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紫光国微等推动中国芯金融IC卡进军海外

1.比特大陆九月港交所交表年底前上市, 嘉楠耘智更快一步2.金邦达携手紫光国微和华大, 推动中国芯金融IC卡进军海外3.秦皇岛: 国产致冷芯片走出国门4.捷世智通承接国产芯片申威市场化, 切入军工, 政府行业

1.比特大陆九月港交所交表年底前上市, 嘉楠耘智更快一步

集微网消息, 据媒体最新报道, 比特大陆正在与红杉等知名基金进行120亿美元估值的Pre-IPO轮融资, 融资规模为4亿美元, 将于本月内交割. 作为矿机生产业务的全球巨头, 比特大陆将于今年9月在港交所交表, 并于年底前正式上市, 预计市值可达300~ 400亿美元.

此前据彭博报道, 比特大陆CEO吴忌寒正在酝酿IPO, 尽管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但他表示愿意让比特大陆在香港上市, 或者在海外市场发行以美元计价的股票, 因为这将给包括红杉资本和IDG资本在内的早期投资者提供变现机会.

对照来看, 这两则信息吻合度高. 本轮Pre-IPO轮120亿美元的估值, 仅为比特大陆2017年实现净利润15亿美元的8倍, 属于价值洼地, 仅向红杉资本等内部老股东开放.

数据显示, 2017年比特大陆营收25亿美元, 是2016年收入的8倍多; 2017年净利润是2016年净利润的15倍; 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已经接近于2017年的全年数据.

比特大陆生产加工各种加密货币挖矿的芯片, 包括比特币, 以太坊, 门罗币等等. 比特大陆CEO吴忌寒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 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大量计算, 对比特大陆来说这是自然的选择. 吴忌寒还预测, AI芯片在五年内可占据比特大陆收入的40% , 他们只是试图做一些他们无法控制很好的事情.

除此之外, 比特币矿机排名第二的厂商Canaan (嘉楠耘智) 已经向香港交易所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请, 或筹资约10亿美元, 这或许是比特大陆宣布IPO的另一诱因.

不久前, 国内第二大比特币挖矿芯片制造商嘉楠耘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 该公司2017年利润为3.61亿元, 较2年前上升了230多倍, 挣钱能力上看, 经调整净利润率2年内从3.2%扶摇直上, 到达36%. 若成功上市, 嘉楠耘智将成为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区块链领域公司.

嘉楠耘智成立于2013年, 注册资本10万元. 公司专门设计和销售高性能集成线路板, 也是阿瓦隆 (Avalon) 系列比特币矿机的生产商. 2015年起, 嘉楠耘智开始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2017年12月, 嘉楠耘智预发布了全球最早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芯片KPU.

嘉楠耘智的创始人张楠赓在币圈被称为 '南瓜张' , 2011年他设计的阿瓦隆比特币矿机是全球第一台专业的比特币矿机, 终结了电脑挖矿时代. 不过嘉楠耘智被比特大陆后来居上, 成为仅次于比特大陆的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矿机公司. 根据嘉楠耘智的招股书披露, 2017年该公司的矿机算力总量占市场上所有比特币挖矿产品合并算力的19.5%, 比特大陆则占据约60%.

同比特大陆一样, 嘉楠耘智的矿机ASIC芯片都为自家设计, 其火热的矿机销售也为半导体产业链带去不菲的收入. 近三年台积电总计从嘉楠耘智获得的营收达到了3.8亿元, 占三年里嘉楠耘智芯片代工总支出的60%. 据悉两家公司之间并未签订长期合同, 而是采购单形式获取供应品并预付金额的.

除了比特币ASIC芯片, 嘉楠耘智还在研发另一种数字加密货币的ASIC芯片, 预计2018年四季度批量生产, 现在已经预售了5260万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ASIC芯片据说也在研发中, 计划在今年四季度投入生产, 主要用于智能家居, 智能城市, 智能监测, 智能玩具中的语音和图像识别, 以及多种物联网应用.

值得提及的是, 此次是嘉楠耘智第三次申请IPO, 前两次尝试均未获得成功.

2.金邦达携手紫光国微和华大, 推动中国芯金融IC卡进军海外

在6月9日举行的2018全球服务外包大会上, 金邦达与国内两大芯片制造业巨头——紫光国微与华大电子分别举行签约仪式.

