圾有相當大的作用. 而減少使用塑膠飲管, 香港並非首例, 世界各地政府已對塑膠飲管進行規管, 以減對海洋的汙染, 台灣即為一例.

台灣環保署在本年2月推出「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 方案針對塑膠袋, 塑膠吸管, 即棄膠杯等, 分三階段進行立法規管. 在塑膠吸管方面, 第一階段, 在2020年, 禁止餐廳在顧客堂食時提供塑膠飲管. 第二階段為2025年, 全部業者都不能免費提供塑膠飲管, 消費者需要付費購買, 價格將較現時更高. 最後, 在2030年, 將全面禁止塑料飲管等即棄塑膠產品.

希望企業先負起社會責任, 政府則是重要的推動者

現在香港並沒有法律規管塑膠吸管, 只好依靠各企業負起保護海洋的社會責任. 就此, 企業可分階段減少提供塑膠飲管. 飯店也可以先選定某些日子為「無飲管日」, 不主動提供塑膠飲管, 讓顧客習慣. 繼而, 全年都不主動提供塑膠飲管.

另外, 飯店亦可考慮以可生物分解的飲管, 供給有需要的顧客.

政府在減少使用塑膠飲管, 及至全面減少塑膠垃圾方面, 是一個重要的推動者. 政府要繼續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 讓他們明白減塑對自身或下一代的重要, 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 長遠而言, 政府可參考台灣, 對各類即棄的塑膠產品, 定立分階段減少的政策, 並對有需要的餐廳提供援助. 唯有雙管齊下, 方能令香港變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地方.

而在內地, 雖然已經有塑料袋收費的政策, 但收效甚微. 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廣闊的幅員每年產生的塑料垃圾數量大得讓人難以置信, 而不太平均的城鄉生活水平使得環保在多數人看來都只是笑話而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近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有越來越多的人和地方開始認識到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儘管形勢嚴峻, 但我們依然在堅定地行動著.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