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半导体投资:产业链机会涌现 | 机构谨慎观望

1.扬杰科技已小批量生产IGBT,每片6寸晶圆可产出1000-1500颗管芯;2.半导体投资群像素描: 产业链机会涌现 机构谨慎观望;3.高铁, 芯片, 区块链, 吉利在出行领域的小心思终于暴露了;4.郭台铭: 中国可以做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5.天津大学柔性射频滤波器让手机 '能屈能伸' ;6.大连化物所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1.扬杰科技已小批量生产IGBT,每片6寸晶圆可产出1000-1500颗管芯;

集微网消息, 近日, 扬杰科技迎来了泓德基金, 凯石基金, 富恩德资产等多家机构前来调研, 扬杰科技副总经理, 董事会秘书梁瑶和证券与证券投资部张孔欣回答机构投资者问题.

扬杰科技表示, 公司于2018年3月控股一条位于宜兴的6寸晶圆线, 该生产线目前已能够小批量生产IGBT芯片, 公司正在积极规划8寸线, 储备8寸晶圆, IGBT技术人才. 未来三年, 公司将逐年提升研发费用投入占比, 保持5%以上, 伴随大尺寸晶圆, 碳化硅晶圆, 高端器件产线的建设, 吸引海内外一流半导体技术, 研发人才, 快速提升研发板块对公司的贡献占比, 推进公司从之前生产, 销售的两翼格局, 转换成研发, 生产, 销售三足鼎立的强大势态.

以下是扬杰科技与投资者问答实录:

投资者: 公司2018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存货由年初的2.1亿增长至2.7亿, 请问存货的大量增加主要体现在哪几种商品上? 是否是受今年一季度并表青洋的影响? 青洋的存货在这2.7亿总额中占了多大的比例?

扬杰科技: 公司2018年一季度存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为应对外延片等原材料的持续涨价进行了策略性备货, 以及为确保产品交期而增加了客户备货. 成都青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对存货增长有部分影响, 其并表的库存商品为2660.28万元, 占一季度期末存货总额的9.63%. 投资者: 公司的IGBT产品什么时候可以实现量产?

扬杰科技: 公司于2018年3月控股一条位于宜兴的6寸晶圆线, 该生产线目前已能够小批量生产IGBT芯片. 公司正在积极规划8寸线, 储备8寸晶圆, IGBT技术人才.

投资者: 公司间接参股了瑞能半导体, 能否介绍下2017年瑞能的营收和净利润情况, 以及具体分红方案?

扬杰科技: 公司所投资的北京广盟半导体产业投资中心 (有限合伙) 目前尚未收到瑞能半导体有限公司经审计的2017年度财务报表. 根据公司业务端的了解和预估, 瑞能半导体2017年度实现营收约6亿元人民币, 税后净利润约7千万元人民币, 其往年会将30%~70%的税后净利润进行分红.

投资者: 公司近几年资产周转率下滑, 投入资产所产生的效用不是很高, 主要原因是什么?

扬杰科技: 因为公司自2016年起实施3项非公发募投项目, 投资了很多设备, 使得资产总额迅速增长, 但由于项目还处于实施过程中, 相应效益未完全释放, 所以导致资产周转率偏低. 自今年开始募投项目将陆续结项, 产生的经济效益会得以充分释放, 资产周转率将会逐步升高.

投资者: 公司碳化硅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扬杰科技: 关于碳化硅项目, 公司目前正处于封装与流片的技术积累阶段, 为建线进行前期的研发准备.

投资者: 公司6寸生产线也已投产, 对于6寸片而言, 一片晶圆大概切割多少只光伏二极管的芯片?

扬杰科技: 因客户要求产品参数不同, 相应管芯尺寸也不同, 每片6寸晶圆可产出1000-1500颗管芯不等.

投资者: 公司在外延发展方面有哪些计划?

扬杰科技: 公司将不断完善和拓宽外延式增长路径, 积极与半导体产业内具有技术或渠道优势, 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及盈利能力的优质海外公司, 本土公司深度交流合作, 不断丰富公司的半导体产业质态, 实现公司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

投资者: 公司未来三年研发投入计划是怎样的?

扬杰科技: 公司将逐年提升研发费用投入占比, 保持5%以上, 伴随大尺寸晶圆, 碳化硅晶圆, 高端器件产线的建设, 吸引海内外一流半导体技术, 研发人才, 快速提升研发板块对公司的贡献占比, 推进公司从之前生产, 销售的两翼格局, 转换成研发, 生产, 销售三足鼎立的强大势态.

