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參會人數破紀錄, 背後是股東對格力走向的關注與期待. 為何今年不分紅, 能否連任, 造晶片虛與實, 空調業務天花板如何打破……面對股東的疑問, 董明珠一一回應. 從90%以上的議案投票通過率, 看到股東對董明珠的認可.
但是, 董明珠並沒就今年如何增長500億, 實現2000億的營收目標, 揭開謎底. 更關鍵的是, 格力如何開啟下一輪的成長曲線, 在產業布局, 團隊接力, 股權機制上, 董明珠急需在新一個董事長任期內交出完美答卷.
董明珠打趣說, 從她個人來講, 希望分紅, 她的年薪200多萬元, 分紅可以分到幾千萬元. 但是, 不分紅是因為戰略布局還不夠完善, 布局完善後一定會分紅, 希望每個投資者的格局更高些. 她堅決地說, 只要她在任上, 智能裝備, 手機和晶片就一定要做, 但不會影響股東收益.
口才了得的董小姐簡單幾句, 就能四兩撥千斤. 不過, 從她的語氣, 神情, 仍然感受到她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這些壓力來自市場環境, 競爭對手和投資者.
空調目前仍占格力電器營收的八成以上, 但是今年空調市場不樂觀. 據奧維雲網(AVC)預測, 在經曆去年高增長之後, 加上房地產市場疲軟, 2018年國內空調零售量將達5313萬套, 同比下降5.4%;零售額規模達1860億元, 同比下降3.7%, 整體下行. 從產業線上監測的9家空調龍頭企業排產數據推總來看, 5月份排產增幅從4月份的17%降至6%, 行業有意識地控制生產, 初步推總的6月排產量同比僅增長1%.
格力電器2017年營業總收入首次突破1500億元, 而董明珠此前透露2018年營收要衝擊2000億元, 那麼按業務結構算, 空調業務在今年新增的500億元營收中要大約多貢獻400億元. 目前, 格力在國內家用空調市場的份額已達到四成以上, 今年它的份額穩中微升, 但是大盤預計不會有大增長, 空調能多收三四百億嗎?
從董明珠展示的格力全新的產業版圖看, 格力空調業務會進一步細分, 做深做透. 除了家用空調, 還有商用空調, 冷凍冷藏設備, 暖通設備, 核電空調, 軌道交通空調, 光伏空調. 除了做好國內市場, 還要拓展海外市場. 海外市場一是推自主品牌, 二是視品牌成熟度進行一些投資.
朱江洪時代, 格力登頂全球家用空調老大. 董明珠時代, 格力邁步多元化. 在空調之外, 格力第二個支柱產業在哪兒?至今仍然在探索. 這位擅長營銷的鐵娘子, 三句不離本行, 提到智能裝備時, 向在場股東大力推薦蒸氣洗車機;提到生活電器, 又宣傳三年不用換芯的淨水器.
智能裝備, 手機和晶片, 董明珠欲推動格力打破上遊產業鏈的瓶頸, 握住智能家居, 智能製造的關鍵環節, '不被別人卡著脖子' , 同時實現格力的多元化擴張. 但正如她自己所言, 這需要時間. 格力智能裝備去年營收21.26億元, 能否今年做到50億元, 明年做到100億元, 要用時間來回答. 與美的收購庫卡不同, 董明珠堅持走自主創新的路, 可能走得慢一些, 但她認為更紮實.
格力的多元化戰略如何布局, 能否闖關成功, 這是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股東會的格力投資者都關心的. 一位基金投資者坦言, 格力的老對手美的已完成智能製造領域的布局, 市值衝上3000多億元, 格力的市值2000多億元, 這個時候的戰略布局不能出錯. 董明珠也十分清醒, 當有股東提議應該允許格力團隊試錯時, 她馬上表示感動, 並緊接著說 '我們更加不能犯錯' .
董明珠就像一名鬥士, 喜歡挑戰, 所以儘管60多歲, 她稱自己的心態仍像25歲一樣. 憑著這種不畏困難, 敢於創新的企業家精神, 董明珠希望把格力帶入全新的境界. 但是, 如果她退休了呢?
所以, 相比於今年能否實現2000億元營收的目標, 股東更關注格力的可持續發展: 團隊能否順利接棒, 產業能否順利擴張, 股權結構能否穩定. 這都是董明珠最後一個任期內急需回答的考卷.
儘管董明珠稱過去六年她最成功的是打造了一支優秀, 盡責的團隊, 但是畢竟格力的品牌與她個人的標籤已經緊緊地連在一起, 以她在行業內外的影響力, 無論哪一位接班人都會備感壓力. 如何培養挑選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接班人, 傳承創業和創新的精神, 考驗著董明珠的智慧.
截至今年3月底, 格力電器大股東格力集團持股比例為18.22%. 像格力這種手上現金有數百億元, 又沒有絕對控股股東的優質上市公司, 很容易成為 '野蠻人' 入侵的對象. 董明珠曾想在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時推動員工持股, 無奈收購銀隆遇挫. 但她仍希望在任期內實現格力員工持股.
有股東 '心痛' 董小姐, 提醒她保重身體. 犀利的董明珠說: 有一天, 我也會坐在下面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