今后, 合作各方将以金邦达位于珠海的宝嘉金融科技中心为平台, 抓住 '一带一路' 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整合产业创新资源,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在移动智能支付, 物联网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积极拓展全球金融外包服务方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技术交流和金融科技产业对接平台.

据介绍, 金邦达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智能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支付解决方案行业位列中国第一, 世界第四. 公司业务横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 已为超过1000家海内外大中型金融机构提供安全支付产品和服务. 今年年初, 金邦达自主研发的以中国国产芯片为基础并加载国密算法的金融IC卡产品正式通过EMV (即VISA, 万事达和Europay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联合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组织认证, 标志着该公司以国产芯片为基础的金融IC卡产品已具备全面进军海外市场的实力.

当前,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创新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中国知名的智能卡和物联网安全芯片及其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大电子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大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 此次与金邦达携手合作, 双方将依托各自的优势, 不断深化合作领域, 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 为实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 金邦达此次与紫光国微强强联手, 双方也将进一步深化合作, 加大创新技术, 创新产品研发, 推广力度,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助力中国金融外包服务产业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进一步推动 '中国芯' 在全球各地的应用推广. 珠海特区报

3.秦皇岛: 国产致冷芯片走出国门

近日,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富连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工人正在加紧生产. 秦皇岛富连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 日立, 比亚迪等公司展开深度合作, 专业生产半导体致冷器件和致冷机芯, 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 汽车, 医疗等精确控温领域, 远销日本, 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4.捷世智通承接国产芯片申威市场化, 切入军工, 政府行业

国产化需求井喷, 捷世智通于2016年开始承接申威处理器的市场化生产和推广工作.

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视, 国产化需求井喷, 尤其在设备核心元器件的芯片行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捷世智通于2016年开始承接申威处理器的市场化生产和推广工作, 并优先选择军工, 党政机关市场切入,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芯片是信息化设备的核心元器件, 被喻为信息化装备的'神经中枢', 军工芯片的性能和质量对于信息化装备的作战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过去军工芯片市场一直被国外芯片厂商占据, 每年进口额预计300亿以上.

然而随着2013年斯诺登事件的爆发, 国产化需求成为现阶段国产芯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军工芯片正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国家规定军品在数量, 种类和价格三个方面的国产化率必须达95%以上.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显示, 粗略估计我国军工芯片的国产替代空间在每年200亿以上, 因此国产芯片厂商也将迎来巨大机会.

目前国内公认的自主研发的CPU共有三款, 分别是龙芯, 飞腾, 申威. 其中, 申威是由上海集成电路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研发设计, 国内唯一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芯片, 一直应用于大型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军民融合战略的推进, 使申威处理器得以走出研究所, 迎来市场化的机会.

捷世智通(430330.OC)成立于2003年, 主营业务是嵌入式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 作为最早与中心合作的公司之一, 捷世智通于2016年成立成都申威科技有限公司, 承接申威处理器的市场化生产和推广工作.

目前, 公司共拥有五款申威处理器产品, 分别是SW411, SW421, 421M, 221以及SW1621.

其中, 第一代产品SW411已实现量产, SW421预计将在今年实现量产, SW421, 421M, 221也分别于去年也实现首次研发流片. 通过参与芯片设计过程, 并承接后续的流片, 封装, 生产工作.

相比龙芯等其他国产芯片厂商, 捷世智通的优势在于四点:

第一, 申威一直应用于大型超级计算机, 用量远远高于两者, 可靠性更强.

第二, 依托申威研究所, 无需在研发方面耗费大量资金.

第三, 公司原有业务仍然处于盈利状态, 可以支撑起申威CPU市场推广的资金需求.

第四, 原有客户本身也存在国产化需求.

然而, 尽管有国家政策支持, 实现国产化替代的过程可能极其漫长. 原因在于, 国内应用软件生态体系尚待培育和国产CPU缺乏具体的应用场景, 产品仍需打磨. 据捷世智通总经理周旭涛透露, 在盈利方面, 公司希望能做到三年持平, 五年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 中兴事件后,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国产CPU的扶持力度. 在不久前中央政府集采中心颁布的采购目录中, 申威等三家国产CPU厂商名字赫然在列.