2.半导体投资群像素描: 产业链机会涌现 机构谨慎观望;

半导体投资群像素描: 产业链机会涌现 机构谨慎观望

本报记者 杨坪 深圳, 广州报道

科技自主创新浪潮下, 资金开始涌入半导体行业.

'现在谁不关注这个行业? 太热门了. ' 近期在深圳相关产业链资本对接会论坛上, 一名创投机构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接会还未正式开始, 场馆内已经爆满, 百余平的大厅里容纳将近四百人, 大多数为投资者, 包括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 中小创投机构以及寻找并购标的的上市公司等. 由于座椅有限, 不少投资者甚至站着听完了整场会议.

'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基本完整了, 也逐渐开始往高端领域发展, 一方面有政策扶持, 另一方面下游应用端, 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主导的移动通讯, 涌现了不少优质企业, 必然会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 上述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观望的投资者

'近段时间, 投资机构对半导体行业都比较关注了. ' 深圳一家国有独资创投机构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上述产业链资本对接会上, 一名机构投资者在主办方创建的现场微信群发现, 两百余人的群内几乎全是同行. 而现场仅有6家企业参与路演, 且偏向中早期, 大多在B轮融资, 企业规模较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 现场的投资机构规模看似庞大, 但真正具有半导体投资经验的企业并不多, 其中尚有部分参会者并不从事直投项目. 不少受访机构表示, 对行业其实并不懂, 参会目的主要是学习.

而谈及具体投资时, 机构的态度则更加暧昧, 大部分处于观望状态.

上述国资创投人士也是参会人员之一, 活动结束后他还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 以便同企业交流.

一周后,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会后确实有很多机构主动联系过他, 主要是设计和封装测试领域的企业, 但目前还没有去公司调研, 除了时间抽不开, 他还道出了另一个技术层面的顾虑.

'我们之前没有投过类似项目, 甚至根本没看过相关领域的项目, 现在出来几个项目融资, 我们都有点懵, 不知道技术到底如何, 风险点在哪里. 尽管现在半导体受到了关注, 但大部分机构都在观望, 部分原因是很多机构此前都不是投资这个领域的, 现在碰到这方面的项目, 有点看不懂. ' 他表示.

迷茫的不止 '看不懂' 的机构, 即便是稍有经验的投资者, 同样慎之又慎.

另一名关注半导体领域近两年的创投机构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 其投资的项目主要看团队和核心技术. 其直言不讳地指出: '投资主要投人, 学历背景肯定好看, 没有好的学历肯定做不出高精尖的东西. '

而在具体项目上, 他更偏向中后期投资, 并且对一些项目的企业有盈利要求.

'我们关注的方向基本都要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企业, 另外是能够盈利, 经过一定的市场检验. 就我们机构来说, 一般要求企业要有一千万左右的利润, 特别优秀的企业, 即便不盈利, 后期潜力大也会考虑长期持有. ' 上述投资总监表示.

就论坛上路演的6个项目而言, 该投资总监尚未表露出投资意向: '两个财务比较好的公司 (能实现盈利) , 一个是做升降压电源管理, 一个做低端, 终端半导体, 技术一般, 而且同质化竞争者较多, 而另一个企业 (面板级扇出封装) 技术较好, 但项目太早期了 (A轮) . '

寻找潜在独角兽

'按受益顺序看, 封测端回报比较快, 因为国内封测技术已较成熟, 再就是设计, 比如说数字电路比模拟电路更加容易. 另外, 一些细分领域也值得切入, 如材料中小部分领域, 像江丰电子做的高纯溅射靶材. ' 5月7日, 一名沪上中型券商电子元器件证券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但由于半导体领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一般具有长周期, 大投入, 高风险, 投资门槛高等特点, 创投机构对这个领域的投资普遍偏谨慎.

'除了部分分立器件, 封测企业能在短期出成绩外, 半导体领域投资周期很长, 尤其是一些小企业, 5到10年都不一定做得起来, 民间机构难以支撑这么长的周期, 所以大多数投资都集中在大企业, 国企. ' 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 即便是大型企业的投资, 只有雄厚的资本不断加码, 才能有真正成效.

如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京东方A, 曾经是A股亏损大户, 经过多方努力逆周期扩张, 最终 '逆袭' 成功, 201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5.68亿元.

不过, 整体而言, 国内半导体行业素质良莠不齐, 大多数民间创投机构仍相对保守.

