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麒麟710採用三星10nm工藝 | 性能超越麒麟960;

1.期待! 紫光展銳全 '芯' 品牌6月13日線上發布; 2.傳麒麟710採用10nm工藝 性能超越麒麟960或7月發布; 3. '專用的通用芯' , 深鑒科技聽濤AI芯下半年問世; 4.莫大康: 張忠謀把代工推向極致; 5.紫光集團已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關注焦點; 6.中國電科與南京市共同打造高頻器件產業技術研究院; 7.廈門火炬高新區堅持高端引領 布局下一代創新型支柱產業;

1.期待! 紫光展銳全 '芯' 品牌6月13日線上發布;

集微網6月11日消息, 紫光展銳今日宣布, 6月13日全 '芯' 品牌將於線上發布, 這將是展訊與RDA正式合并之後首次發布全新品牌策略.

2018年1月19日, 展訊與RDA正式宣布合并, 紫光集團對集微網等媒體正式回複稱, 展訊與RDA的合并將逐步實現在發展戰略, 產品規劃, 行銷組織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協同發展. 整合後, 在產品業務層面, 展訊將繼續聚焦於2G/3G/4G/5G移動通信基帶晶片的自主研發與設計; 銳迪科將致力於物聯網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 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多樣性的選擇, 實現對客戶的長期承諾. 2016年開始, 紫光集團將旗下的展訊通信和銳迪科整合為紫光展銳. 2018年1月19日, 為充分集中兩家企業的技術及產品優勢, 實現資源共用與業務協同的最大化, 紫光集團進一步在管理體系以及組織架構上完成對這兩家公司的整合, 以期在創新能力, 晶片自主設計, 自主智慧財產權上取得飛速發展, 以1+1﹥2的驅動力提升整體競爭力, 並增強中高端技術產品實力, 從而更加積極地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據集微網了解, 紫光展銳實現新一輪的人事任命, 繼去年11月走馬上任展訊CEO以來, 曾學忠升任紫光展銳CEO, 紫光展銳正式完成了領導班子和體系架構的整合. 2013年12月, 紫光集團以18億美元收購展訊通信. 2014年7月, 紫光集團以9.07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銳迪科微電子的收購. 對於紫光集團如何實現兩家公司的整合, 一直受到行業的密切關注. 2016年2月, 紫光展銳成立, 展訊和銳迪科隸屬於紫光展銳旗下, 但是兩家公司仍獨立運營, 有各自的體系架構和人員配置. 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底, 紫光展銳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晶片設計企業, 實現年出貨超過10億顆晶片, 其中手機晶片出貨6.5億套片. 目前, 紫光展銳已成為全球第3大手機基帶晶片設計公司, 中國最大的泛晶片供應商, 中國領先的5G通信晶片企業.

2.傳麒麟710採用10nm工藝 性能超越麒麟960或7月發布;

隨著搭載華為 '很嚇人技術' 的榮耀Play的正式發布, 傳聞會在下月登場的麒麟710處理器自然也成了大家接下來關注的熱點. 雖然現在還不清楚具體的發布時間, 但根據消息人士在微博上的爆料, 麒麟710處理器將會採用三星10nm LPP工藝製程, 規格方面簡單的說就是麒麟960 CPU降頻+麒麟970的GPU減核, 性能表現看起來應該是介於麒麟960和麒麟970之間.

麒麟960降頻版

儘管此前傳出代號 'Miami' 的麒麟710處理器將於下月正式登場的消息, 但目前網路上泄露的相關規格卻比較少. 而現在根據消息人士在微博上的披露的消息稱, 麒麟710處理器採用了三星10nm LPP工藝製程, 至於代工改換門庭的主要原因是台積電的代工費用較高, 華為的晶圓代工業務多數已經移交給三星半導體.

至於麒麟710處理器的規格方面, 除了三星10nm LPP的製程工藝之外, 消息人士則表示將會是麒麟960的CPU降頻+麒麟970的GPU降核, 據說華為要在中端晶片上試水, 基於ARM公版Cortex-A73做改動, 但就怕功耗方面的問題不能解決.

定位與高通相似

而如果這樣的消息屬實的話, 那麼則意味著麒麟710將會是4×A73+4×A53的構架, 擁有Mali-G72的GPU, 但到底會便變成多少核心則暫時沒有確切的說法. 此外, 過去還有消息披露麒麟710會採用雙自研ISP或是用到麒麟970處理器的ISP, 同時如果也添加了NPU的話, 那麼整體表現無疑會非常值得期待. 但如果與有著相同的定位的驍龍710處理器對比的話, 消息人士給出的說法則是A73構架改上天也沒法與A75進行較量.

