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 到2030年5G有望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6.3萬億元, 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
一架搭載世界領先5G通信技術模組的無人機在黃浦江上空盤旋, 岸邊的人們不僅可以在屏幕上即時觀看無人機傳回的360度全景4K高清視頻, 還可以在VR (虛擬現實) 終端上沉浸式欣賞江濱美景……前不久在上海外灘出現的這一幕, 標誌著上海市首次開展的5G外場綜合測試取得成功. 按照規劃, 到2020年上海將率先完成以5G為核心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總體架構建設.
今年3月, 杭州建成了首個基於3GPP標準的5G試驗站點, 到今年年底將建成300個5G試驗站點, 5G試驗區將涵蓋浙江大學, 西湖景區, 錢江新城, 物聯網小鎮等10類網路場景, 建設總覆蓋面積超過100平方公裡.
據介紹, 今年年底以前, 以5G網路站址布局為重點, 廣東省也將制定各市移動通信鐵塔站址建設規劃, 爭取三年內全面啟動珠三角城市5G網路規模化部署, 全省5G基站將達到7300座. 此外, 重慶, 天津等城市也紛紛爭趕5G商用 '頭班車' , 或開通5G試驗網, 或成立5G網路開放實驗室.
國內三大運營商更是鉚足了勁, 在5G研發, 測試, 產業鏈和應用上全面布局. 中國移動宣布成立國內首個具備基於5G最新標準端到端能力的開放實驗室——5G聯創中央 (北京) 實驗室, 圍繞智慧交通, 視頻娛樂, 工業能源, 智慧城市, 教育,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醫療等各類創新應用, 提供定製化的5G端到端技術服務. 據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6年, 中國移動發起成立5G聯合創新中心以來, 目前已擁有119個產業合作夥伴, 在全球共建成12個開放實驗室, 建立了5G多媒體創新聯盟, 並宣布在國內17個城市開展5G規模試點.
中國聯通宣布將在北京, 福州, 成都等16座城市開展5G規模試點. 據悉, 聯通在國內布局的5G運營內容涵蓋智慧奧運, 智慧城市, 智慧交通, 智慧港口, 智慧教育, 智慧物流等. 中國電信在前期公布的6個5G試點城市的基礎上, 又增加了6個試點城市, 還推出了與合作夥伴聯合開發的應用於高速環境下的高鐵5G場景解決方案.
據權威行業組織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預計, 到2025年, 全球將有11億個5G連接, 很大部分將來自亞太地區. 其中, 中國5G用戶數量將達到億級.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 到2030年5G有望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6.3萬億元, 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 如此巨大的市場將帶來龐大的商業機會和各類新應用, '5G蛋糕' 自然會成為市場熱點.
5G開啟萬物互聯時代, 支援更高的傳輸效率和更大的網路容量
自動駕駛, 無線充電, 一鍵呼叫, 全自動泊車, 在錯綜複雜的城市路網上, 汽車如深海中的魚群般快速遊動卻不會相撞, 汽車變成移動辦公室, 休息室甚至高清影院……8年前, 在上海世博會上汽—通用汽車館裡觀看過《2030, 行》的人們, 一定不會忘記影片中對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的暢想.
要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離不開5G網路的支撐.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說, 自動駕駛汽車除了有多種感測器接收各方面的資訊外, 還要建立車和車之間, 車和路之間的資訊聯繫, 這將對數據傳輸的高可靠, 低時延, 寬頻寬, 廣覆蓋提出極高的要求. 而時延低於1毫秒, 傳輸速率十倍於4G網路的5G, 是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網路基礎設施.
依託超高可靠, 低時延通信的自動駕駛汽車, 只是5G眾多應用場景中的一個. 中國移動研究院劉光毅研究員指出, 理解5G豐富的應用, 首先要了解5G的技術特性. 與4G相比, 5G可以支援更多的天線 (最多可達192個) , 有更大的頻率頻寬, 以及從400MHz到40GHz更廣的頻率範圍, 從而可以支援更高的空口 (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的空中介面) 傳輸效率, 更高的用戶數據傳輸速率和更大的網路容量, 滿足增強現實, 虛擬現實, 裸眼3D視頻等超高速率業務.
此外, 5G可以通過網路的虛擬化和軟體定義, 將移動網路接入數量提高近百倍, 從而通過一張網路來滿足未來企業級應用和垂直行業應用的差異化業務需求. 海量的通信連接, 將實現從消費到生產的全環節, 從人到物的全場景覆蓋, 也就是 '萬物互聯' .
'萬物互聯, 是5G與4G最大的不同. '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說, 5G將把人類資訊交互的速率再次提升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資訊化程度的飛躍將大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生產和生活方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我國正快速穩步推動5G商用進程, 2019年下半年將初步具備商用條件
3G跟跑, 4G並跑的中國, 為了迎接5G時代, 早在2013年初就成立了產學研用的5G推進組, 2016年年初開始啟動了技術研發試驗. 工信部資訊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介紹說, 2016年9月第一階段技術試驗完成, 驗證了5G單點關鍵技術的可行性; 2017年9月, 第二階段無線部分測試結果完成, 各廠商的5G技術整合方案可以滿足關鍵指標; 2017年12月, 我國又啟動了重點面向商用的5G第三階段試驗.
按照工信部的規劃, 我國將在2019年上半年開展5G商用基站建設, 下半年生產出第一批5G手機. 目前, 我國正快速穩步推動5G商用進程, 2019年下半年將初步具備商用條件.
5G標準凍結後, 產業界面臨哪些挑戰? 劉光毅認為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相比4G產業化, 留給5G的產業化時間更短, 距離2020年商用僅剩兩年時間; 二是5G對基站的要求更高, 更多天線, 更大頻寬, 更高功率, 給核心元器件和整機的性能優化和完善帶來了新的挑戰; 三是新核心網將採用基於通用處理器的虛擬化和軟體化的平台來實現, 需要迭代和逐步完善; 四是5G需要拓展企業級應用和垂直行業的新市場, 如何突破垂直行業的壁壘, 並構建起多方共贏的新業務和新商業模式, 對運營商來說並不容易.
為此, 劉光毅建議, 我國產業界需要做好下一步工作: 儘快明確各運營商的5G初期部署頻段和頻寬, 使得產業化工作聚焦5G初期部署的需求; 面向5G的產業化推進, 聚焦運營商網路部署需求, 圍繞實驗室測試和外場規模試驗, 儘早開始多廠商的互聯互通測試, 加速基站, 終端, 晶片, 核心網, 傳輸等產品的成熟研發; 面向5G新業務, 新應用和新商業模式的培育和孵化, 廣泛開展傳統通信行業和垂直行業間的跨行業協同創新, 面向未來應用場景, 加速新應用的成熟. 此外, 還要推動傳統通信行業與垂直行業的融合, 鼓勵運營商積極探索新業務, 新應用和新商業模式.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表示, 對擁有巨大應用場景和市場的我國來說, 未來5G將加速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移動數據流量在未來數年內將呈井噴式增長, 有力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