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難成英特爾, 輝達 | 但AMD技術也不如台積電, 三星

1.難成為英特爾, 輝達 但AMD技術也不如台積電, 三星; 2.AMD新Navi系列或專為PS5定製: 最快2020年推出; 3.AMD: 不會跳過Zen 4處理器

1.難成為英特爾, 輝達 但AMD技術也不如台積電, 三星;

近期處理器 CPU 及映像處理器 GPU 業界出現了多起人事變動, 看起來各人事變動似乎不相干, 但又似乎暗藏玄機.

超威公司 AMD (AMD-US) 前 GPU 研髮長 Raja Koduri 今年初跳槽到英特爾 Intel (INTC-US) 後, CPU 新 Ryzen 系列設計師 Jim Keller 及全球 營銷長 Chris Hook 也陸續追隨著 Koduri.

Raja Koduri / 圖: AMD

此後, AMD 新 GPU 研髮長 David Wang 便在台北計算機展 Computex 上含蓄的譴責了之前開發速度不夠快, AMD 高層 Forrest Norrod 也在 The Information 上譴責了 Koduri 浪費了公司的 GPU 開發時辰, 似乎把 Koduri 變成了代罪羔羊, 為 AMD 近期的開發失利找借口.

爾後, 英特爾便宣布將於 2020 年推出自己的 GPU, 與 AMD 和輝達 Nvidia (NVDA-US) 在 GPU 領域大戰一場.

投資人的問題浮現: AMD 到底的長期策略是什麼?

據 Gizmodo 數據顯示, AMD 目前是 Xbox 及 PlayStation 兩大遊戲機的獨家晶片供貨商. AMD 於 2016 年 6 月推出的 Radeon RX 460 GPU 雖然打著「終端遊戲玩家」的營銷策略, 但有消息指出其開發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為了大客戶蘋果公司 Apple (AAPL-US).

著名作家 Jason Evangelho 指出 Radeon RX 就是為了 2016 年蘋果的 Macbook Pro 筆電而開發, 而 2017 年推出的 Vega 同樣也是為了蘋果的 iMac 而設計.

AMD Ryzen CPU 產品推銷圖 / 圖: AMD

雖然 AMD 的營銷策略是初階電玩家及低耗用戶, 但於 2017 年 6 月推出的 iMac Pro 便是使用 AMD 的 Vega Pro 56 GPU, 而在 2017 年 8 月 AMD 才推出了大眾化的 RX Vega.

著名科技分析網站 Tom's Hardware 也提道, Vega 在高速行駛時差了輝達 GeForce GTX 1080 一大截, 這是因為起初的設計就是為了低耗能, 恰恰是 iMac 的特點.

因為賣蘋果是個接單生產的商業模式, 當 AMD 把號稱曆史上最棒的綜合 CPU 及 GPU 公布時, 投資人可別忘了此產品是與英特爾合作的 Kaby Lake-G.

不只接蘋果的單

2016 年 6 月的 E3 上, 微軟 Microsoft (MSFT-US) 推出了新 Xbox One X, 使用的是 AMD GPU 架構 Polaris, 而 Polaris 架構的大眾化零售 Radeon RX 40 0 也隨後上市.

Polaris 是為了遊戲機而設計的, 毛利雖然低, 但量非常大且穩定. 雖然 AMD 未公布詳細數據, 毋庸置疑「接單」的營收大於品牌零售.

AMD 營收分布圖 / 圖: AMD

如讀者繼續做推理, 蘋果也應占 Vega 晶片及 Radeon Pro 的絕大部份營收.

2018 年剛結束的 E3 上雖然未公布 Playstation 5 (PS5) 的索尼 Sony (6758-JP) 卻有傳聞其 PS5 將由 AMD 的 7 奈米 Navi 架構所供應, 而有消息也傳出 Navi 將無法 與輝達的高端 GPU 匹敵, 將走中端路線, 與 Radeon 500 相似.

AMD 產品走中端路線 / 圖: AMD

這也證實了遊戲機的供應為主, 終端零售為輔. 因遊戲機大多無須高端 GPU, 反而較注重能耗.

Evangelho 也爆料, Raja Koduri 離開 AMD 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三分之二的團隊被挪移去滿足 Sony 的訂單, 而非做零售高端 GPU 的開發. 在解決 Sony 的 Navi 問題時, Vega 的設計團隊也就變得更薄弱.

通常晶片的開發是先由計算機開始, 因驅動器 (driver) 無須太多微調, 推出產品後在未遊戲機做頻率 (clock speed) 等校閱, 而不是像 AMD 這樣的反向開發.

這也意味著 AMD 執行長蘇姿豐 (Lisa Su) 的飛思卡爾半導體背景, 已深耕了她的「代工思維」, 走不出品牌的一片天.