然而, 這並不能就此斷定麒麟710性能不如A75構架的驍龍710, 畢竟評估處理器的性能還包括了GPU等其他因素, 加上華為還有 '很嚇人的技術' , 所以只能在將來正式發布後才能有更準確的對比. 此外, 從這次曝光的麒麟710的規格, 以及驍龍710跑分追平驍龍835的表現來看, 華為和高通在中端處理器似乎都採用了差不多的策略, 也就是讓中端處理器達到了上代旗艦處理器的性能水準.

華為Nova 3首發

需要說明的是, 以上麒麟710處理器的相關規格皆為網路傳聞, 但如果能夠像傳聞所說的那樣達到麒麟970處理器80%的性能, 再輔以GPU turbo的優化和專門的NPU晶片, 那麼作為麒麟659的升級換代產品推出的麒麟710無疑相當值得期待.

至於麒麟710處理器的首發機型則據傳代號為 'Paris' , 也就是傳說中的華為nova 3, 目前已經有PRA-AL00和PRA-TL00兩個型號獲得了3C認證, 支援與華為nova 3e相同的18w快充技術. 傳聞仍舊是劉海屏設計, 但縱橫比例變成了19.5:9, 有可能會裝載12MP+16MP的雙攝像頭, 將於今年7月份正式登場. 騰訊數位

3. '專用的通用芯' , 深鑒科技聽濤AI芯下半年問世;

集微網南京報道 (記者/小北) 'AI時代的發展由演算法, 數據和算力三大要素驅動. ' 深鑒科技晶片研發副總裁陳忠民在6月6日工信部芯動力人才計劃舉辦的 ' '名家芯思維' 2018年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應用研討會' 上進行了主題演講, 對AI通用處理器現狀進行分析, 並對高效率, 低功耗的深鑒DPU等產品進行了介紹.

論壇期間, 陳忠民先生接受了集微網的獨家採訪, 表示深鑒聽濤系列晶片預期今年下半年面世, 並將提供工程樣片給客戶試用.

目前, 我國AI初創企業百家爭鳴, 每個初創企業的AI晶片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體繫結構和軟體開發套件. 深鑒科技即將推出的基於DPU技術的聽濤系列AI晶片將有哪些優勢呢? 據陳忠民先生介紹, 聽濤系列AI晶片有通用性, 效率高的特點.

聽濤晶片不針對單一演算法的ASIC實現, 卷積神經網路演算法都可在聽濤硬體平台進行開發部署和運算, 因此具有通用性. 聽濤晶片針在指令集, 微架構, 記憶體訪問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優化設計, 運轉效率非常高. 這樣在相同功耗的情況下可實現更強大的算力, 換而言之, 即以更短的時間及更低的功耗實現了相同的算力.

陳忠民介紹到, 深鑒科技專註於深度學習推理加速領域, 產品包括IP, FPGA解決方案以及即將推出的晶片解決方案. 陳忠民表示, 深鑒的產品既是專用的, 又是通用的. 專用一面, 深鑒瞄準的不是普適計算, 不是各種各樣的程序, 而是神經網路計算一個方向; 通用一面, 在神經網路加速應用的前提下, 深鑒打造的是一個通用架構, 客戶的神經網路演算法都可以通過深鑒的工具鏈和編譯器映射到其硬體平台上進行運算. 鑒於此, 不同的系統廠商或者演算法開發廠商可以很容易將自身的演算法移植到深鑒的系統上. 深鑒科技的硬體產品相較於國內其它AI硬體公司的產品更具通用性.

隨著摩爾定律的放緩與海量數據的爆發, 巨頭紛紛從通用計算平台轉向定製化平台, 微軟藉助FPGA發力, 穀歌打造TPU平台. 在追求更好性能的同時, 不同應用場景對AI硬體提出不同的需求, 主要為功耗, 響應時間以及成本三方面, 比如安防監控應用要求功耗小於5W, 自動駕駛應用對即時性提出較高要求.

針對以上需求, 深鑒科技採取優化計算引擎, 優化訪存系統, 利用神經網路稀疏性的軟硬體協同優化的技術方案.

據悉, 深鑒科技一直在深度壓縮技術優化演算法上進行探索, 其深度壓縮工具DECENT融合了剪枝, 量化等壓縮技術, 可以在保證演算法精度的前提下, 對計算模型進行壓縮. 神經網路編譯器DNNC將訓練後經過DECENT壓縮的神經網路模型映射為DPU上高效執行的優化指令流, DNNC實現從演算法到深鑒自定義機器代碼的映射. 因此, 可降低系統訪存頻寬及功耗需求.