'现在红海市场的半导体基本可以盈利, 而高端领域的技术还有待完善, 特别优秀的企业并不好找, 绝大多数民间机构没有雄厚资金来投高端半导体领域的, 机构只能在茫茫大海中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 ' 上述投资总监表示. (编辑: 巫燕玲)

21世纪经济报道

3.高铁, 芯片, 区块链, 吉利在出行领域的小心思终于暴露了;

继炮轰 '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瞎忽悠老百姓' 后, 近日,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再怼国产新能源车 '都是中低端' . 正当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李书福的言论上时, 吉利却悄悄做了两件事.

6月7日,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吉利控股) 与腾讯联合宣布, 双方组成的联合体, 成功中标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动车网络) 49%股权转让, 未来将与中国铁路总公司 (以下简称中铁总) 及其相关公司, 共同经营铁路增值服务.

据了解, 动车网络成立于2017年, 是中铁总下属企业中唯一经营动车组Wi-Fi的企业.

一天后, 吉利汽车又宣布, 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航天科工集团) 尽快成立对接工作组, 把在高速飞行列车, 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提上日程, 同时就汽车无人驾驶系统, 车载芯片, 汽车区块链技术应用, 车联网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汽车制造, 共享汽车, 飞行汽车, 高铁……吉利在出行领域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拿下高铁Wi-Fi '另有所谋'

造汽车的吉利怎么突然涉足高铁产业?

'参与 '互联网+高铁' 项目运营, 是吉利控股支持铁路部门混改的一次实践性探索, 也是吉利控股布局未来出行, 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 ' 李书福表示.

对此, 业内有分析指出, 吉利正积极探索, 布局未来移动出行, 在巩固硬件制造优势前提下, 着力发展线上数字技术解决方案, 向用户提供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移动空间, 参与高铁网络的运营, 正是其布局未来出行的重要一步.

据NBD汽车 (微信号: NBD-AUTO) 了解, 吉利在出行市场布局的一枚棋子——曹操专车虽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 但流量短板始终是横亘在曹操专车扩展版图的拦路虎.

公开数据显示, 过去半年, 滴滴出行日均新增用户约为70.4万, 神州专车为10.4万, 而曹操专车日均增长新用户不足2万. 由此可看出, 在网约车市场, 曹操专车的用户增长速度远不及滴滴出行和神州专车.

随着此次中标动车网络股权转让, 以及与航天科工集团展开合作, 曹操专车的流量问题或有利于解决.

目前航空, 高铁Wi-Fi属于互联网最后一块争夺的流量入口, 未来Wi-Fi如推广到全部高铁, 这将是一个流量可观的市场. 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 中国高铁里程已达2.5万公里, 占全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 动车组年运送旅客达17.1亿人次, 覆盖人群约2亿人.

想象一下, 在高铁上用免费的Wi-Fi一边畅快地看视频玩游戏, 高铁到站后一键预约曹操专车, 无缝对接行程. 行程间隙逛逛电商平台, 一键下单订一辆车也未尝不可. 这种新场景或许正是吉利布局的真正意图.

布局大出行暴露 '小心思 '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全球汽车论坛上, 李书福是这样描述未来汽车样子的: '一是无人驾驶, 这是肯定的; 二是它会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说买了10辆车子, 它可以自动赚钱, 自动取停车, 这就是未来汽车, 一定是这样. '

从李书福的这段话不难看出, 吉利汽车在大出行领域有自己的 '小心思' . NBD汽车了解到, 截至目前, 吉利已在网约车, 共享汽车, 飞行汽车等出行领域展开布局.

除了上面提及的曹操专车外, 在共享汽车方面, 由吉利控股集团与康迪科技集团联合推出的 '微公交' , 一次充满电可行驶100~160公里.

此外, 吉利还有一个 '王炸' ——飞行汽车. 去年, 吉利汽车宣布, 收购了硅谷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 并已经获得美国有关部门批准, 计划将于明年在华建厂.

今年6月3日, 吉利集团旗下的公司同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其中包括飞行汽车旅游项目合作.

就像李书福曾公开讲到的那样, '汽车行业可以做得很大, 可以有无穷的想象' , 说不定哪天, 吉利就要在民航上装Wi-Fi了. 每日经济新闻

4.郭台铭: 中国可以做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 中国可以做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他认为, 今年富士康进行园区改造, 深圳龙华产业园区预计5年改造完成.

中央社报道, 人民网今天刊出郭台铭中国自主发展芯片的专访内容. 他认为, 中国可以做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应该不停地创新, 但是, 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 不能急功近利. 方向定了, 路还要一步一步慢慢走.

