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在丹麦的全球创新中心
5月的最后一天, 丹麦西北部城市锡尔克堡迎来一场庆典. 丹麦外交部国务秘书Susanne, 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商务处商务参赞张舒静, 丹麦风能工业协会CEO Jan Hylleberg, 丹麦风电 '教父' Henrik Stiesdal 等人专程赶来参加.
这是为一家中国企业和中丹风电行业交流所举行的庆典. 来自中国的能源企业——远景在丹麦建立的全球创新中心(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简称GIC)迎来了10周年生日并举行了新址开业仪式.
如今, 远景丹麦全球创新中心已是中国企业在丹麦规模最大的研发机构. 正如Susanne致辞时所说: '远景丹麦GIC 10年来的发展, 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与丹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深化合作所走过的道路. '
为什么设立全球创新中心
10年前, 当风电在中国刚刚走上规模化发展征程的时候, 作为初创公司的远景选择在风电故乡丹麦建立全球创新中心被认为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 10年后, 这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已经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在远景创始人兼CEO张雷的眼中, 可再生能源的本质是技术. 或许正是基于这一判断, 使远景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了 '技术' 思维和 '创新' 烙印. 而张雷早年的留学经历, 也使远景从一开始就站在国际视野的角度思考整个行业的历史, 现在和未来, 并通过积极配置全球创新资源, 抢占先机.
Anders V. Rebsdorf 是远景丹麦GIC的负责人, 曾就职于全球著名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歌美飒和维斯塔斯, 是远景在欧洲的第一位员工.
远景丹麦全球创新中心负责人Anders V. Rebsdorf
'目前, GIC拥有45名在风电行业平均拥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 在核心风力发电机组系统研发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这使得我们可以基于市场需求, 产品可靠性进行设计创新. ' Anders V. Rebsdorf说.
在Anders V. Rebsdorf介绍中, 我们得知了GIC 10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从开发两叶片Game Changing风机, 到奠基远景核心的3MW和4MW风机平台;从叶片材料, 发电机制冷等技术迭代, 到致力于全球领先的超导风力发电机研发.
远景能源副总经理王晓宇的回答或许是对远景当初选择在丹麦建立全球创新中心的最好诠释. '与国内早期的一些风电整机商单纯买特许权的做法不同, 远景在创立之初就坚定地要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力争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而远景丹麦GIC正是破解风电关键技术黑匣子的 '大脑' . '
'同样, 远景也并没有强调全产业链. 对我们来讲, 生产不是最重要的, 开发, 设计以及摸清背后的设计理念, 原理和技术边界, 才是最重要的. ' 王晓宇说.
据了解, 今年国内有风机企业也开始筹备在丹麦建立创新和研发中心, 借助 '外脑' 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
为什么选择丹麦
如果说, 荷兰是历史上的 '风车王国' ;那么, 丹麦就是现代风电的故乡. 驱车在丹麦的公路, 会时不时与成片的白色风车不期而遇. 风电不仅成为丹麦的支柱产业之一, 也成为 '童话王国' 的美妙风景.
丹麦国土面积约为山东省面积的1/4, 人口仅为北京市常住人口的1/4.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 '小国' , 却有超过3万人直接从事风电工作, 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风电产业集群. 2017年, 丹麦风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3.6%, 创历史新高.
世界上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诞生于丹麦. 如今, 丹麦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风电设备生产国之一. 1991年, 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场建于丹麦, 目前, 绝大部分的欧洲海上风机均由丹麦风机制造商制造.
据远景丹麦GIC相关人士介绍, 锡尔克堡东北部是维斯塔斯的总部和研发中心, 西部是维斯塔斯的工厂, 向南驱车1小时能达到西门子的丹麦基地, 附近还有奥尔堡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由于汇聚了全球风机领导厂商, 拥有世界顶尖的试验设备, 锡尔克堡所在的日德兰半岛已成为全球风机研发的中枢地带.
王晓宇说, 远景的人才架构理念是哪里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 哪里就是建设的重点. GIC主要聚焦在风机领域, 之所以选择丹麦, 选择锡尔克堡, 正是因为这里汇聚了全球顶尖的风电人才. 借助丹麦的全球人才和智力资源, 远景丹麦GIC对远景风电产品创新和战略布局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直线距离约9000公里, 6个小时的时差, 却没有阻隔锡尔克堡与远景上海总部的协同创新.
GIC 不仅立足于长远的前瞻技术研发, 也协同远景全球其他部门解决当下的技术难题. '几年前, 欧洲就已经开始讨论风机噪音的问题, 但当时中国市场还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 现在, 中国已开始广泛关注风机噪音问题, GIC在这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技术积累, 可以很好地为中国市场提供解决方案. ' Anders V. Rebsdorf举例说.
为什么GIC能聚拢专才
Anders V. Rebsdorf至今还记得当初张雷打电话邀请他加盟远景时的情景. 他当时对远景一无所知, 最终被张雷 '以可再生能源解决人类未来挑战' 的激情所感染, 接受了邀请.
目前, GIC由80%的外籍员工和20%的中国员工组成. 外籍员工中包括丹麦, 德国的优秀工程师, 汇聚了顶尖的风机系统工程师, 风机载荷工程师, 电控工程师等各个领域专才.
远景丹麦的全球创新中心
在Anders V. Rebsdorf看来, 只有正确的人, 才能把事业推向顶峰. 作为一家雇用众多外国工程师的中国能源公司, 远景致力于寻找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专家, 就是希望借助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理念为行业带来颠覆和改变.
Michael是远景丹麦GIC风机载荷首席工程师. 他告诉记者: '之前, 在跨国巨头企业工作, 如果想实践一个技术创新的想法, 需要很长的流程. 而在远景, 有了创新的想法, 随时就能行动. 这是一家讲效率, 有激情的公司, 能给我们的创造力提供更大的空间. '
在GIC外籍员工那里听到最多的两个字, 就是 '激情' . '张雷是一个有激情有情怀的人, 远景是一家有激情去应对未来能源挑战的公司. '
王晓宇告诉记者: '相比中国员工, 丹麦员工的风机开发经验更丰富, 我们会把更多的概念设计放在丹麦, 和中国市场的需求, 供应链, 大部件支撑之间做充分的迭代. '
然而, 技术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 技术创新需要基于市场需求和产业链配套. '一个好的开发工程师, 一定要深入市场, 深入理解组装的生产线, 供应商的条件约束. GIC核心技术工程师都在上海常驻过, 他们懂得如何把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配套更好结合起来. ' 王晓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