未来在申威处理器推广方面, 捷世智通将从三个方向继续推进:

第一, 打造标准化产品, 完成应用软件生态链的整合, 为实现国产化替代做准备.

第二, 争取进入国家更多的采购目录.

第三, 建立一个更有力的技术团队, 提供售后服务, 提升客户体验.

近日, 华璋资本&读懂新三板调研了捷世智通, 公司总经理周旭涛先生详细介绍了公司目前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

/ 01 /

掌握申威技术知识产权, 客户集中在军工, 政府领域

1.公司如何接手申威芯片的市场化生产和推广?

周旭涛: 之前申威处理器只有军方在用. 随着军民融合的战略, 申威需要推广到民用领域.

之所以选择我们, 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 我们进入国产化领域的时间比较早, 最早是和龙芯合作, 主要做嵌入式主板.

第二, 申威在2013年刚刚开放时, 我们是最早去做他们产品的公司之一.

第三, 我们的客户大部分都是一些军工研究所, 党政机关, 正好贴合现在国产化的市场.

2.民用CPU与神威超算使用的CPU存在哪些区别?

周旭涛: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使用的CPU是超算专用的, 而公司所销售的CPU主要应用在桌面系统,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等场景中的普通CPU.

从体积上来讲, 超算使用的CPU要比我们普通CPU要大许多, 它的CPU里面有260个核. 我们将260个核分为几组, 只取一组里面很小的一部分, 再经过一些改进之后得到普通CPU.

从设计理念来讲, 超算使用的CPU有两个要求. 第一个, 是计算性能, 超算对于计算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第二个, 可靠性, 它不需要外面接口丰富. 而我们普通CPU追求综合性, 不只是计算, 还有通讯, 接口丰富等要求, 它不需要在哪方面能力特别突出, 而是综合能力均衡.

3.在申威市场化生产与推广的过程中, 我们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周旭涛: 首先, 我们会参与CPU的整个设计过程, 因为中心之前是在一个封闭系统里面设计CPU, 与大众化的CPU还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提供设计建议与要求.

其次, 由于整个生态尚未建立, 所以我们还承担了包括主板在内的整机生产. 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只卖CPU.

推广方面,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 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宣传工作. 生产以外包的方式进行, 现阶段我们的工作还是主要在铺市场方面.

第二, 整合相应软件的生态链. 相对于军工系统较为简单的软件生态, 桌面的软件生态环境非常复杂, 需要我们提供技术支持, 去一个一个软件适配, 整合生态链;

第三, 售后技术支持. 对于出售的产品, 我们需要提供后续的技术支持的, 包括帮助客户移植应用软件等. 4.能介绍下目前公司的申威处理器情况吗?

周旭涛: 目前公司的申威处理器产品有SW411, SW421/421M/221以及SW1621型号.

SW411是第一代产品, 40nm的工艺; SW421是第二代产品, 28nm的工艺. 两者的差异主要在性能上. 相比SW411, SW421整体的功耗下降, 性能提高了.

在第二代产品上, 我们还丰富了产品线--SW421/421M/221. 三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针对的对象, 比如421是拥有4个核数; 中间产品421M的接口少了一些, 芯片做的相对更小; 而221相对于其他产品功耗更低, 拥有两个核数, 性能也相对较低.

5.这些产品公司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周旭涛: 目前我们拥有SW421/421M/221产品的部分知识产权, 因为我们参与了其封装设计过程, 并且后续的流片, 封装, 生产都是由我们来做的.

至于SW411与SW1621, 我们只拥有销售权, 目前公司也在积极与计算机所沟通, 争取尽快获得申威处理器的IP授权,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处理器的厂商.

6.您说的这些处理器都已经实现量产了?

周旭涛: SW411已经可以实现量产, 其他还没有. 去年我们实现SW411的生产流片, 客户有需要, 我们今年就可以实现量产. 而SW421/421M/221在去年也实现了首次研发流片.

7.从流片到实现量产的周期大概多长?

周旭涛: 非常顺利的情况下, 基本在半年左右. 但很少有一次流片成功的, 都需要进行几次, 不断地去改进.

