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第一款折迭式AMOLED智能機今年可望上市

1.近千廠商齊聚6月3D玻璃展; 2.工研院IEK: Micro LED技術突破關鍵是晶片; 3.第一款折迭式AMOLED智能手機今年可望上市; 4.TrendForce: Micro LED & Mini LED商機2022年產值近14億美元; 5.中國液晶面板供給過剩, LG Display創2011年新低; 6.默克正式啟用OLED技術中國中心

1.近千廠商齊聚6月3D玻璃展;

集微網消息, 3D曲面玻璃需要的熱彎機, 目前銷售量1000多台, 量不大, 已經在正常出貨的蓋板企業有大約20多家, 投資金額超過1億人民幣以上的初步估計有50多家, 超過3億以上的接近20家, 2018年-2019年有採購需求量超過2億以上的, 至少有30家以上, 採購需求超過6億的不低於10家.

正在考慮進入這個領域的已知的蓋板玻璃企業接近80多家, 很多兼做2.5D玻璃. 熱彎機企業目前大月160多家, 包括CNC, 貼合, 檢測, 鍍膜, 材料等各環節的, 有能力參與和在觀望進來的不低於1000家.

但是真正目前出貨量大的只有伯恩, 藍思, 比亞迪, 亞華等少數幾企業, 有相當部分企業產線拉上 , 出於技術或市場因素, 處於觀望狀態.

由於前面3D蓋板, 需要OLED柔性屏配合, 三星對於柔性顯示屏佔有絕對的優勢, 導致3D玻璃的產能局限於兩三家企業為主. 這個局面, 在2019年某個時段, 將會打破; 京東方2019年預計超過7000萬片柔性顯示屏, 放量在即, 對於3D玻璃前蓋的需求, 會出現很大的市場, 華星光電年底柔性屏點量, 2019大量出貨希望很大, 這些市場利好, 對於大型液晶模組廠和3D玻璃蓋板廠來說, 是潛在很大機會的.

隨著5G通信商用的臨近, 手機機身材質為了訊號傳輸的需要, 逐步向玻璃, 陶瓷, 混合材質過度, 原先火熱的金屬殼將逐步被取代. 包括蘋果, 華為, 三星, OPPO, vivo, 小米等品牌手機以及富士康, 比亞迪, 藍思, 伯恩, 亞華, 沃格, 瑞升等產業鏈企業都在投入2.5D和3D玻璃的研發應用與加工製造. 部分品牌的高端機型採用3D玻璃, 顏值和差異化使得手機供不應求.

根據中國通信工業協會3D曲面玻璃行業分會分析, 最近兩年, 3D曲面玻璃的投資超過五六百億, 配套的設備材料投資超過200億, 僅僅3D玻璃在手機上的需求每年將增長過億片. 加上京東方, 華星光電手機柔性屏2019年的大批供應, 3D曲面玻璃在手機前蓋上的應用量會猛增.

2.5D和3D玻璃在智能手機, 智能汽車, 工控及智慧終端的大批應用, 將給全面屏手機和3C產業帶來更多機遇. 包括柔性顯示, 自動化設備, 機器人, 陶瓷, 無線充電, 機器視覺, FPC, SMT, PCB等領域帶來新的設備材料需求.

由中瑞會展主辦, 6月21-23日深圳會展中心, 業內最大的3D曲面玻璃+手機3C智造展 (Touch China2018) 在2, 3, 4號館將舉辦. GIS業成集團, 伯恩光學, 帝晶光電, 沃格光電, 亞華電子, 庫卡, 發那科, 優傲, 台群精機, 三環, 順絡, 華工, 聯得, 久久精工, 海目星等500餘家展商參展. 以3D曲面玻璃, 全面屏技術, 手機陶瓷, 金屬外殼, 手機自動化, 光學指紋及攝像技術,3C智造, FPC&PCB電子自動化, 無線充電, 機器視覺, AO檢測, 新型材料等企業精彩亮相.

同期的3D玻璃&柔性顯示全面屏峰會, 手機陶瓷粉體加工峰會, 中國3C產業智造峰會, 2018 (第二屆) 智能製造裝備高峰論壇, 無線充電峰會等專家雲集, 是手機和3C產業 (通信, 電腦, 消費電子) 技術人員絕佳平台.

2.工研院IEK: Micro LED技術突破關鍵是晶片;

2018年邁入年中, 下半年科技產業發展趨勢為何? 工研院IEK特別挑選了台灣二大科技產業「半導體及顯示器」, 於6月21日舉辦「2018下半年科技產業趨勢前瞻研討會」.

