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喧嚣与理性;

1.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喧嚣与理性; 2.IC insights:IoT终端应用 车联网成长最强劲; 3.车联网大爆发! 台湾IC设计厂啖商机各显神通; 4.数字化每辆车 华为发布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

1.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喧嚣与理性;

摘要: 要规划好技术路径与演进方向, 是水平整合还是纵向贯通, 是切入已有的供应链生态圈还是另起炉灶, 这是持久的考验.

集微网消息 (记者/艾檬) , 在自动驾驶的赛道上, 既有谷歌, 通用这般的实力唱将, 也有一大批围绕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初创企业相继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 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领域, 全球已有超过240多家初创企业. 而从目前与未来的考验来看, 技术路线与商业落地是决定胜局的关键, 究竟如何能修成正果?

未来的汽车定位

回答这一问题可能首先要明了未来的汽车定位. 有专家认为, 从手机的演变来看, 手机原来只能打电话, 但在APP出现之后, 手机的功能如拍照, 支付, 社交, 学习等开始与手机分离, 手机成为平台. 而汽车也要走类似的道路, 未来的汽车将与AI, 互联网生活方式深度结合, 演化成一个智慧的移动终端.

因而, 在整体层面上必须解决自动驾驶的问题. 一方面, 这或将整体颠覆现在的汽车形态. 在空客对未来的畅想中提到, 未来底盘与车厢分离, 每个人有个车厢, 想从A点到B点, AI操作系统会自动调配一个家门口附近的底盘过来, 配置一个车厢放在底盘上即可. 这意味着对目前的汽车构造, 将进行一个颠覆性的重新设计, 如驾驶舱没有了, 甚至整个车厢都是显示屏等等, 技术的进阶成为推手.

这同时引发另一大问题, 即汽车厂商转变成出行服务厂商. 或许, 全球只有少数几个类似 '富士康' 的汽车代工厂忙于制造汽车, 而大出风头的则是出行服务商, 他们来定义汽车的架构甚至个性化服务.

另一方面, 在汽车操作系统的生态争夺中, 围绕汽车的应用开发也将大行其道, 何时在汽车上的应用开发如同手机APP那样一人一电脑就可开发实现, 而不是借助庞大的GPU+AI芯片等组合来实现, 或是自动驾驶落地时间节点的引擎.

技术路线的发力

在技术路线与和核心产品方面, 显而易见, 与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不同, 国内初创企业大多将技术路线专注于某一些软件或是硬件, 例如传感器, 芯片, 算法等.

在传感器层面, 从目前高级驾驶辅助 (ADAS) 等产品来看, 一方面需要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CMOS图像传感器不断在性能, 成本, 功耗上精进, 另一方面, 这些传感器的融合处理将成为一大热点, 谁能率先发挥 '集体' 的力量谁就拥有更多的主导权.

芯片的着力点在于如何将汽车AI芯片的算力不断提升, 功耗不断降低, 技术供给的速度要与产业发展的速度匹配, 不断匹配所需的性能, 功耗, 算法, 成本要求才能合拍. 最终达到自动驾驶的 '临界点' , 也就成为芯片的 '爆发点' .

反观算法, 算法的成熟度还要不断提升, 但长久来看算法稳定了之后会趋于开源化. 在这段时间内总会发现一些特定场景的算法开源化之后, 价值被更具市场能力的公司获取, 同时出现新的挑战算法需要克服.

当然, 既然走上了技术这条路, 就要规划好技术路径与演进方向, 是水平整合还是纵向贯通, 是切入已有的供应链生态圈还是另起炉灶, 这是持久的考验.

有分析认为, 自动驾驶市场正在形成巨头与创业者共舞和互补的商业新生态, 那些在自身垂直细分领域具备优势的初创企业将逐渐成为大平台企业供应链的一环, 即自动驾驶在未来会越来越像是如今的手机行业, 创业者更多是在关注各个细分领域, 大平台企业未来则整合这些细分领域的推动者.

商业落地的方向

有研究报告显示, 到2050年, 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和移动共享出行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 其中基于自动驾驶汽车提供的打车服务将达4万亿美元, 快递和商业物流服务将达3万亿美元. 虽然外界的期望和呼声很高, 但在所谓的独角兽频繁出现, 如今估值存在严重泡沫的情况下, 这些所谓的初创企业具备多少的营收和盈利能力, 实现商业化落地?

据盖世汽车网分析,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 以ADAS技术和产品为主的初创企业在商业落地方面, 一是直击, 与整车厂和Tier 1合作, 通过前装直接装车, 这显然较长时间的磨合和协同合作; 二是侧击, 以后装方式挺进, 走后装到前装的迂回路线, 而这些企业已经收获了一些市场订单.

而另一批将自动驾驶作为终极发展方向的初创企业, 最终的规划是将自动驾驶技术在出行领域落地, 这类初创企业将通过车企代工生产相对简单的自动驾驶物流或共享车辆, 投入出行领域并进行运营和维护.

在自动驾驶领域, 有太多的机会和激进, 也有不少的投机和冒险, 但挣快钱容易, 想要在这一赛道上航行, 唯有拥有自主创新.

2.IC insights:IoT终端应用 车联网成长最强劲;

集微网消息, IC insights最新报告指出, 今年物联网 (IoT) 市场总产值将上看939亿美元, 其中成长幅度最高为车联网市场, 预期将成长21.6% 至45亿美元. 并预测车联网领域在2016~ 2021年的年复合成长率 (CAGR) 将可望上看22.9% , 将为物联网市场当中成长最为强劲的终端应用.

