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 商務部公布了關於對原產於韓國, 台灣地區和美國的進口苯乙烯反傾銷調查初步裁定的公告, 認定存在反傾銷事實, 並對來自韓國企業的苯乙烯徵收7.8-8.4%的保證金, 對來自台灣地區企業的苯乙烯徵收5%的保證金, 對來自美國企業的苯乙烯徵收9.2-10.7%的保證金. 初裁公布之後, 對中國苯乙烯影響最大的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 反傾銷地區苯乙烯資源商談寥寥無幾, 且與國內價格呈現嚴重倒掛的狀態, 據金聯創數據顯示, 最高倒掛價差一度達到千元/噸以上水平.
其二, 來自反傾銷地區的苯乙烯進口貨源明顯萎縮, 而且韓國長期以來的霸主地位已被更替為沙特. 據海關統計局顯示, 1-4月份, 我國苯乙烯1-4月累計進口量為86.8萬噸, 同比下降15.7%.
中國苯乙烯供需平衡表
從我國供需平衡表來看, 顯然, 當前仍存在較大的需求缺口, 未來, 隨著諸多裝置陸續上馬, 進口貨源對中國國內市場的影響將愈來愈小, 但短時間內, 進口貨源的多寡影響依舊不可忽視.
2018年6月22日, 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43號公告, 公布對原產於韓國, 台灣地區和美國的進口苯乙烯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 裁定原產於韓國, 台灣地區和美國的進口苯乙烯存在傾銷, 中國大陸苯乙烯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 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決定自2018年6月23日起, 對上述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稅率為3.8%-55.7%不等, 徵收期限為5年. 各公司的具體反傾銷稅稅率如下:
隨著反傾銷仲裁結果 '靴子落地' , 後期我國苯乙烯供應格局將如何演變呢?
首先, 從反傾銷仲裁結果來看, 對美國苯乙烯進口供應影響最為直接, 對其保證金徵收比例提高至13.7%-55.7%, 美國至中國的套利操作可謂是 '難上加難' , 將繼續促使美國貨源更多流向歐洲及東南亞地區. 同時, 歐洲是眾所周知的全球苯乙烯產銷大區, 若歐洲至亞洲地區套利窗口開啟, 階段性供應有望提升, 歐洲至亞洲也將成為新的貨源流通線路.
其次, 對於韓國方面而言, 對各公司平均稅率窄幅下調至6.77%. 韓國某企業稱, 反傾銷稅幅度高於5%的比例, 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將很小. 據金聯創數據顯示, 2018年1-5月苯乙烯CFR中國平均價格為1386美元/噸, 摺合人民幣接近10600元/噸, 若按反傾銷計算, 韓國貨源售價在1310美元/噸CFR中國, 與非反傾銷貨源價差接近80美元/噸, 韓國以一般貿易方式流入中國的難度明顯較大.
反傾銷仲裁結果出台後, 來自美國遠洋貨物的補充基本將中斷, 韓國對中國的供應也將維持前期縮量趨勢. 而台灣地區以一般貿易方式流入大陸的貨源也較為有限, 維持部分來料加工貿易貨源的補充, 與此同時, 中東, 日本及東南亞貨源對中國的供應將提升, 沙特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供應國, 歐洲也不排除成為亞洲地區新的貨源供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