在「顯示器產業與次世代顯示技術Micro LED發展」研討會中, 將從顯示器終端產品的發展趨勢談起, 回顧上半年全球顯示器產業動向, 國際大廠的布局, 以及對供應鏈與廠商競合帶來的影響. 此外, 也將探討被譽為下世代最有潛力之顯示技術的Micro LED, 分別從Micro LED的技術實務面與專利布局策略面的角度切入.

工研院產經中心產業分析師林研詩表示: 「近期的電競賽事開始成為熱潮, 使得更多的面板需求上升; 在家用方面, OLED TV也因成本降低而開始被導入, 而要達到更好的解析度如8K, 還需要等待生態系更加完整, 相關內容仍然短缺, 另外也得等到5G落地, 才能高速處理傳輸量過大問題; 在手機面板上, 而僅有小幅度的規格提升, 眾家廠商提供的方案差異化小, 如全屏幕以及屏下指紋辨識. 」

林研詩認為: 「因應醫療影像ICT化的趨勢, 醫用領域對顯示器也有嚴格要求, 使用醫療影像擷取與傳輸系統 (PACS) 將X光攝影, 計算機斷層攝影等影像數化化, 其高規顯示器需另進行認證; 另外再汽車智能化的過程, 也帶動人機介面的需求, 如電子後照鏡等, 車用產品將會成為中小型面板的新藍海, 並將朝向多重HMI發展; 另外在AR/VR上也有需求, 其解析度仍顯不足. 」

林研詩表示: 「OLED的關鍵材料掌握在日本以及歐美上, 並且在藍色發光材料上仍需要突破, 並且朝向中大尺寸, HDR, 8K邁進, 目前在高階TV上, 仍是LCD與OLED之間的競爭, 在今年美國的CES中, 也看見透明顯示器, 軟性顯示器如可折迭與可捲曲技術開始出現, 次世代面板將會朝向高精細度, 廣色域的方向邁進.

工研院產經中心產業分析師林松耀表示: 「Micro LED的技術面上有極大的挑戰需要克服, 其中的關鍵便是晶片, 而高端技術, 成本以及良率是各廠生產的考慮主因, Micro LED的製造將會朝向集團化發展, 也就是產業的垂直整合. 」

林松耀繼續說道: 「為此Mini LED很可能會率先推出, 而主要的廠商如SONY及三星都將目標市場放在大尺寸顯示器上, 而三星打算在2018年第三季開始銷售Micro LED, 並展示4K電視牆, 同時SONY也在今年推出8K畫質的TV. 目前在Micro LED的全彩化方案上, 有利用RGB三種LED晶片混成產生全彩化的效果, 也有利用藍光 (或UV) 搭配波長轉換材料, 產生紅, 藍, 綠三原色, 以達成RGB全彩化, 相關技術仍需持續精進. 」

LEDinside研究協理儲於超指出, 目前Micro LED 仍面臨層層技術瓶頸, 包括磊晶與晶片, 轉移, 全彩化, 電源驅動, 背板及檢測與修複技術六大面向. 過去普遍認為最大瓶頸是轉移技術, 但隨著各種轉移方案陸續問世, 如Pick & Place轉移, 流體組裝, 雷射轉印, 以及滾輪轉印等, 可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具成本競爭力的技術方案出現, 將有機會加速Micro LED的開發進程. CTIMES

3.第一款折迭式AMOLED智能手機今年可望上市;

隨著消費者對大屏幕智能手機的需求不斷增長, 預計智能手機的可折迭 AMOLED 屏幕將於 2018 年推出.

預計 2018 年出貨的 flexible AMOLED 中將包含約 0.001% 的折迭式 AMOLED 屏幕, 預計到 2021 年將上升至 6%.

儘管 flexible AMOLED 屏幕市場上在 2017 年就已經有了平面和曲面屏幕, 但大多數 flexible AMOLED 面板供貨商還是計劃在幾年內將可折迭 AMOLED 投入量產.

「這項技術非常巧妙, 即使手機關閉或折迭時, 溫度感測也會運行, 如果溫度過低, 屏幕開始變形, 樞紐變熱, 達成自動更正. 」GSMArena 於周一 (13 日) 時報導.

flexible AMOLED 顯示器已經迅速進入了旗艦智能手機顯示器市場, 面板廠商願意提供具有創新外形的差異化產品, 這增加了高階產品銷售的利潤率. 第一批帶折迭式 AMOLED 屏幕的智能手機預計將在年底前推出.

