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将Zen架构授权给海光? 这背后并不简单

早在2016年的时候, AMD公司就曾经与天津海光达成了合作, 双方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处理器的开发, 当时AMD也曾经因为这一举动而迎来了股票大涨. 两年时间过去了, 双方的合作似乎一直非常神秘, 几乎没有什么声音发出.

就在前不久, 海外媒体在Linux内核布丁当中发现了一款海光旗下基于Zen架构的处理器文件, 根据曝光的代码显示, 这款处理器就是AMD和海光合作的新产品.

在这段代码当中出现了Hygon's Dhyana Family 18h的字样的处理器, 也就是海光公司 (Hygon) 旗下代号为Dhyana (禅定) 的Family 18h处理器, 由于Family 17h就是AMD的Zen架构处理器, 所以18h应该与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就是AMD授权给海光公司共同开发的AMD Zen架构处理器.

不过具体型号还不清楚, 但补丁文件的代码当中出现了, 意味着距离产品正式出现已经不远.

AMD的困境与反击

也许有人会奇怪, 为什么AMD会与国内企业合作授权Zen架构专利呢?

其实AMD和天津海光关于处理器方面的合作正好是2016年, 当然双方在之前应该就已经开始了协商, 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AMD已经连续至少六个季度亏损, 情况刻不容缓. 如果他们能够将Zen架构带到中国, 那么就有可能占领这一巨大的市场, 要知道在服务器市场, 英特尔X86架构拥有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且在桌面级处理器市场英特尔也是一家独大, 不过第二名就是AMD公司.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 如果AMD不做点什么, 那么虽然还是第二名的位置不会丢, 不过市场将不会继续划分为英特尔, AMD和其他, 而是英特尔和其他, 情况相当危险.

不过好在近两年AMD的情况不断转好, 在2016年实现列止亏, 根据今年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公司甚至完成了16.5亿美元营业额, 净收入8100万美元. 除了Zen架构桌面处理器之外在服务器等处理器上也有了一定发展, 整体来看, 正好是到了反击的时候.

因此双方合作在这时候有了进一步的消息, 虽然算不上锦上添花, 但至少是个好消息. 在当时, 这个消息不仅给AMD带来了50%以上的股价增长, 还为他们带来了大约2.9亿美元许可法和版税收入.

另外, 现在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不仅让AMD在移动设备领域溃败, 即便是英特尔也基本上淡出了SoC领域, 因此这两家桌面级处理器巨头都在寻找新的方式和出路, 英特尔将自己包装成了一加数据公司, 并通过两次大的收购企图在未来布局, 同时巨资入股国内的展讯, 在移动SoC领域同样有所布局. 而AMD公司相对来说能够走的路线就没那么宽广了, 不过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方向.

复杂的合作模式是为了规避英特尔

在当时AMD公司的发言人就曾经就这次合作进行了解释, 表示与中国的协议并不违2009年AMD与Intel签署的交叉许可协议.

因为合资公司所有权结构不同, 而且转让给中国的所有信息都符合美国出口法规 . 天津海光和AMD成立的合资公司确实可以修改AMD的CPU核, 变相享有X86授权, 而海光公司可以通过购买合资公司研发的CPU核, 开发服务器CPU, 不过仅仅局限于中国市场.

对此有人表示怀疑那么双方是怎么合作绕开了英特尔的专利限制和相关法律的呢? 我们来慢慢捋一下.

首先说说双方合作的事情, 至少涉及到了四家公司, 其中AMD公司和天津海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两个主体, 他们通过合资的形式成立了两家新的公司, 分别是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由于名字都比较像是所以之后我们分别用天津海光, 微电子和集成电路来代替这三家公司的名称.


海光微电子的股东信息 没有公开但实际数字已经不是秘密

其中海光微电子是AMD控股51%而天津海光控股49%的企业, 另外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则是由天津海光主要控股70%, 而AMD公司控股30%. 前者主要享有授权IP所有权并负责芯片的生产工作, 后者负责芯片设计和销售工作.


海光集成电路则是天津海光主要控股

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在国内绕开英特尔与AMD在2009年签署的交叉许可协议, 这个协议规定不得向第三方公司转让X86授权, 因此前面AMD公司进行51%控股的海光微电子就是这个原因, 但由于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原因, 双方不得不成立第二家公司也就是海光集成电路.

一般来说, 是海光微电子拥有AMD公司Zen架构的授权, 然后海光集成电路从海光微电子公司购买IP授权, 进行芯片设计. 之后海光集成电路再将设计好的芯片方案委托给海光微电子进行生产, 海光微电子就完全可以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找代工厂进行流片, 比如台积电, 三星等等. 之后完成封装的产品可以买回给海光集成电路以该公司的名义进行市场销售.

怎么样听着是不是有点绕, 简单来说就是AB两家公司, A交给B进行设计, 设计好之后反馈给A公司, A公司去找代工厂制成产品交给B公司, B公司再进行正式的市场销售.

虽然麻烦, 但为了规则也只能如此, 不过这个方案只能面向中国市场, 也即是说用来生产的芯片无法销售给海外市场, 一方面可能是受限于与英特尔的交叉授权, 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各国法律有关.

这种操作是否符合英特尔当年与AMD签署的协议呢? 由于当年这份协议大多数内容没有公开, 所以我们无从得知, 对此英特尔公司表示不方便置评. 也就是说英特尔应该是默许或者妥协了, 不让双方的合作也就无从谈起. 毕竟中国市场对于英特尔也同样重要, 应该是权衡利弊之后, 多方让步的结果.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