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的喧囂與理性;
摘要: 要規劃好技術路徑與演化方向, 是水平整合還是縱向貫通, 是切入已有的供應鏈生態圈還是另起爐灶, 這是持久的考驗.
集微網消息 (記者/艾檬) , 在自動駕駛的賽道上, 既有穀歌, 通用這般的實力唱將, 也有一大批圍繞自動駕駛產業鏈的初創企業相繼湧現. 據不完全統計, 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領域, 全球已有超過240多家初創企業. 而從目前與未來的考驗來看, 技術路線與商業落地是決定勝局的關鍵, 究竟如何能修成正果?
未來的汽車定位
回答這一問題可能首先要明了未來的汽車定位. 有專家認為, 從手機的演變來看, 手機原來只能打電話, 但在APP出現之後, 手機的功能如拍照, 支付, 社交, 學習等開始與手機分離, 手機成為平台. 而汽車也要走類似的道路, 未來的汽車將與AI, 互聯網生活方式深度結合, 演化成一個智慧的移動終端.
因而, 在整體層面上必須解決自動駕駛的問題. 一方面, 這或將整體顛覆現在的汽車形態. 在空客對未來的暢想中提到, 未來底盤與車廂分離, 每個人有個車廂, 想從A點到B點, AI作業系統會自動調配一個家門口附近的底盤過來, 配置一個車廂放在底盤上即可. 這意味著對目前的汽車構造, 將進行一個顛覆性的重新設計, 如駕駛艙沒有了, 甚至整個車廂都是顯示屏等等, 技術的進階成為推手.
這同時引發另一大問題, 即汽車廠商轉變成出行服務廠商. 或許, 全球只有少數幾個類似 '富士康' 的汽車代工廠忙於製造汽車, 而大出風頭的則是出行服務商, 他們來定義汽車的架構甚至個性化服務.
另一方面, 在汽車作業系統的生態爭奪中, 圍繞汽車的應用開發也將大行其道, 何時在汽車上的應用開發如同手機APP那樣一人一電腦就可開發實現, 而不是藉助龐大的GPU+AI晶片等組合來實現, 或是自動駕駛落地時間節點的引擎.
技術路線的發力
在技術路線與和核心產品方面, 顯而易見, 與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不同, 國內初創企業大多將技術路線專註於某一些軟體或是硬體, 例如感測器, 晶片, 演算法等.
在感測器層面, 從目前高級駕駛輔助 (ADAS) 等產品來看, 一方面需要毫米波雷達, 雷射雷達, CMOS映像感測器不斷在性能, 成本, 功耗上精進, 另一方面, 這些感測器的融合處理將成為一大熱點, 誰能率先發揮 '集體' 的力量誰就擁有更多的主導權.
晶片的著力點在於如何將汽車AI晶片的算力不斷提升, 功耗不斷降低, 技術供給的速度要與產業發展的速度匹配, 不斷匹配所需的性能, 功耗, 演算法, 成本要求才能合拍. 最終達到自動駕駛的 '臨界點' , 也就成為晶片的 '爆發點' .
反觀演算法, 演算法的成熟度還要不斷提升, 但長久來看演算法穩定了之後會趨於開源化. 在這段時間內總會發現一些特定場景的演算法開源化之後, 價值被更具市場能力的公司獲取, 同時出現新的挑戰演算法需要克服.
當然, 既然走上了技術這條路, 就要規劃好技術路徑與演化方向, 是水平整合還是縱向貫通, 是切入已有的供應鏈生態圈還是另起爐灶, 這是持久的考驗.
有分析認為, 自動駕駛市場正在形成巨頭與創業者共舞和互補的商業新生態, 那些在自身垂直細分領域具備優勢的初創企業將逐漸成為大平台企業供應鏈的一環, 即自動駕駛在未來會越來越像是如今的手機行業, 創業者更多是在關注各個細分領域, 大平台企業未來則整合這些細分領域的推動者.