深鑒DPU採用與GPU相同的並行計算. GPU擅長海量的並行運算, 比如在雲端訓練出一個複雜的深度神經網路模型, 而此工作目前只有英偉達的GPU集群, Google TPU等勝任. 據介紹, 深鑒DPU主打輕量化並行架構, 以8比特為主要的運算單元, 可實現更低功耗, 更快響應時間, 更低功耗等同為客戶帶來更低成本.

據陳忠民介紹, 深鑒主攻數據中心, 安防監控, 自動駕駛三大業務. 數據中心業務是深鑒最初發力的方向, 並有一些成功的合作案例. 2017年後在安防監控與自動駕駛領域的業務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校對/小北)

4.莫大康: 張忠謀把代工推向極致;

如今的foundry, 早已不是聯電, 台積電誕生時的代工定位, 也不是所謂fab-lite, 而是一種既具備IDM能力同時又堅守代工服務的開放平台模式. 加上整個產業開始加速朝物聯網, AI時代遷移, 市場要求IC設計企業必須與foundry 之間建立更深的合作關係. 它體現在, 雙方不僅製造方面的依存度越來越高, 市場定義方面也必須要保持密切溝通, 這種關係甚至延伸到終端環節, 形成多方合作的一種 '命運共同體' . 如此, 才能化解未來的挑戰, 保證效率, 品質, 良率以及種種商業化成效. -莫大康2018年6月11日

全球代工在半導體業中的地位及影響力日益加深, 要歸功於張忠謀在2009年第二次複出之後, 把代工的發展理念推向 '極致' .

代工的曆史回顧

1987年中國台灣地區開始萌生 '代工, foundry' 的概念, 是半導體產業鏈中一次大的飛躍, 它首先推動fabless模式的進步. 至今天來看, 由於代工的先進位程技術進步已能與IDM模式相匹敵, 導致代工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權重因子提升, 如全球晶片(整合電路)的產出中, 每兩塊中有一塊是由台積電加工完成.

然而台積電, 或者聯電在剛啟步時, 實際上半導體業由IDM模式主導.

直到1994年時全球fabless的產值才僅36億美元, 反映當時除了IDM, 代工的製程技術遠落後於IDM, 所以代工僅作為IDM廠的第二供應商, 當產能緊缺時, 它可作為IDM廠的拾遺補缺, 那時的設計業尚非常弱小.

開初時, IDM與代工的理念不同, IDM廠一定會自發地努力去追求工藝的極致, 摩爾定律是它的驅動力之一, 如英特爾會不遣餘力去推動工藝製程不斷地縮小, 以及採用新的工藝, 因此它的研發費用每年達約100億美元, 幾乎是全球最高的.

而代工是一個服務體系, 它為客戶提供工藝製程的服務, 要迎合客戶的需求. 代工的誕生受到fabless的熱力追捧, 可以省去投資建廠的巨大負擔. 所以從邏輯上分析, 代工不應該去追求最先進的工藝製程, 風險與代價太高. 為了客戶的需要代工去單獨開發一種工藝是稀少的(決定於客戶對於工藝開發成本的分擔), 它會考慮幾個客戶的產品釆用同一類工藝, 以節省成本, 所以業界有一種觀點認為之前代工的技術含量並不太高.

張忠謀把代工推向極致

台積電也不可能是一步登天, 據觀察它有兩個時間點十分關鍵, 其中一個是在90年代後期集中的大量投資, 幾乎摘掉了代工僅是二流技術的帽子. 而另一個是2009年張忠謀的第二次複出, 它站得高, 看得遠, 決心把代工的概念推向 '極致' , 即代工也要主動地開發最先進的工藝製程, 與IDM並駕齊驅.

因此從行動方面, 它加強研發, 搜羅頂級人材, 平均每年的設備投資約100億美元, 經過連續數年的努力之後, 由於在最先進工藝製程方面走在前列, 如2018年開始實現7納米量產, 它的台南晶園十八廠於2018年1月動土, 將大規模使用極紫外光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微影技術生產 5 納米製程, 預計2019年開始試產, 2020年實現量產, 預計年產12英寸矽片100萬片, 總投資7000億新台幣, 是全球第一家能量產5納米製程的生產線, 讓業界對於代工更是刮目相看.

現階段台積電已經毫無疑義的與英特爾, 三星齊名. 由此台積電完全有能力吸引全球最頂級的fabless, 包括高通, 蘋果, 華為, Nvidia等的訂單.