8.申威处理器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周旭涛: 主要面对军工企业, 党政机关. 选择这些行业的原因有两点:第一, 政府和军工企业所需要处理器的软件生态环境相对简单, 更容易满足需求. 第二, 国家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

9.目前国家在军工, 政府领域的政策支持有多大?

周旭涛: 很大. 在军工领域, 现在国家有规定, 军品的国产化率必须达三个95%以上. 第一个, 芯片的数量要超过国产化率的95%; 第二个, 芯片的种类要超过国产化率95%; 第三个, 芯片的价格要超过国产化率95%. 这个国产化率的要求包括新老装备, 目前有部分关键产品已经在进行改装.

在政府方面, 在中兴事件后, 中央政府集采中心颁布的采购目录中已经出现包括我们在内的三家国产CPU厂商名字. 但长期来看, 国产化的过程是漫长的.

10.我们的主要销售方式是怎样的?

周旭涛: 一是国家有大的需求, 政府的采购; 二是在国产化大背景下, 我们去争取项目.

从数量上来讲, 应该更多是来自于政府的采购; 从效益上讲, 应该是来自各个项目. 简单来讲, 政府采购的数量可能对远远大于项目的采购数, 但是对于公司获得利润还是项目比较多.

11.目前成都申威的人员规模有多少?

周旭涛: 成都申威大概有50多人, 绝大部分都是研发人员, 只有三个市场人员.

/ 02 /依托中心, 整合生态链, 捷世智通预计五年实现盈利12.在国产CPU推广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周旭涛: 国产CPU推广困难的原因, 我认为有两个:

第一, 国内应用软件的生态环境建设很不理想. 处理器上层是需要应用软件的支撑. 但国内的软件生态环境一直不好, 导致我们没有相应的的软件, 所以需要我们去移植客户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其次是在设计方面. 超算与普通的CPU在设计理念是不同的, 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市场来改进设计CPU. 而且, 国内对于国产CPU的包容度太差. 我觉得应该给我们一个试错的机会, 不可能一蹴而就, 都是需要一代一代进步的.

13.除了申威, 国内自主研发CPU的还有哪几家?

周旭涛: 目前国内公认的就是三家, 分别是龙芯, 飞腾, 申威. 严格来讲, 只有申威的构架是我们国家完全独立自主完成的, 龙芯的构架是购买的MIPS构架的永久授权; 飞腾之前是完全自主的, 用的Sparc的构架, 但是后来转到arm构架了. 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不过, 随着2013年斯诺登事件以及今年的中兴事件后, 除了我们三家外, 市场上还出现十几家做国产CPU的公司. 一方面, 说明国产化的事情确实要完全推进了, 真的有市场需求, 否则不会有人冲出来; 另一方面, 对于真正做国产化的厂家来说, 这会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 最后一定是大浪淘沙, 留下真正的赢家.

14. 三者的产品是否存在差异?

周旭涛: 我认为国内的这三家产品不会有太大差异, 主要差别还是对于国外的CPU来讲的.

目前国内生产的CPU与国外的CPU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主要体现在大型的图像, 影视处理, 游戏方面, 但日常办公的需求已经能够满足. 同时, 我不认为我们国内CPU的设计能力差, 主要原因在基础制造上达不到要求.

15.相比于其他的竞争对手, 公司的优势是什么?

周旭涛: 第一, 是在于申威CPU的用量. 相比于市面上的龙芯, 飞腾, 申威一直应用于大型超级计算机, 用量远远高于两者. 用量越高, 就越能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所以说相对可靠性会更好.

第二, 芯片的研发有强有力的依托.

第三, 公司原有业务仍然处于盈利状态, 完全可以支撑起申威CPU市场推广的资金需求. 同时, 公司结合原有业务, 建立'芯片-软硬件-整机-服务'的生态体系, 形成较好的CPU应用场景, 有助于申威CPU的市场推广.

第四, 销售渠道丰富. 公司原有客户资源本身也有国产化需求, 有很多客户都是直接找到我们, 要求我们给他们升级为申威的产品.

16.公司对申威处理器的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周旭涛: 具体规划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起. 第一, 完成应用软件生态链的整合, 做出标准化产品. 我们之前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去打通各个生态链, 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简单来讲, 我们不能只有一个机器的方案, 还需要一套完备的软件体系, 做好替换政府办公的准备.

第二, 争取进入国家更多的采购目录. 我们在前段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