製造商方面, 三星顯示器自 2013 年以來展示了單折和雙摺的 AMOLED 顯示器. 該公司預計將於 2018 年為三星電子 (005930-KS) 量產首款可折迭 AMOLED 屏幕.

友達 (2409-TW) 開發出 5 英寸 1280x720 AMOLED 顯示屏, 具有 4 毫米的雙向彎曲半徑. 該公司表示, 它可在不中斷的情況下彎曲超過 150 萬次. 它包括一個整合的觸控感測器和 4H 包膜.

京東方開發了 7.56 英寸 2048x1536 可折迭 AMOLED 顯示器原型, 其彎曲半徑為 5 毫米, 可靠地彎曲 10 萬次而不會斷裂.

手機廠商方面, 據消息人士透露, 華為已經向三星下訂了 6.9 英寸 AMOLED 屏幕的訂單. 年底即將到來的 Mate 20 預期將搭載 6.9 英寸 AMOLED 顯示屏.

目前的智能手機品牌專註於增加顯示器尺寸和比例,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智能手機的可用性. 這些新型可折迭屏幕將主要用於大尺寸高階手機, 具有結合了智能手機和平板計算機可用性的可變形顯示屏. 然而, 這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售價.

钜亨網

4.TrendForce: Micro LED & Mini LED商機2022年產值近14億美元;

根據TrendForce LED研究 (LEDinside) 最新報告, 預估至2022年Micro LED以及Mini LED的市場產值將會達到13.8億美元.

在2018年各大消費性電子或顯示技術展會中, Micro LED顯示器以及Mini LED背光技術無疑是鎂光燈的焦點. 包括三星, 索尼, 友達等大廠皆展示相關的概念性產品, 三星甚至也傳出希望量產超大尺寸的Micro LED電視, 帶動更多廠商投入開發.

新型技術將加速Micro LED的開發時程, LEDinside研究協理儲於超指出, 目前Micro LED 仍面臨層層技術瓶頸, 包括磊晶與晶片, 轉移, 全彩化, 電源驅動, 背板及檢測與修複技術六大面向. 過去普遍認為最大瓶頸是轉移技術, 但隨著各種轉移方案陸續問世, 如Pick & Place轉移, 流體組裝, 雷射轉印, 以及滾輪轉印等, 可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具成本競爭力的技術方案出現, 將有機會加速Micro LED的開發進程.

根據LEDinside觀察, Micro LED技術初期將有機會導入至特殊的顯示應用產品, 特別是LCD或是OLED顯示器無法達到的規格, 將由Micro LED技術補足. 包括對於亮度要求較高的AR微型投影裝置, 車用HUD投影應用, 乃至超大型的顯示廣告牌, 短期內將會陸續見到Micro LED技術逐漸導入. LEDinside預估, 至2022年Micro LED產值將會達到6.94億美元.

Mini LED高階背光市場需求看旺, 考慮現階段Micro LED技術仍有許多技術壁壘需要克服, 許多廠商在2018年先推出Mini LED背光方案, 希望能吸引市場買氣. LEDinside預估, 2018年下半年將會陸續見到採用Mini LED背光技術的顯示器問世, 2022年Mini LED的產值將會達到6.89億美元.

有別於傳統的LED背光, Mini LED晶片尺寸更小, 並搭配直下式背光與區域點亮的技術, 因此對於LED晶片的消耗量將會呈現倍數增長, 成為支撐需求的重要應用.

然而, 對於主流的顯示器產品而言, 短期內Mini LED背光的成本結構仍然過高, 加上還有散熱, 耗電等問題待解決, 因此未來能夠切入的市場仍然以消費性的高階產品為主, 例如電競筆電, 電競桌上型屏幕或特殊應用的屏幕, 以及講求高解析, 高對比度, 高色飽的高階電視等利基型產品. 這類型產品對於規格相對重視, 且價格敏感度較低, 將成為各家廠商利用Mini LED背光實現技術差異化的主要戰場. CTIMES

5.中國液晶面板供給過剩, LG Display創2011年新低;

韓國前鋒報報導, Eugene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Lee Seung-woo 6月22日以全年度將因液晶面板供給過剩而繳出虧損成績單為由, 將LG Display( 簡稱: LGD)目標價自29,000韓圜降至24,000韓圜, 重申投資評等為「觀望」.

