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服務面臨轉型: 土地 | '托' | 出規模效應 | 夏收夏種都不愁

每年夏收, 都有這樣一群人, 駕駛收割機從家鄉出發, 像候鳥一樣四處 '遷徙' , 靠幫人收割小麥賺取收入, 他們就是人們常說的 '麥客' .

只要手腳快, 活兒幹得好, 一兩個月時間他們就能拿到好幾萬元的收入. 不過, 隨著近些年收割機的數量越來越多, 麥客們開始有了新的煩惱.

趕了10個小時的夜路, 早上6點, 楊文和李翠榮兩口子帶著雇來的三個農機手, 到達安徽宿州. 按計劃, 他們當天就要趕到下面一個鄉鎮收麥子. 不過開工之前, 他們得先修好壞掉的空調.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機手李翠榮: (吹灰)20塊錢一個車, 三個車是60. 這個空調缺的那個氟, 又打了兩罐. 兩罐60塊錢. 這還沒算油錢, 去了油三畝地(白乾)了.

空調壞了很常見, 車裡就備了維修材料. 很快, 車隊又出發了. 中午, 他們到了地方開始忙活. 剛剛割了半圈, 麥地的主人趕來, 認為他們留下的麥秸稈太高了.

安徽省宿州市種糧大戶 嶽建新: 如果你們要是(拿)尺子一量(留下的麥秸稈)超過了(標準), 都是說不過去, 拿不來錢我跟你說.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機手李翠榮: 知道我們知道, (一直)都是15厘米.

為了達到標準, 楊文讓農機手降低收割高度. 沒多久, 刀片就被埋在地裡的石頭硌出了缺口.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機手楊文: 都是小事, 這都不算事, 這不算事的.

儘管一再遭遇不順, 楊文卻並未放在心上. 對他來說, 儘快幹完活兒, 趕往下一站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 20分鐘後, 他們再次被叫停. 由於這次收的麥子主要用於做種, 對含水量要求十分嚴格, 麥地的主人看了已經割下的麥子後, 認為濕度不合格.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機手楊文: 還多少濕點, 還嫌濕. 他濕一點他都不收, 人家花錢買的人家能收你濕的嗎.

幾番溝通無果, 楊文兩口子只好停下了今天的作業.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機手李翠榮: (歎氣)等的著急, 這大好的天, 也不陰天也不下雨, 急死了. 不知道他今天還能不能找到要收的地了.

一個月前, 楊文和李翠榮從黑龍江佳木斯出發, 輾轉河南, 湖北多地, 宿州是他們此行的第六站. 一路過來, 僱人, 車輛保養以及油耗已經花去了四萬多塊錢, 如果在宿州耽誤了時間, 那麼接下來到山東, 河北攬活兒的計劃就很可能泡湯.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機手 楊文: 頭幾年咱說這車, 一個車整個三萬多塊錢, 仨車整個八九萬塊錢, 現在這仨車整得好整到家整個四五萬塊錢, 三四萬塊錢, 還得整好了. 今年都夠嗆.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機手 李翠榮: 車太多啊現在, 收割機多, 土地還是那些, 所以說就是漲不上去這個價, 收割機現在就是不掙錢了, 掙得少.

收割機多了, 割麥子的價格自然就起不來, 這不是楊文夫婦一家遇到的問題.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 今年全國將有63萬台聯合收割機投入小麥收割, 全國冬小麥機收率將超過94%. 面對競爭不斷加劇的市場, 麥客們該怎麼辦呢?

王玉坤是安徽宿州一家農機合作社的負責人. 正是大規模收割開始的時節, 王玉坤每天都要調度各路收割機, 忙得不可開交.

安徽省宿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玉坤: 這個車是什麼毛病?

安徽省宿州市農機手蔡三兵: 有幾個鏈條不好使了.

根據合作社提供的資訊, 農機手蔡三兵5月下旬到安徽阜陽割了一趟麥子, 雖然由於機器出問題提前回到家, 但這一趟不到兩個星期的作業, 蔡三兵拿到了四萬多塊錢的收入.

安徽省宿州市農機手蔡三兵: 攬這個活不用我們自己去找了, 這節省了很多開銷.

十年前, 王玉坤也是跨區作業的麥客中的一員. 那時候, 他已經在這行裡幹了差不多10年, 勞動時的辛苦不必說, 更頭疼的還是因為單打獨鬥, 資訊很成問題. 有時候是人等活兒, 有時候又是活兒等人. 2008年, 他有了的想法.

安徽省宿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玉坤: 農機合作社就是農戶帶機器, 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10年時間, 王玉坤的合作社已經擁有社員20多人, 各類收割機30多台. 今年, 合作社僅在安徽就簽下了6000多畝訂單, 比去年多了1000多畝. 雖然收費比市場價略低, 但利潤仍然不錯.

安徽省宿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玉坤: (單獨的農機手)割的是零散的地, 他們一台機器一天只能割個三四十畝, 多了能割個五十畝, 我們都是大塊地, 我們機器正常一天要割一百二三十畝.

越來越多麥客開始依託合作社來安排外出作業. 事實上, 伴隨農業現代化進程, 像候鳥一樣的跨區機收這一作業模式, 正在日漸減少. 麥客需要面對的, 已經不是短期的市場供求帶來的此消彼長, 而是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陳濤: 小麥跨區機收形成的主要條件就是收穫機械資源相對稀缺, 各地保有量有差距, 現在來看這個條件逐漸式微, 各地區的機械相對飽和, 因此最近幾年跨區作業的收益下降明顯.

數據顯示, 截至2016年, 全國稻麥聯合收割機保有量已達到143萬台, 河南, 山東, 安徽這些麥客必到省份農機保有量更是趨於飽和. 與此同時, 新的生產方式也改變了對農機的需求. 從2012年開始, 種糧大戶嶽建新開始把自家承包的2000多畝土地全部託管給專業合作社, 按畝支付服務費, 合作社則提供一條龍的專業服務. 嶽建新發現, 託管後的收益明顯好於自己打理的時候.

安徽省宿州市種糧大戶嶽建新: 估計今年這個(麥子)價錢比市場上高出兩毛錢, 就是一塊二三吧. (全部)估計能賣一二百萬.

在宿州, 土地託管已十分普遍. 託管帶來的另一個結果, 是專業合作社越來越不能接受零星的, 或是小規模的農機服務.

安徽省宿州市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素蘭: 總計託管的面積, 全程託管的是2.3萬畝.

安徽省宿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玉坤: 我們的規模一大, 作業能力也強了, 一些種地大戶, 包括一些家庭農場, 他就願意找我們.

專家表示, 跨區機收未來或將越來越少. 當下土地連片集約化已是大勢所趨, 農機專業服務, 必須緊跟環境變化做出改變.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陳濤: 與當經紀人, 農業服務公司等協同作業, 儘可能地走訂單式服務的方法, 杜絕開車就走, 去了再說的情況.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