如此來說, AMD 便不是英特爾或輝達, 而更像專業代工的台積電 (2330-JP) 或三星 (005930-KR), 但技術很可能不如這 2 間晶圓代工巨頭先進, 同時 AMD 7 奈米並未成熟, 那麼更別提 3 奈米製程.

這也讓投資人猜測, AMD 的營運策略很可能是接單之後, 再按照客戶需求來開發產品, 並非事先生產產品來販賣給客戶, 而 AMD 這個策略似乎已經延續了好幾年.

然而在英特爾進入 GPU 領域後, AMD 未來的道路將會更艱難, 市場分析師認為, AMD 需要更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定位, 才能有效的殺出重圍.

但是兩難的是, AMD 究竟要走 ODM 和接單的道路, 來與三星和台積電競爭, 還是走零售品牌道路與輝達, 英特爾競爭? 估計這二條都是相當難抉擇的道路. 巨亨網

2.AMD新Navi系列或專為PS5定製: 最快2020年推出;

微軟可能會在2020年迎來代號 'Scarlett' 的新Xbox, 而索尼的PS5方面也出現了更多的消息. 根據福布斯的報道, AMD方面此前宣布的新一代GPU架構正是為PS5定製, 而且很有可能索尼這次會採用Ryzen和Navi的獨立搭配, 而非使用CPU和GPU '一體化' 的定製SoC.

根據報道, 作為世界上首款7nm架構的GPU, Navi仍然是在前Radeon技術負責人Raja Koduri的領導下的, 然而隨之而來的代價就是犧牲了Vega架構, 因為Raja不得不將三分之二的研發團隊投入到Navi的開發中去, 導致了Vega在與同期N卡陣營的對決中表現不佳.

而AMD作出這樣的決定也是源於CEO蘇姿豐更青睞半定製業務而非案頭顯卡部門, 目前AMD同蘋果, 微軟和索尼之間都有相當緊密的合作關係.

此前就曾有消息稱, AMD的Navi架構將不會涉足高端產品, 旗艦產品性能對比Vega不會有太大提升, 而7nm的架構將會在功耗和發熱上帶來更加顯著的提升, 而這樣的升級似乎確實更加符合主機產品的需求.

如果此前的消息都屬實的話, 就意味著AMD選擇了和索尼單獨合作, 不惜以犧牲Vega為代價開發Navi, 那麼或許微軟也可能會轉而選擇英偉達, 而且考慮到2020年這個時間點, 老黃也完全能夠提供滿足新一代主機需求的產品. GamerSky遊民星空

3.AMD: 不會跳過Zen 4處理器

英特爾的10nm工藝難產, 7nm工藝尚無蹤影, 而AMD在7nm節點上已經開跑了, 月初的台北電腦展上不僅展示了7nm Vega顯卡核心, 還宣布了7nm Zen處理器, 也就是第二代EPYC處理器, 代號Rome羅馬, 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出樣, 明年發布. 此外, AMD還提到他們的Zen架構不會跳過Zen 4這一代, Zen 3與Zen 5之間還有一代架構.

AMD公司正在舉行EPYC處理器上市一周年慶典, AMD高級副總, 數據中心&嵌入式解決方案部門總經理Forrest Norrod透露了AMD EPYC處理器的一些進展, 去年的14nm Naples處理器已經上市了, 今年已經展示過7nm Zen 2處理器了, 這一次首發用於二代EPYC處理器, 代號為Rome羅馬, 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出樣給客戶.

至於Zen 2核心處理器大規模上市, AMD預計是在2019年, 不過沒有具體時間. 案頭版肯定也會升級到7nm Zen 2架構, 2017, 2018年的Ryzen一代, 二代分別是在3, 4月發布, 2019年大概也會是這個時間點.

7nm Zen 2之後就是Zen 3架構了, 製程工藝會升級到7nm+, 也就是基於EUV光刻工藝的7nm, 目前只知道版代號為Milan米蘭, 不過量產, 上市時間及架構性能等資訊就一無所知了, 大概的時間點是2020年之前.

Zen 3之後呢? 此前AMD官方人員透露過他們已經開始研發Zen 5架構了, 分析稱AMD很可能會跳過Zen 4這一代, 畢竟這個名字在中國不太好聽, 不過Forrest Norrod在這次的慶祝活動上透露AMD不會跳過Zen 4這一代, 在它之後才是Zen 5架構.

當然了, 現在Zen 3架構都是個迷, Zen 4, Zen 5這種還在研發階段的處理器就更沒什麼準確爆料了, 更關鍵的是7nm節點之後的製程工藝還充滿懸念, Globalfoundries還沒有開建5nm晶圓廠的計劃, 也有可能是跳過5nm直奔3nm, 一切都還沒有定論.

快科技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