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出口禁制令震撼科技圈 | 全球高科技貿易進入深水區

中興通訊日前被美國商務部處以7年出口禁令, 到2025年3月13日為止, 在該國科技管制列表上的科技, 軟體與產品均不得直接或間接從美國出口給中興通訊相關企業, 代理人, 繼承人與員工. 美國商務部的打擊面可說是滴水不漏, 只要跟中興有關的任何人或組織, 都將難以取得美國科技管制列表上的軟硬體.

此事在中國媒體上已引發廣泛討論, 一般認為中興違反規定在先, 又沒有確實遵守2017年與美國商務部簽訂的和解協議條款, 並一再欺瞞, 誤導美國商務部的調查工作, 是導致美國商務部痛下殺手的原因.

另一方面, 在美國商務部所取得的中興內部檔案中, 明確記載了華為如何出口產品到名列禁運國名單的國家, 又能有效躲過美國查核的作法. 該檔案認為, 中興應該參考華為的作法, 修改自己的作業流程, 方可降低被美方查獲的風險. 由於這份檔案已被美國政府查獲, 華為日前也被美國商務部行政傳喚. 華為接下來能否全身而退, 或是會受到美國商務部何種程度的裁罰, 還有待觀察.

中興事件已成中美政治攻防焦點

按照中興過去的財報數據與業界估算, 由於中興的庫存金額通常僅略高於一季的營業額, 關鍵零組件的庫存量則大概在一到兩個月之間, 因此在美國商務部的禁令生效後, 該公司的產線可能在第二季結束前就會面臨停擺, 到2018年第三季就無法正常出貨.

雖然中興高層已出面澄清, 該公司的核心晶片是自行設計的專用晶片, 不會有斷貨問題, 但考慮到通訊系統內含大量高速類比組件, 例如高速ADC, 低雜訊放大器(LNA), 串列/解串列器(SerDes) 相關技術基本上是掌握在國際類比大廠手上, 兩岸的晶圓代工廠也沒有能力量產這類晶片, 因此, 中興高層的喊話顯然只是安定市場信心.

事實上, 在禁售令生效後半個月, 中興的生產線就已經全面停擺, 顯示中興的零組件庫存並不如外界預期的樂觀. 因此, 中興的當務之急除了盡一切努力跟美國政府斡旋, 爭取轉圜空間外, 透過其他管道取得必要零組件, 也必然在鴨子划水中. 然而, 透過這些管道所取得的零組件, 是否足以讓中興的生產線恢複運作, 還有待觀察.

台灣經濟部日前宣布, 准許聯發科等台灣科技業者向中興供貨, 對中興來說似乎是一場及時雨, 但事實上台灣廠商能提供的零組件, 大多隻能用在中興的手機產品上. 該公司的基地台設備, 交換機, 路由器等電信設備產品, 有許多關鍵零組件還是得由美國企業提供.

按照美國的司法與政府體制, 中興要透過法院審理的方式推翻商務部禁制令, 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為商務部之所以執行禁制令, 原因在於中興違反2017年雙方簽訂的和解協議條款, 而非中興違法出口管製品給北韓, 伊朗這些陳年舊案. 不管中興提出的上訴理由為何, 在尊重契約與一事不二理的原則下, 美國司法體系恐怕不會接受中興的上訴, 即便接受, 中興的勝算也不大, 而且緩不濟急.

中興可能的解套辦法有二, 一是說服美國商務部網開一面, 二是尋求川普總統以行政命令修改商務部的裁決或影響其執行, 但這會引發極大的政治爭議. 川普近日在Twitter發文稱, 將以行政命令幫中興解套, 要求商務部修改裁決, 但美國眾議院顯然並不認同, 且行政體系也有反對聲浪.

在5月17日, 眾議院兩黨一致通過中興制裁修正案, 基本上已經堵死川普總統用行政命令幫中興解套這條路, 因為美國國會可以靠通過與行政命令抵觸的立法, 或靠拒絕批准撥款實施行政命令的方式推翻總統頒布的行政命令, 只是過去很少有這樣的案例, 而中興一案就是其中之一. 美國總統有權力否決國會的決定, 然而, 當國會有三分之二多數反對總統的行政命令時, 該命令即可遭到推翻.

