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技術冒險 | 能否跳出蘋果的 | '影子' ?

'千機一面' 曾經是安卓手機身上撕不去的標籤, 除了供應鏈處於弱勢地位外, '蘋果效應' 下現成的市場蛋糕其實是最大的誘惑. 這就像是有人給出了標準答案, 不照著寫倒顯得有些愚笨了.

供應鏈上甚至出現了蘋果周期, 如果趕上蘋果新機上市, 高端元器件也可能變得緊俏起來, 這時候大部分的手機廠商都需要繞道而行, 尋找替代方案或者等待生產線量產, 但做著蘋果周邊生意的商家們卻翹首期盼著這一年中, 最好的生意周期到來.

這兩年, 市場情況出現了些變化.

國產手機在性價比和本地化上市場營銷上的成功讓蘋果的銷量坐上了下滑通道, 與此同時, 對蘋果創新力的批判聲音也多了起來. 但縱觀市場上的旗艦機型, 還是不難發現蘋果的 '影子' , 從全面屏上的劉海兒到AI概念的加持, 調侃和諷刺之後, 蘋果仍然是各家廠商發布會PPT裡, 最喜歡對比的對象.

比如小米說Face ID不再是iPhone X獨有, 安卓用戶也能享受便利且安全的面部解鎖體驗. 華為說自己旗艦新品的劉海長度還不到iPhone X的二分之一, 兩邊也能留出更多的空間來顯示其他通知資訊.

不過對比歸對比, 國產手機的自信心和創新力確實和過去有了很大變化. 即便是蘋果曾經最友好的技術支援夥伴高通也開始將資源重心向國產手機傾斜.

那麼, 國產手機到底能否跳出蘋果的影子?真正在創新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對於這樣的問題, 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其實很難回答. 不過從近期頭部手機廠商的動作可以看到, 對 '未來手機' 的爭奪已經開始.

6月14日, OPPO官微發布了一張Find X探索海報, 配文 '化繁為簡, 科技應該只在需要時才被感知' . 而幾天前, vivo在上海發布了第一款擺脫iPhone外形影響的NEX手機. 負責vivo手機技術的執行副總裁胡柏山說, 保守的策略已經走不下去了. 蘋果好的元素可以盡量借鑒, 但已然不能繼續在蘋果老路上走.

2017年4月, vivo召集手機行業最頂尖的供應商們到東莞總部, vivo告訴這些產業鏈大佬們, vivo的合作方式和合作節奏要調整. 簡單來說, vivo要重注加碼科技創新, 一改之前的技術跟隨策略, 在涉及手機創新的關鍵領域提前布局, 要把技術跟蹤, 合作的周期提前到18個月, 甚至36個月. 這是因為, 手機公司之間的競爭往往拼的是創新技術紅利期的前半年, 甚至3個月時間.

但是這樣做也有風險. 技術的完善周期需要時間, 手機新品能否成功享受 '新科技' 傍身所帶來的出貨量紅利, 更大的考驗在於廠商們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以及供應鏈的製造和技術能力, 並且, 要有 '冒險試錯' 的準備.

以 '屏下指紋' 為例. 事實上, 今年4月上旬, vivo將X21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供應商從新思切換為匯頂, 就導致X21的出貨停了一個多星期, 在上市的關鍵時期, 供應商的切換對於手機廠商來說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

vivo產品總監黃韜解釋, 目前, 匯頂幹了類似攝像頭感測器和調校的業務, 而vivo則做鏡頭類產品. 我們在這些方向上投入了巨大的資源, 並掌握了其中一部分我們認為的關鍵技術. 但如果虧損了, 造成的損失vivo和匯頂一人一半.

採用 '風險訂單' 的形式讓雙方在投入上都可以更加專註. 在頭部手機廠商和供應商之間選擇這樣的形式或許很快就會成為一種趨勢. 因為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 試錯的成本和成功突圍相比, 顯得微不足道.

OPPO副總裁吳強曾經對筆者表示, '目前的手機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從金字塔形態轉變為T型形態, 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佔有率超過了整體市場的80%,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家廠商希望吃掉他人的份額都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 前提是不能犯錯. '

而現在看來, 部分手機廠商已經開始走出模仿蘋果的路線, 通過激進的技術戰略起到打擊對手的目的, 這時候 '不能犯錯' 也許已經不夠了. 在 '未來手機' 的爭奪上, 下半年相信會有更多的看點.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