Lee指出, LGD若如期執行中國投資計劃, 明年可能也很難轉虧為盈. 他預估LGD第2季營損將達2,500億韓圜, 全年度營損預估為7,110億韓圜.

BusinessKorea 6月22日報導, 受中國液晶面板供給過剩的影響, LGD坡州廠, 龜尾廠下半年預料將大幅裁員. LGD南韓員工總數目前為33,000人, 高於Samsung Display的23,000人.

報導指出, LGD今年度營損恐將高達1兆韓圜(相當於9.0億美元). 去年出貨量超越LGD的京東方因從中國政府取得累計達1.4兆韓圜(相當於12.6億美元)的補助, 2011年迄今營益始終呈現正數.

TCL集團 (000100)5月22日宣布擬於中國深圳市斥資人民幣426.83億元打造第11代的8K(65吋, 70吋, 75吋)與OLED(65吋, 75吋)顯示器件生產線.

LG Display ADR(LPL. US)6月21日下跌4.72%, 收8.48美元, 創2011年10月7日以來收盤新低; 今年迄今下跌38.37%.

截至6月22日下午1時41分為止, LGD(034220.KS)下跌1.06%, 報18,750韓圜; 開盤迄今最低跌至18,550韓圜, 創2011年10月5日以來新低. 精實新聞

6.默克正式啟用OLED技術中國中心

中國越來越多的OLED產線將陸續進入量產, 未來幾年內OLED材料的需求量將不斷攀升. 作為液晶材料大廠的默克不想錯過這一新增長點, 正在中國積極布局OLED材料市場. 6月20日, 在默克350周年亞太地區慶典之際, 默克正式啟用了OLED技術中國中心.

'實際上, 兩三年前默克已經開始推行該中心的一些工作——為客戶提供實現OLED應用開發創新的解決方案. ' 默克OLED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鄒明釗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透露.

因為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大為不同. 液晶單體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達到均勻穩定的液晶形態從而形成混合液晶, 經過面板廠商測試驗證之後即可使用. 但是OLED器件共有十幾層材料薄膜, 每一層薄膜有多種材料可供選擇, 而且不同膜層之間會相互影響, 甚至每一層膜厚也會影響最終器件的效能, 所以面板廠商很難找到合適的排列組合.

正因為膜層排列, 膜厚以及供應商多元化的影響, 很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 OLED材料本身性能很好, 但是由於在不適合的排列組合當中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讓廠商誤以為該OLED材料性能很差.

這也在困擾著OLED材料廠商. 每一家OLED材料廠商資源有限, 不可能做所有的材料, 更多的時候只做最擅長的材料, 而不同面板廠商的器件結構各不相同, 同樣一種材料獲得不同廠商的反饋可能大相徑庭.

此前, 默克也遇到過上述的一些情形, 深有感觸. 鄒明釗說, 表面上看, OLED器件只有十幾層材料薄膜, 但是每一層材料有多種選擇, 不同膜層的排列組合可能有上千種, 如果再加上膜厚的影響, 理論上可能有上百萬種排列組合,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系統的實驗室來篩選合適的材料.

據介紹, 默克OLED技術中國中心建有一條2.5代OLED實驗線, 默克可以根據面板廠商提供的材料樣品生產出OLED器件樣品, 並進行OLED光電特性, 壽命測試.

默克OLED技術中國中心扮演了材料廠商和面板廠商的連接器. 該中心將為本地客戶提供實現OLED應用開發創新的定製化解決方案, 為OLED設備製造商提供先進裝置和清潔空間. 客戶可以利用這一合作平台, 與默克共同為OLED顯示產品打造理想的解決方案. 鄒明釗舉例說, 如果面板廠商點亮了OLED樣品, 但是樣品比三星S8屏幕效能低一半, 壽命少一半, 亮度不夠亮, 顏色不夠鮮豔等. 面板廠商希望提升OLED效能, 可以提出一些具體需求, 然後和默克一起在OLED技術中國中心尋找符合需求的材料和膜層結構.

其實, 不只是默克, 韓國, 美國, 日本OLED材料廠商都有設立類似的OLED技術應用中心. 鄒明釗指出, 其他廠商都把OLED技術應用中心設在本國, 而默克是最開放的, 默克是第一家設立OLED技術中國中心的外資企業. 這反映出默克以客戶為中心, 致力於開發可靠, 高效的高純度OLED材料, 支援客戶打造創新產品, 滿足市場需求. 電子資訊產業網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