除了國會阻撓外, 美國行政體系內部對於放寬對中興制裁, 也有許多與川普看法不同的聲音. 白宮經濟顧問Larry Kudlow就指出, 即便中美貿易戰已經暫時停火, 中方仍不應期待中興可順勢從禁制令中脫身. 美國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也表示, 中興的問題不只是個貿易問題, 美國政府對中興的懲處不會輕易修改.

智財權保障也是美中貿易爭端的主戰場之一, 雖然美中雙方已經於5月20日在華盛頓舉行的雙邊貿易談判中取得初步共識, 暫時中止對雙方出口到對方的貿易品項課徵懲罰性關稅, 但針對智財保護一事, 雙方的共同聲明充滿含糊的政治語言, 可說一點牛肉也沒有. 可以想見的是, 未來中美雙方還會為了智財保護議題產生對立, 而全球高科技貿易也將因此持續面臨不確定性.

事實上, 身處風暴核心的美國半導體企業, 對於恢複供貨給中興的態度, 是十分小心謹慎的. 某美系半導體業者就表示, 雖然川普在Twitter上宣布放寬對中興制裁, 但該公司還是得等到美國商務部的正式公文發下來才能有所動作. 如今看來, 美國商務部的公文, 恐怕還得再等上好一陣子了.

半導體業沒有彎道超車

另一方面, 藉由中興事件檢討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的議論也不少, 因為這次事件再次暴露出中國科技產業對晶片, 製程設備, 材料, EDA工具的掌握度極低, 只要美國一出手, 中國科技業的發展就會面臨極大壓力, 甚至難以為繼. 經過這次教訓, 中國政府必然加強引導資本進駐半導體相關產業, 而不是讓資本去挹注在外賣, 共用單車這類商業模式的創新上. 商業模式的創新做得再多, 無助於建立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核心實力, 更何況中國許多專註於商業模式創新的新創公司, 其實是無法永續經營的.

另一方面, 中國政府應該也會意識到, 要砸錢發展半導體, 砸的方法可能得更細膩一些, 而且要更有識人之明, 選對操盤的人. 近幾年來, 中國為了挹注半導體產業發展, 中央跟地方政府總共準備了數千億人民幣銀彈. 這麼大筆資金, 自然引來各路人馬覬覦, 但其中大多數握有政府補助資源的主事者, 不是想用購併的方式取得技術, 就是想複製改革開放以來, 用市場換技術的成功經驗, 鮮少有願意自己從最底層開始, 一步一腳印進行技術研發的實業家.

其結果也很明顯, 以紫光集團為首, 銀彈充沛的購併派在世界各地到處尋找購併標的, 引得產業秩序大亂, 各國政府也開始對中國資本在科技業內大舉購併產生警覺心, 並屢屢以政治手段幹預, 使得用購併取得技術的效果不如預期.

用市場換技術的作法雖然可行, 但由於中國對智能財產的保護力度不足, 又常常要求外商必須跟本地業者合資, 只有少數例外可以獨資在中國設立公司, 因此外商對於在中國投資, 總有一些顧忌.

事實上, 中國半導體產業一直有個模範生, 那就是華為. 雖然華為也面臨被美國政府懲處的風險, 但該公司在科技產業內仍是備受尊敬, 甚至是敬畏的一家公司, 因為他們是一家硬底子的技術公司, 很多技術都是貨真價實的自主研發. 也因為這樣, 華為的路走得比大多數中國科技公司更長, 也更遠. 如果有一天, 華為為了實現設備零組件全面自主供應, 將晶片設計團隊的重心從數字SoC拓展到高速類比, 甚至為了生產自己需要的類比晶片而蓋了8吋晶圓廠, 變成貨真價實的IDM, 筆者也不會太意外. 華為的規模夠大, 追求技術自主的執著, 在中國也很難找到第二家.