商業落地的方向
有研究報告顯示, 到2050年, 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和移動共用出行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萬億美元, 其中基於自動駕駛汽車提供的打車服務將達4萬億美元, 快遞和商業物流服務將達3萬億美元. 雖然外界的期望和呼聲很高, 但在所謂的獨角獸頻繁出現, 如今估值存在嚴重泡沫的情況下, 這些所謂的初創企業具備多少的營收和盈利能力, 實現商業化落地?
據蓋世汽車網分析, 從目前市場情況看, 以ADAS技術和產品為主的初創企業在商業落地方面, 一是直擊, 與整車廠和Tier 1合作, 通過前裝直接裝車, 這顯然較長時間的磨合和協同合作; 二是側擊, 以後裝方式挺進, 走後裝到前裝的迂迴路線, 而這些企業已經收穫了一些市場訂單.
而另一批將自動駕駛作為終極發展方向的初創企業, 最終的規劃是將自動駕駛技術在出行領域落地, 這類初創企業將通過車企代工生產相對簡單的自動駕駛物流或共用車輛, 投入出行領域並進行運營和維護.
在自動駕駛領域, 有太多的機會和激進, 也有不少的投機和冒險, 但掙快錢容易, 想要在這一賽道上航行, 唯有擁有自主創新.
2.IC insights:IoT終端應用 車聯網成長最強勁;
集微網消息, IC insights最新報告指出, 今年物聯網 (IoT) 市場總產值將上看939億美元, 其中成長幅度最高為車聯網市場, 預期將成長21.6% 至45億美元. 並預測車聯網領域在2016~ 2021年的年複合成長率 (CAGR) 將可望上看22.9% , 將為物聯網市場當中成長最為強勁的終端應用.
IC insights預期, 今年物聯網市場總產值可望達到939億美元, 其中成長最為迅速的則為車聯網市場, 成長幅度為21.6% 達到45億美元. 其次則由工業物聯網位居第二, 成長幅度17.7% 至359億美元.
位居第三的智能家庭產品, 今年則可望成長16% 至29億美元, 另外穿戴產品則年增12.4% 至118億美元. 至於智能城市領域則將成長7% 至388億美元, IC insights表示, 智能城市包含公共基礎建設, 如道路, 橋樑, 路燈, 電廠等設施都將導入智能化功能.
放眼至2021年, 車聯網將可望是帶動物聯網成長的領頭羊. IC insights預測, 2016~ 2021年當中, 車聯網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22.9% , 將是物聯網領域當中成長最強勁的市場.
IC insights表示, 車聯網之所以會被視為成長最迅速的市場, 原因在於汽車正不斷提升安全性, 舉凡定位系統, 道路狀況提示, 輔助駕駛功能及車用通訊等功能都與車聯網領域相關, 另外資通訊娛樂系統也同樣需要使用聯網接收訊息, 因此看好車聯網市場將快速成長.
同時IC insights也下修工業物聯網, 穿戴, 智能家庭應用等領域的年複合成長率, 其中工業物聯網從原先預測的18.7% 降至17.8% ; 穿戴則從12.8% 下降到11.9% ; 智能家庭為16.8% 降到14.8% .
3.車聯網大爆發! 台灣IC設計廠啖商機各顯神通;
研調機構IC insights看好車聯網市場將可望快速成長, 其中車聯網又以感測器, 無線通訊, 駕駛輔助系統, 資通訊娛樂等領域組成, 台灣IC設計廠如聯發科, 瑞昱, 偉詮電, 淩陽, 威盛等廠商已經先後搶進布局, 未來有機會成為車聯網市場崛起後的受惠者.
汽車未來將可望變得愈來愈智慧化, 從行車安全層面切入, 汽車現在已經逐步導入車道偏移, 自動跟車等先進駕駛輔助 (ADAS) 功能, 未來將可望提升成自動駕駛, 至於車內配備部分, 資通訊娛樂系統整合藍芽功能, 藉此連接手機, 穿戴裝置也愈加普遍, 未來將可望加入5G功能, 讓汽車可連接雲端接收安全資訊及娛樂系統等.
