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说, '未来已来, 只是尚未平均分布, 尚未流行' , 这句话像是给激光电视的一个预言. 作为电视的 '无屏化' 趋向, 起初的激光电视主要推进者仅有海信, 长虹等少数企业, 但近年来激光电视变得流行, 极米, 小米, 华录, 暴风, 坚果, 小帅, 明基, 索尼等厂商纷纷涌入这一市场.
参与者中, 有求变的老牌厂商, 有新生的年轻品牌, 老牌厂商要用 '未来' 实现新突破, 年轻品牌更是要通过求新来创造自己的未来. 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技术本身, 都在表明, 在OLED, 量子点之外, 一条由激光电视铺就的未来电视之路已然成型.
技术成熟
激光电视未来已来, 首先在于技术的成熟. 亮度, 分辨率的提高, 尺寸, 价格的下探以及机身体积的缩小等等都显而易见, 这得益于海信等厂商的持续创新.
先看亮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立新指出, 一般来说, 200到250nit的亮度就基本能够满足家用电视的观看需求. 此前, 海信激光电视亮度已经超过300nit, 有外界光照基本也可正常观看. 而新品L5系列, 亮度可达到400nit, 堪比液晶电视, 同时配有原装定制的丹麦新一代DNP高增益抗光硬幕, 无论何种光源下, 都能呈现清晰画面.
分辨率方面, 以率先扛起行业大旗的海信激光电视为例. 2016年7月, 海信就发布了全球首款DLP超短焦4K激光电视. 一年后, 海信进一步将4K激光显示技术应用到全系列, 各尺寸段上的产品上, 同时发布了更大尺寸的4K激光电视, 带领行业走进4K显示新时代.
接下来是消费者特别关注的护眼问题. 与普通液晶电视成像与完全不同的是, 激光电视模拟自然界反射成像原理让人眼看到的是屏幕反射光线, 真实自然, 无辐射, 避免了传统玻璃荧屏的镜面眩光及频闪等问题.
例如, 海信激光电视的成像原理为由激光光源发出激光, 通过色轮后投射出三色光在DMD芯片上成像, 再通过光机及超短焦镜头投射到反射镜, 最后由反射镜照射到屏幕上, 再经屏幕反射后形成完整图像, 最后进入到人的眼球, 人眼看到的始终是反射光. 这种成像方式更接近自然光光谱和能量分布, 更适合人眼舒适观看.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曾专门针对海信激光电视进行了视觉舒适度的专项评测, 检测数据显示: 海信激光电视视觉呈现效果优异, 色觉呈现精准, 画面清晰度高, 视觉刺激较小, 是具有良好视觉舒适性的显示产品. 海信激光电视的视觉舒适度不仅优于液晶电视, 还优于纸质阅读20%以上, 护眼效果显著. 近期, 海信激光电视护眼安全又获得欧洲, 美国和全球互认的CB证书.
此外, 激光电视呈现出尺寸段, 价格段下探的趋势, 机身也更为小巧, 这都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完善. 激光电视作为电视产品的特性也更为显著, 仍以海信激光电视为例:
从使用寿命来看, 就是做到使用五年十年画质不发生变化. 而投影机用了半年一年之后画面上出现了发黄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从使用环境来看, 一方面, 超短焦镜头的应用, 使得 '主机+屏' 所占的空间与液晶电视相当;另一方面, 如前文提到的300nit以上的亮度, 加上仿生屏, 避免了环境光干扰. 以上两点是使得看激光电视, 不需要专门的影音室, 也不需要别墅的大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 由海信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电子商会联合起草的《激光电视机技术规范》在今年初正式发布, 这是中国彩电行业第一个激光电视产品标准. 中国激光电视行业将正式步入规范, 健康和有法可依的快车道, 技术的提升也将更有章可循. 而产品和技术的成熟, 成为了激光电视市场暴走的先决条件.
