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災害面前, 如何快速準確地找到掩埋在瓦礫, 混凝土等廢墟中的生命訊號, 最大限度地挽救受災群眾的生命, 一直是災難救援工作的技術難題之一.
在日前舉行的湖南省高校第二屆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上, 由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智能感知系講師彭勃指導, 學員劉子豪等組成的 '生命之光' 隊以自主研發的 '微動雷達生命探測儀' , 獲得大賽唯一的特等獎.
此次獲獎的 '微動雷達生命探測儀' 使用了基於深度神經網路的微動模態分析技術, 能夠在生命檢測的基礎上, 實現生命體心跳, 呼吸特徵的分析和識別, 有效地將人和其他動物區別開, 實現精準救援, 提升災難救援效能.
生命探測儀是將心跳, 脈搏, 呼吸等能夠代表生命資訊的訊號轉換為其它能量形式進行顯示, 如聲波, 電波, 紅外輻射等. 在2017年四川茂縣的山體垮塌事故中, 武警部隊等搜救隊伍, 使用生命探測儀, 二氧化碳檢測儀, 蛇眼探測儀, 無人機機載雷射雷達等專業救援設備搜救被困人員, 第一時間掌握現場情況, 科學制定救援方案, 最大程度的挽救了被困人員的生命.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 各國都開始重視開發研製先進救助技術與裝備. 上個世紀以來, 美國, 德國, 日本率先開展生命探測儀的研究. 現有的生命探測設備主要包括視頻生命探測儀, 紅外生命探測儀, 氣敏生命探測儀, 超低頻電磁生命探測儀, 雷達波生命探測儀等, 並廣泛應用於各類搜救工作中.
我國是地震等重大災害多發國家, 在地震發生後的 '黃金72小時' 中有效定位受困者, 實施準確救援是提高救援效能的核心, 但當前市場上的生命探測儀還難以高效地完成這一任務. '微動雷達生命探測儀' 經過小型化, 一體化之後, 在地震救援等需要快速檢測和定位人體目標的應用場景中, 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科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 將會有更先進的生命探測技術問世, 現有的生命探測技術也將日臻完善, 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