華為的半導體路走到今天, 已經是第27個年頭. 海思半導體的前身--華為整合電路設計中心成立那年, 台積電才四歲. 看看華為在半導體領域一路走來的辛苦跟今天的成就, 誰說半導體業有彎道超車這回事? 如果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制定者從華為的典範上學到什麼東西, 並且落實執行, 台灣半導體產業才真的是麻煩大了.

因應中興衝擊 台廠必須加強內控

中興遭到美國商務部處以禁制令, 固然在中國科技圈造成軒然大波, 但台灣的科技業者似乎只當作聊天的談資, 這點其實很危險. 中興跟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關係不深, 對台積電, 聯發科的日常營運影響不大, 當然是其中原因之一, 但倘若台灣的電子業界都以為可以輕鬆置身事外, 那就錯了.

前文提過, 遭到美國禁運之後, 對中興而言, 如何透過其他管道取得被禁運的必要零組件, 儘可能延長生產線正常運作的時間, 是攸關該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鍵. 台灣跟香港曾是中國取得西方電子零組件的重要管道, 如今也還有一定的重要性. 除了台灣的半導體組件代理商之外, 台灣眾多電子製造業在中國設立的生產基地, 也備有大量電子零組件庫存, 其中當然有被列在管制列表, 不得提供給中興的品項.

事實上, 許多被美國政府管制的晶片, 大都是由大廠提供, 而針對這些較為敏感的產品, 晶片供貨商不是直接出貨給代工廠的客戶, 就是出貨給代工廠, 或是只交給具有一定規模以上的大型代理商銷售. 小型代理商, 甚至跑單幫的貿易業者, 基本上拿不到這些敏感晶片.

因此, 中興若想透過檯面下運作, 取得這些晶片零組件, 必然得從代工廠或大型通路商下手, 看看有沒有利用相關業者稽核內控不周延的機會, 取得外流的晶片. 這才是台商最需要擔心的地方.

事實上, 電子代工廠或通路商的內控把關不嚴, 讓客戶產品的重要零組件外流, 是經常發生的事. 否則, 深圳華強北的電子賣場, 甚至Facebook上打廣告的小賣家, 如何能販賣各大手機品牌的正廠屏幕, 電路板, 機殼等零組件. 庫存稽核不嚴, 在平時或許不會惹來太大麻煩, 但在中興被禁運之際, 就是各家業者必須繃緊神經處理的大事.

中國境記憶體在龐大的電子零組件地下供應鏈, 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在這個地下供應鏈中, 不只有仿冒品, 也有正廠零組件. 有業界人士表示, 過去在某家台系代工廠大陸廠區的女廁內, 就曾發現為數不算少的手機應用處理器, 機殼跟屏幕, 這顯示該公司的生產線員工很可能跟外部人士勾結, 準備要將這些零組件運出廠外販賣. 也因為這種行為經常發生在基層員工, 甚至是臨時工身上, 因此防不勝防. 不過, 若以外流量來說, 中階幹部勾結外部人士所導致的外流, 才是最可觀的.

在這個風聲鶴唳的時刻, 對代工廠來說, 零件外流的風險特別不容小看, 因為這些關鍵零組件上面都有序號, 也有生產運輸履曆, 要追查起來並非難事. 特別是晶片, 即便把封裝外殼上的logo塗掉, 只要一點逆向工程, 就能追查出晶片的來曆. 萬一這些被盜賣的晶片透過各種管道, 輾轉進入中興的生產線, 應用在終端產品上, 被美國商務部發現, 將會給相關業者帶來各種麻煩. 不僅相關人員難以對晶片原廠或客戶交代, 還有可能被美國商務部調查, 罰款.

總而言之, 中興遭美國商務部禁運, 對台灣的直接衝擊相對有限, 但台廠的內部管理若有問題, 就可能掃到颱風尾. 對此, 台灣電子相關業者應提高警覺, 並做好防範對策.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