展望富士康集团工业因特网布局, 郭台铭表示, 现在集团大量使用机器人, 生产线的工人可更多用头脑参与创新. 工人可以做软件, 做编程, 做机器人的控制, 研究人工智慧, 大数据等.

郭台铭指出, 这就是第三代和未来的产业工人. 集团IT学院改成了工业因特网学院, 就是希望用工业因特网来替换过去单纯的制造.

谈到园区改造, 郭台铭表示, 今年富士康计画开展园区改造. 其中机器人会替换一部分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工厂会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二三线城市. 过去的老厂房会升级, 作为研发产品, 创新技术的场地. 其中在深圳龙华的产业园区, 预计5年改造完成.

谈到广东, 郭台铭指出, 珠江三角洲周边人口有6000万人到8000万人, 广东有如此庞大的市场, 若持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广东可以引领中国大陆下一个30年的发展.

郭台铭日前接受中国大陆媒体采访表示, 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将成为微硅谷, 预计到2022年实现. rfi

5.天津大学柔性射频滤波器让手机 '能屈能伸' ;

记者近日从天津大学获悉, 该校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庞慰团队在柔性电子设备实现高速无线通讯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功开发出柔性射频滤波器, 可直接应用于柔性电子无线射频通讯. 未来有望让智能手机真正实现 '能屈能伸' , 随意折叠. 该研究成果被最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SMALL》选为封面文章推荐发表.

据介绍, 让柔性电子设备具备高速的无线射频通讯能力仍是世界范围的研究难题. 目前科学家虽已开发出可任意折叠和拉伸的晶体管阵列和可弯曲的柔性屏幕, 电子皮肤等性能较好的柔性材料, 但要让柔性电子设备发挥更大潜力, 必须让其拥有无线射频通讯能力. 只有具备了该功能, 柔性电子设备才能真正实现 '能屈能伸' .

射频滤波器是无线射频通讯模块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元件. 庞慰科研团队开创了柔性射频滤波新技术, 利用名为FlexMEMS (柔性微机电系统) 的创新工艺, 彻底解决了表面粗糙且不耐高温的高分子材料基底与高质量薄膜, 高精密可动微结构在器件设计, 制造及封装中的不兼容问题, 成功开发出了柔性射频滤波器, 未来可直接应用于柔性电子设备无线射频通讯.

据介绍, 该柔性射频滤波器部分电学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当前智能手机中商用射频滤波器的水平. 这项新技术还可用于制造压力计, 加速度计, 超声识别和成像单元, 麦克风等多种柔性微机电器件. 下一步, 科学家还计划在现有柔性射频滤波技术的基础上, 开发具有完整无线射频通讯功能的柔性电子系统, 使更多的柔性电子设备具备更强的 '沟通感知' 外部世界的能力. (记者 孙玉松)

科技日报

6.大连化物所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贺艳兵合作, 开发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 良好柔性, 优异高温稳定性及高度集成化的全固态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和环境科学》 (Energy Environ. Sci.) 上.

近年来, 可穿戴, 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微机电系统 (如微型机器人, 微型传感器) 正朝着轻薄短小, 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快速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社会对于高功率密度, 高能量密度, 柔性化, 模块化集成等特征的微型储能器件的需求. 传统锂离子电容器由于具有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 又具有超级电容器的高功率密度而备受关注. 然而, 其三明治堆叠结构的器件构型极大地限制了其机械柔性, 高温性能以及模块化集成能力.

最近, 该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一种新概念的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 该微型电容器以高导电石墨烯为集流体, 以高电压离子凝胶作为电解质, 以纳米钛酸锂为负极和活化石墨烯为正极构筑出高离子电子传导的平面交叉指型微电极, 进而在一个基底上组装出全固态锂离子微型电容器. 该锂离子微型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53.5mWh/cm3, 高于目前报道的锂薄膜电池和微型超级电容器. 同时, 该锂离子微型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6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8.9% ; 具有高温电化学稳定性, 能在80°C条件下稳定工作; 以及具有优异的机械柔性, 在各种弯曲和扭曲状态下达到性能基本没有衰减. 此外, 该锂离子微型电容器表现出良好的模块化集成能力, 无需金属连接体, 可有效调控输出的工作电压和容量. 因此, 该工作为开发柔性化, 小型化, 智能化储能器件提供了新的策略.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大连化物所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研究获进展中国科学院网站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