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机一面' 曾经是安卓手机身上撕不去的标签, 除了供应链处于弱势地位外, '苹果效应' 下现成的市场蛋糕其实是最大的诱惑. 这就像是有人给出了标准答案, 不照着写倒显得有些愚笨了.
供应链上甚至出现了苹果周期, 如果赶上苹果新机上市, 高端元器件也可能变得紧俏起来, 这时候大部分的手机厂商都需要绕道而行, 寻找替代方案或者等待生产线量产, 但做着苹果周边生意的商家们却翘首期盼着这一年中, 最好的生意周期到来.
这两年, 市场情况出现了些变化.
国产手机在性价比和本地化上市场营销上的成功让苹果的销量坐上了下滑通道, 与此同时, 对苹果创新力的批判声音也多了起来. 但纵观市场上的旗舰机型, 还是不难发现苹果的 '影子' , 从全面屏上的刘海儿到AI概念的加持, 调侃和讽刺之后, 苹果仍然是各家厂商发布会PPT里, 最喜欢对比的对象.
比如小米说Face ID不再是iPhone X独有, 安卓用户也能享受便利且安全的面部解锁体验. 华为说自己旗舰新品的刘海长度还不到iPhone X的二分之一, 两边也能留出更多的空间来显示其他通知信息.
不过对比归对比, 国产手机的自信心和创新力确实和过去有了很大变化. 即便是苹果曾经最友好的技术支持伙伴高通也开始将资源重心向国产手机倾斜.
那么, 国产手机到底能否跳出苹果的影子?真正在创新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对于这样的问题,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其实很难回答. 不过从近期头部手机厂商的动作可以看到, 对 '未来手机' 的争夺已经开始.
6月14日, OPPO官微发布了一张Find X探索海报, 配文 '化繁为简, 科技应该只在需要时才被感知' . 而几天前, vivo在上海发布了第一款摆脱iPhone外形影响的NEX手机. 负责vivo手机技术的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说, 保守的策略已经走不下去了. 苹果好的元素可以尽量借鉴, 但已然不能继续在苹果老路上走.
2017年4月, vivo召集手机行业最顶尖的供应商们到东莞总部, vivo告诉这些产业链大佬们, vivo的合作方式和合作节奏要调整. 简单来说, vivo要重注加码科技创新, 一改之前的技术跟随策略, 在涉及手机创新的关键领域提前布局, 要把技术跟踪, 合作的周期提前到18个月, 甚至36个月. 这是因为, 手机公司之间的竞争往往拼的是创新技术红利期的前半年, 甚至3个月时间.
但是这样做也有风险. 技术的完善周期需要时间, 手机新品能否成功享受 '新科技' 傍身所带来的出货量红利, 更大的考验在于厂商们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以及供应链的制造和技术能力, 并且, 要有 '冒险试错' 的准备.
以 '屏下指纹' 为例. 事实上, 今年4月上旬, vivo将X21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供应商从新思切换为汇顶, 就导致X21的出货停了一个多星期, 在上市的关键时期, 供应商的切换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vivo产品总监黄韬解释, 目前, 汇顶干了类似摄像头传感器和调校的业务, 而vivo则做镜头类产品. 我们在这些方向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并掌握了其中一部分我们认为的关键技术. 但如果亏损了, 造成的损失vivo和汇顶一人一半.
采用 '风险订单' 的形式让双方在投入上都可以更加专注. 在头部手机厂商和供应商之间选择这样的形式或许很快就会成为一种趋势. 因为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 试错的成本和成功突围相比, 显得微不足道.
OPPO副总裁吴强曾经对笔者表示, '目前的手机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金字塔形态转变为T型形态, 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占有率超过了整体市场的80%,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家厂商希望吃掉他人的份额都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 前提是不能犯错. '
而现在看来, 部分手机厂商已经开始走出模仿苹果的路线, 通过激进的技术战略起到打击对手的目的, 这时候 '不能犯错' 也许已经不够了. 在 '未来手机' 的争夺上, 下半年相信会有更多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