張忠謀2009年重任CEO後, 首先將2010年的資本支出上調一倍, 增加到59億美元, 帶領台積電全力衝刺業內前沿的28納米製程晶片, 而28納米製程晶片也因此成為智能手機時代的主流. 同年台積電拿下原本一直由三星獨佔的蘋果訂單, 成為晶圓代工產業的巨頭.

據《天下雜誌》2017年10月報道, 截至2016年, 張忠謀重新掌舵的七年裡, 台積電股價增加了237%. 而台積電從2010至2018年期間累積投資達79.6B美元.

如今的foundry, 早已不是聯電, 台積電誕生時的代工定位, 也不是所謂fab-lite, 而是一種既具備IDM能力同時又堅守代工服務的開放平台模式. 加上整個產業開始加速朝物聯網, AI時代遷移, 市場要求IC設計企業必須與foundry 之間建立更深的合作關係. 它體現在, 雙方不僅製造方面的依存度越來越高, 市場定義方面也必須要保持密切溝通, 這種關係甚至延伸到終端環節, 形成多方合作的一種 '命運共同體' . 如此, 才能化解未來的挑戰, 保證效率, 品質, 良率以及種種商業化成效.

結語

近期有許多文章讚頌張忠謀, 它的 '終身學習快樂工作, 看淡成敗有節制生活' , 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對於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看法, 張忠謀說, '未來五到10年, 大陸半導體會有很大的進步, 但台積電會有更大的進步, 大陸業者還是會落後台積電五到七年. '

相比於台積電的進步, 差距可能有加大的趨勢, 那不是我們不夠努力, 而是台積電的進步實在太快, 它的投資效率更高, 處於不同的層級, 是無法與台積電相提並論.

如今偉人退休, 對於台積電肯定有不小的影響, 而張忠謀早己深謀遠慮, 釆用雙首長制來替代它.

未來的全球代工可能 '黃金' 時代已過, 再想達到10%的增長率已經十分困難, 由於未來市場推動力的分散化, 以及製程技術逼近極限, 而對於產品的性能與功耗等方面要求更高, 許多新的應用如AI, 自動駕駛, 物聯網等前景都很光明, 但是實際應用市場的到來尚需時間的培育, 因此代工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5.紫光集團已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關注焦點;

近日, 外媒報道了關於中國半導體企業 '紫光集團' 的有關新聞, 該新聞表示紫光集團已成為了全球最受關注的半導體行業.

報道稱, 紫光集團投資建設的湖北省武漢市半導體存儲器工廠即將建成, 並將於年內投產. 試產生產線的設備也開始進行調試. 紫光集團與長江存儲科技董事長的趙偉國宣布 '未來10年投資1000億美元到晶片製造領域' . 紫光集團計劃繼武漢之後, 在江蘇省南京市也建設同等規模的工廠.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 中國正在加快半導體國產化的速度. 紫光集團這家可能改寫行業秩序的 '紅色半導體' 廠商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圖片來自日經中文網

截止5月21日, 預計建設的3棟廠房中, 其中1棟正在進行內部的裝修. 平均每天進出的工作人員多達1000人左右. 第2棟和第3棟廠房也是第一棟相同規模, 第1棟廠房的生產能力為東芝存儲器公司四日市工廠的一半左右. 東芝存儲器公司四日市工廠是由東芝與美國西部數據 (Western Digital) 共同投資建設,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存儲器工廠. 爭取10年後將矽晶圓的月產能提高至100萬枚, 相當於東芝四日市工廠的1.5倍.

圖片來自日經中文網

英國HIS Markit日本調查部部長南川明就中國的半導體技術表示, '華為技術等企業的半導體設計技術已經可以比肩美國企業' . 關於紫光集團的生產技術, 其認為通過從美韓台挖來人才, '預計不久後成品率就將提高' . 手機中國

6.中國電科與南京市共同打造高頻器件產業技術研究院;

日前, 中國電科與南京市共同打造的中電芯穀南京高頻器件產業技術研究院落戶秦淮區. 高頻器件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成立標誌著中國電科與南京市的戰略合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根據合作協議, 中電芯穀高頻器件產業技術研究院將充分立足中國電科55所秦淮本部所區打造創新載體, 重點圍繞新型太赫茲技術, 毫米波晶片, 光電整合器件, 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5大產業方向, 構建 '新型研發機構,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科技創新孵化區' 三位一體的創新孵化鏈條, 打造一支電子器件產業研發 '國家隊' , 培育一批產業鏈上下遊科技型企業, 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建設 '兩落地一融合' 示範基地.