台灣IC設計龍頭大廠聯發科目前端出Autus車用平台, 當中包含車載資通訊系統, 車用資訊娛樂系統, 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 視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應用進攻車用晶片市場.
據了解, 聯發科目標劍指前裝市場, 但前裝市場認證期長達3~ 5年, 因此短期內難見車用類別挹注營收.
瑞昱則以擅長的乙太網路 (Ethernet) 進軍車用領域, 由於未來汽車大量導入ADAS系統, 將會接收到外部大量資訊, 因此需要穩定, 高頻寬的傳輸工具將資料傳送至車載處理器進行運算.
據了解, 瑞昱已經成功打進前裝車用市場, 並切入歐洲汽車品牌市場, 並將於今年底開始少量出貨, 明年上半年將放量挹注營收. 業界看好, 瑞昱為乙太網路全球市佔龍頭, 在打入歐洲品牌後, 未來將有機會再度拿下其他汽車品牌, 帶動瑞昱業績向上成長.
至於偉詮電則選擇進攻ADAS, 並成功以智慧鏡頭處理器打進商用車及轎車市場, 預計今年底前將可望開始量產出貨; 淩陽在ADAS, 車用資通訊娛樂系統有所著墨, 現在也成功攜手百度打造車用資通訊娛樂系統, 未來可望切入中國大陸車用市場.
威盛在成功轉型後, 現在也以人工智慧積極切入各項領域, 現在也成功以自動駕駛平台打進中國大陸公車市場, 威盛在機器視覺也有所布局, 可將產品整合至車用平台, 用來做周遭人車物等偵測, 營運前景光明.
(工商時報)
4.數字化每輛車 華為發布OceanConnect車聯網平台
華為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2018國際消費電子資訊及通信博覽會 (CEBIT 2018) 」上發布OceanConnect車聯網平台, 致力於驅動車輛的智能化網聯, 車廠的服務化轉型和交通的智能化演化.
華為雲核心網產品線總裁馬海旭 (左) 發布OceanConnect車聯網平台.
車聯網引發ICT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 車聯網平台是驅動車企數字化轉型的關鍵ICT基礎設施, 是智能網聯車的「數字引擎」, 華為OceanConnect車聯網平台為車企轉型提供「四個使能」: 聯接使能, 數據使能, 生態使能和演化使能.
聯接: 為汽車提供安全可靠聯接, 支撐億級海量連接和百萬級高並發; 通過全球可達的公有雲部署能力, 滿足車企業務全球化運營需求.
數據: 通過對車況和駕駛行為等車輛大數據的採集與分析, 在雲上實現人和車的數字畫像 (Digital Twins) , 通過精準車主駕駛行為及出行場景分析, 使能智能內容分發和業務推薦.
生態: 通過數據和業務分離結構, 幫助車企掌控數字資產, 匯聚第三方內容和應用生態, 構築以車企為中心的生態系統.
演化: 車聯網平台與V2X協同發展, 從單車智能到車, 路協同智能, 使能未來智能交通, 提升社會交通整體的安全性和效率.
華為雲核心網產品線總裁馬海旭在發言中表示: 「車聯網引發ICT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 實現數字化汽車和智能化服務, 支撐汽車行業的轉型和變革. 平台是車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為致力於構建人, 車, 路以及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成為全球車企的首選戰略合作夥伴. 」
截至目前, 華為與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前裝車聯網項目, 首款基於華為OceanConnect車聯網平台的車型DS 7已上線中國, 歐洲地區, 為消費者提供創新的出行服務.
此外, 與中國一汽集團, 廣汽集團在車聯網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和聯合創新, 未來, 華為將持續深耕車聯網領域, 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C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