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提及冰箱, 相信不少人会率先想到海尔, 美的, 美菱等国产品牌以及西门子等外资品牌, 但是在很多年以前, 老牌冰箱企业新飞也曾书写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 与海尔, 容声, 美菱并称为冰箱界的 '四朵金花' , 并一度创下赫赫战绩.
不过如今物是人非, 昔日冰箱巨头新飞已日落黄昏. 据公开报道, 自去年年底起, 新飞因面临业绩和资金压力, 工厂大门紧闭, 车间停产, 仓库贴封. 而在本月初, 新飞更是被曝出旗下三家公司新飞电器, 新飞家电, 新飞制冷器具的全部股权正式进入 '司法拍卖' 的尴尬通道, 公开拍卖活动将于6月28日开始进行, 起拍价为4.5亿元. 据悉, 不少国内家电企业有意接盘.
作为昔日闪耀于冰箱市场的一大巨头, 新飞如今的倒下可以说是给国内冰箱企业乃至家电企业敲响了警钟. 毕竟, 有市场就有竞争, 有竞争就难免有品牌被淘汰出局. 那么, 其余冰箱企业和家电企业又该如何做呢?
在此之前, 先来看看冰箱市场整个大环境. 公开数据显示, 冰箱市场近些年的状况不容乐观. 冰箱市场在经过2013年的高点后, 在随后的四年进入到下滑通道, 持续呈现零售量下跌的态势.
进入2018年, 冰箱市场依旧没有提振的迹象. 奥维云网全渠道总数据显示, 2018年1-4月中国冰箱市场零售量为920万台, 同比下降3.2%. 由此可见, 如今的冰箱市场整体表现依旧低迷. 而相应地, 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 企业承压较大.
所以说, 当整个市场难以提振, 新飞 '卖身' 的例子又摆在眼前之际, 企业不仅需要寻求新动能以刺激用户换新需求, 更重要的是汲取新飞的教训, 避免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出局.
纵观新飞的发展历程, 其衰落或许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原因. 其一是新飞与新加坡企业丰隆集团实现合资后, 逐渐将其股权和经营管理权转让给后者, 而后者被指经营不善. 在外资全面接管新飞的几年间, 新飞的业绩急转直下, 乃至品牌价值也逐渐沦丧.
其二是尽管 '新飞广告做得好, 不如新飞冰箱好' 的广告语颇为经典, 但实际上新飞自身对于冰箱市场和家电市场的发展趋势缺乏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嗅觉, 再加上技术沉淀不够, 导致其在产品创新上没有较大突破, 产品升级的速度明显慢于竞争对手,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 对于国内冰箱乃至家电企业而言, 首先需注意的就是不仅不能轻易放弃控制权, 还要加强自主运营能力, 强化品牌力量.
比如当下的彩电行业,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 传统彩电企业也早已做起了互联网内容服务, 这固然是趋势, 但目前来看, 不少彩电企业在这方面将运营自主权让渡给了互联网企业, 而自己只做硬件通道. 一定程度而言, 这种做法弱化了自身品牌效应, 为他人作了嫁妆. 更长远来看, 一旦形成路径依赖, 在未来全面到来的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相比其余拥有软硬一体的完整生态的企业, 只做硬件的企业无疑将处于劣势地位.
然后就是企业在广告营销之外更要精准把握市场趋势, 抓住消费者需求, 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及时推出相应产品, 占据竞争优势. 这一点在整个家电行业面临紧迫的转型升级压力的前提下, 更为凸显.
就冰箱行业而言, 保鲜依然是各大企业竞争的主赛道, 在这方面, 国内主流品牌有着较为亮眼的表现: 海尔冰箱拥有精控微风道技术和智能恒温技术, 卡萨帝原创了控氧保鲜技术, 美的冰箱推出了微晶一周鲜黑科技, 美菱M鲜生冰箱则开发出了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
尽管各大企业的技术路径有所不同, 但如今集体回归发力保鲜技术, 可见用户的核心痛点依然是保鲜, 同时也标志着冰箱行业的 '保鲜大战' 已经打响.
而冰箱企业要做的就是进行技术升级, 不断推陈出新, 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保鲜体验, 并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比如结合当下火热的AI, 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来提升产品的保鲜能力.
而除了针对当下冰箱行业整体回归的保鲜赛道开发差异化功能之外, 冰箱企业也可以通过不同使用场景实现细分市场的差异化, 体现在产品上, 如车载冰箱, 儿童冰箱以及美容冰箱等或许也会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整个家电行业而言, 也同样如此. 当消费升级和智能化的时代到来,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发生了很大变化, 家电企业需要适应新环境, 把传统业务跟新兴技术相结合,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