高頻器件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成立將進一步發揮中國電科技術優勢, 實現深度軍民融合, 突破5G移動通信, 物聯網, 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的技術瓶頸; 將進一步增強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能力, 實現三代半導體產業的 '換道超車' ; 開創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嶄新局面, 建設全面開放的, 多領域多層次服務的創新園區. 中國電科將以中電芯穀高頻器件產業技術研究院的設立為起點, 推動55所與南京市, 秦淮區強強聯合, 最終打造以南京為中心的新興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圈, 打造南京市和中國電科一張極具特色的創新名片. 國資委網站

7.廈門火炬高新區堅持高端引領 布局下一代創新型支柱產業;

作為廈門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廈門火炬高新區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為統攬,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好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主力軍, 為廈門市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做出積極貢獻.

不斷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在近期於福州舉行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 不少參會者被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雲知芯研發的接待機器人 '圈粉' . 去年12月, 作為國內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雲知聲落地廈門的企業, 雲知芯落戶廈門軟體園(三期). 與此同時, 雲知聲在廈門軟體園(三期)成立了全國首家致力於人工智慧工程應用的研究院, 並建設超級計算平台, 開展人工智慧演算法與應用研究.

業內領軍企業的大手筆投入與戰略布局, 在廈門火炬高新區屢見不鮮. 近年來, 廈門火炬高新區把握全球創新趨勢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外引內培,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不斷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整合電路產業的崛起, 是廈門火炬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 提質增效的典型. 今年2月, 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聯芯公司宣布成功試產採用28納米High-K/Metal Gate工藝製程的客戶產品, 試產良率高達98%, 成為我國大陸地區已投產的技術水平最先進, 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

作為國家光電顯示產業集群惟一試點單位, 廈門火炬高新區的平板顯示產業面板及模組出貨量位居全國第六, LED產業晶片出貨量全國第一, 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產業整機, 伺服器及監視器出貨量位居全國前列.

堅持高端引領, 強化創新驅動. 廈門火炬高新區將搶先布局下一代創新型支柱產業, 從領軍企業, 創新平台, 專家團隊, 研發機構, 產業基金等五大方面, 全面推動整合電路, 人工智慧, 汽車電子產業發展;實施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打造龍頭企業, 應用技術研究院, 專業孵化器新型產業創新鏈, 研究制定專項政策, 重點培育高創新性, 高成長性的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

作為大型 '孵化器' , 廈門火炬高新區匯聚了各類創新創業資源. 近年來, 在 '雙創' 熱潮助推下, 多種市場化, 低成本, 形態各異的新型眾創空間如雨後春筍般成長. 目前, 廈門火炬高新區擁有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18家科技部備案的眾創空間, 在孵企業及團隊數達2228家, 形成了集苗圃, 孵化, 加速, 產業化於一體的創新創業支撐體系. 截至去年年底, 廈門火炬高新區擁有 '瞪羚企業' 49家, 在全國高新區中位居第11位.

成績的取得源於廈門火炬高新區為企業提供了一系列 '管家式服務' , 構建融合, 協同, 共用的 '雙創' 生態環境. 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著力打造 '一個資本平台+四個項目與資本對接平台+一系列金融創新產品' 的 '1+4+X' 科技金融體系, 目前已集聚300多家創投, 擔保, 銀行等金融機構, 形成了超過300億元的金融資本, 2017年共幫助500家次以上的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超50億元. 為引導企業使用高水平中介服務, 提升創新能力, 全面推行 '火炬創新券' , 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 對企業使用市場化的技術, 金融, 人才等服務給予最高35%的支援. 此外, 廈門火炬高新區還積極推進 '大走訪' 活動,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制定相關政策. 2017年, 廈門火炬高新區通過企業大走訪, 協調解決企業經營的重要問題近千件.

以 '人才' 切入, 著力推動 '雙創' 建設. 廈門火炬高新區大力實施人才發展戰略, 以人才創新創業推動產業發展, 包括實施 '校園深耕' 和 '城市深耕' 計劃, 組織企業到重點高校和城市進行招聘;支援SAC聯盟大學發展, 通過有效整合培訓資源, 共用資源, 建立人才培養協作機制, 降低企業人才管理和培養成本.

根據規劃, 廈門火炬高新區將著力構建國際化開放創新體系. 組織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布局研發中心, 商務中心, 幫助園區企業有效對接創新高地優秀技術, 項目. 打造 '一帶一路' 加速器等國際化雙向協作平台;引進精通國際和國內情況和業務的法律, 智慧財產權, 金融等國際化中介機構, 為企業 '走出去' 保駕護航, 助力國外企業落地廈門.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