市场暴走
在本轮消费升级中, 家电业表现地尤为活跃, 而在彩电市场, 高端化以及相应的大屏化是升级的主要方向. 目前, 激光电视已成彩电大尺寸市场主流产品.
2015年以来, 彩电的平均尺寸以每年2吋的趋势增长, 根据中怡康的预测数据, 2018年65吋及以上大屏电视销量将达到453万台, 同比增长47%, 而80吋以上市场的年度增幅更是将达到100%, 实现翻番式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消费者对大尺寸产品的需求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需求本身并不容易被满足, 主要受制于成本和良率.
IHS中国区消费电子研究总监张兵曾指出, 液晶电视尺寸受上游面板产线的限制, 10代线最经济的切割尺寸是60英寸和70英寸面板, 10.5代线最经济的切割尺寸是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 OLED电视也如此, 短期内很难突破65英寸以上尺寸, 虽然理论上8.5代线能够切割77英寸, 88英寸面板, 但成本非常高. '几何式增长' , 这是业界常用的表述.
但激光电视完全不存在类似问题, 因为它不依托传统意义上的屏幕而存在. 激光电视具有超大屏优势, 与75英寸以上尺寸同尺寸液晶电视相比, 又具有性价比优势, 例如100英寸以上尺寸段, 液晶电视价格几十万元, 而激光电视的价格仅是其几十分之一.
有数据显示, 2017年激光电视市场以200%的增速大幅增长, 尤其在80吋以上市场, 激光电视销量占比达60%以上. 另据中怡康数据, 5月份75英寸市场占有率, 海信接近25%, 位列第一, 超过第四名之后的总和. 以上数据足以表明激光电视的优势和受欢迎程度.
另外, 随着海信的推动, 激光电视在尺寸段和价格段上均下探, 优势在扩展. 以近期发布的L5为例, 这款款80英寸的产品, 其适宜观赏距离在3米左右, 与65英寸液晶电视接近;售价为19999元, 突破了2万元关口, 价格比65吋高端液晶电视更亲民.
可以想见, 产品和技术上 '打铁自身硬' 的激光电视, 凭借尺寸段上的天生优势和价格的愈发亲民化, 未来会更受市场青睐.
产业自主
相比在市场上愈发优异的表现, 激光电视对于国产品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产业的自主可控.
缺芯少屏, 显示技术上跟随日韩, 亦步亦趋, 这是国产电视品牌常常受到的诟病和自身的隐痛, 即便国产品牌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 在涉及下一代显示技术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上, 中国彩电企业对话语权的缺乏,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掌握自主技术, 才是中国彩电企业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和主动权的关键, 激光电视就是这样一个关键. 毕竟, 虽然日企与中国品牌在较量中已不占优势, 但无论量子点还是OLED, 都由韩企主导, 激光电视跳出了韩企的包围圈.
目前, 海信已经掌握了光学引擎开发和生产技术, 70%整机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也是中国品牌首次掌握了新兴显示技术的核心技术. 海信还将向更小尺寸, 更高画质的产品发力, 使激光电视在更多尺寸段上实现其他显示方式电视的替代.
此外, 根据中怡康的预测数据, 到2020年, 70英寸以上电视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0%, 而70寸向上的尺寸, 正是激光影院电视所主推和擅长的. 通过进入这个领域, 国产品牌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和日韩企业展开竞争, 另一方面也是突破增长瓶颈的途径.
当然, 激光电视能否进一步引爆市场, 这需要更多伙伴共同推进, 只有产品的交流, 切磋, 竞争, 才能更好地激发一项新技术的活力. 极米, 小米, 华录, 暴风, 坚果, 小帅, 明基, 等厂商已纷纷涌入这一市场, 更多伙伴的加入也是可预期的, 毕竟, 制约大屏电视进入普通家庭的价格, 安装, 视距, 体验等问题, 都已经或者正在被解决.
技术成熟让激光电视充满竞争力, 市场暴走为彩电行业带来新机遇, 产业自主令国产品牌掌握话语权, 这一切都表明, 激光电视 '未来已来' , 而且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