IC insights预期, 今年物联网市场总产值可望达到939亿美元, 其中成长最为迅速的则为车联网市场, 成长幅度为21.6% 达到45亿美元. 其次则由工业物联网位居第二, 成长幅度17.7% 至359亿美元.

位居第三的智能家庭产品, 今年则可望成长16% 至29亿美元, 另外穿戴产品则年增12.4% 至118亿美元. 至于智能城市领域则将成长7% 至388亿美元, IC insights表示, 智能城市包含公共基础建设, 如道路, 桥梁, 路灯, 电厂等设施都将导入智能化功能.

放眼至2021年, 车联网将可望是带动物联网成长的领头羊. IC insights预测, 2016~ 2021年当中, 车联网市场的年复合成长率将达到22.9% , 将是物联网领域当中成长最强劲的市场.

IC insights表示, 车联网之所以会被视为成长最迅速的市场, 原因在于汽车正不断提升安全性, 举凡定位系统, 道路状况提示, 辅助驾驶功能及车用通讯等功能都与车联网领域相关, 另外资通讯娱乐系统也同样需要使用联网接收讯息, 因此看好车联网市场将快速成长.

同时IC insights也下修工业物联网, 穿戴, 智能家庭应用等领域的年复合成长率, 其中工业物联网从原先预测的18.7% 降至17.8% ; 穿戴则从12.8% 下降到11.9% ; 智能家庭为16.8% 降到14.8% .

3.车联网大爆发! 台湾IC设计厂啖商机各显神通;

研调机构IC insights看好车联网市场将可望快速成长, 其中车联网又以感测器, 无线通讯, 驾驶辅助系统, 资通讯娱乐等领域组成, 台湾IC设计厂如联发科, 瑞昱, 伟诠电, 凌阳, 威盛等厂商已经先后抢进布局, 未来有机会成为车联网市场崛起后的受惠者.

汽车未来将可望变得愈来愈智慧化, 从行车安全层面切入, 汽车现在已经逐步导入车道偏移, 自动跟车等先进驾驶辅助 (ADAS) 功能, 未来将可望提升成自动驾驶, 至于车内配备部分, 资通讯娱乐系统整合蓝牙功能, 借此连接手机, 穿戴装置也愈加普遍, 未来将可望加入5G功能, 让汽车可连接云端接收安全资讯及娱乐系统等.

台湾IC设计龙头大厂联发科目前端出Autus车用平台, 当中包含车载资通讯系统, 车用资讯娱乐系统, 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视觉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应用进攻车用晶片市场.

据了解, 联发科目标剑指前装市场, 但前装市场认证期长达3~ 5年, 因此短期内难见车用类别挹注营收.

瑞昱则以擅长的乙太网路 (Ethernet) 进军车用领域, 由于未来汽车大量导入ADAS系统, 将会接收到外部大量资讯, 因此需要稳定, 高频宽的传输工具将资料传送至车载处理器进行运算.

据了解, 瑞昱已经成功打进前装车用市场, 并切入欧洲汽车品牌市场, 并将于今年底开始少量出货, 明年上半年将放量挹注营收. 业界看好, 瑞昱为乙太网路全球市占龙头, 在打入欧洲品牌后, 未来将有机会再度拿下其他汽车品牌, 带动瑞昱业绩向上成长.

至于伟诠电则选择进攻ADAS, 并成功以智慧镜头处理器打进商用车及轿车市场, 预计今年底前将可望开始量产出货; 凌阳在ADAS, 车用资通讯娱乐系统有所着墨, 现在也成功携手百度打造车用资通讯娱乐系统, 未来可望切入中国大陆车用市场.

威盛在成功转型后, 现在也以人工智慧积极切入各项领域, 现在也成功以自动驾驶平台打进中国大陆公车市场, 威盛在机器视觉也有所布局, 可将产品整合至车用平台, 用来做周遭人车物等侦测, 营运前景光明.

(工商时报)

4.数字化每辆车 华为发布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

华为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2018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 (CEBIT 2018) 」上发布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 致力于驱动车辆的智能化网联, 车厂的服务化转型和交通的智能化演进.

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总裁马海旭 (左) 发布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

车联网引发ICT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车联网平台是驱动车企数字化转型的关键ICT基础设施, 是智能网联车的「数字引擎」, 华为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为车企转型提供「四个使能」: 联接使能, 数据使能, 生态使能和演进使能.

联接: 为汽车提供安全可靠联接, 支撑亿级海量连接和百万级高并发; 通过全球可达的公有云部署能力, 满足车企业务全球化运营需求.

数据: 通过对车况和驾驶行为等车辆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在云上实现人和车的数字画像 (Digital Twins) , 通过精准车主驾驶行为及出行场景分析, 使能智能内容分发和业务推荐.

生态: 通过数据和业务分离结构, 帮助车企掌控数字资产, 汇聚第三方内容和应用生态, 构筑以车企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演进: 车联网平台与V2X协同发展, 从单车智能到车, 路协同智能, 使能未来智能交通, 提升社会交通整体的安全性和效率.

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总裁马海旭在发言中表示: 「车联网引发ICT与汽车行业深度融合, 实现数字化汽车和智能化服务, 支撑汽车行业的转型和变革. 平台是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为致力于构建人, 车, 路以及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成为全球车企的首选战略合作伙伴. 」

截至目前, 华为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前装车联网项目, 首款基于华为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的车型DS 7已上线中国, 欧洲地区, 为消费者提供创新的出行服务.

此外, 与中国一汽集团, 广汽集团在车联网领域展开战略合作和联合创新, 未来, 华为将持续深耕车联网领域,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CTIMES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